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6 检阅 |鄂教版 (2).doc
4页检阅说课稿教材简析《检阅》是鄂教版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选编的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本课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领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的美好心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朗读练习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引导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学习在阅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儿童队员们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在想象、朗读和角色体验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队员们善良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为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博莱克的坚强自信和儿童队员们美好的心灵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1、情境教学法 2、朗读法3、角色转换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我国60周年国庆检阅的录像并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其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对于“检阅”,三年级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检阅””;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同时,也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二)走进故事,深入研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在学生读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波兰首都华沙国庆检阅的现场,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观众们赞儿童队员的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围绕这两句话,立刻提出疑问: (这个小伙子是谁? 观众为什么会称赞博莱克很棒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表现的段落,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该段落和相关的图片。
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图文对照,结合博莱克的身体特点,引导学生逐句逐层次读悟:首先,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体会博莱克当时激动、自豪的心情,让学生在朗读和体验中感悟,也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其次,启发学生想象:作为残疾人的博莱克,他在平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训练步伐,才能和大家一样走得那么好让学生再次感受博莱克坚强自信的优秀品质 接着,进行说话训练:面对这样勤奋而坚强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以他的自信自强、勇敢坚强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那其他的儿童队员们为什么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第2—9自然段,走进儿童队员们在检阅前的讨论现场,去体会队员们讨论时的为难心情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抓住第六段,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走进课文,通过不同角色的亲身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由此更能激起学生的矛盾心理,感受文中儿童队员们善良的心灵和他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优秀品质 (师:此时,正在大家都矛盾为难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这个人是谁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儿童队长的话,体会队长说话坚定的语气,和他善良的优秀品质。
接着,指导朗读队员们赞同队长决定的话,感受队员们心情的变化,体会他们同样的善良品质 老师小结:正因为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与关爱,他们在后来的检阅中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些小伙子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