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docx
6页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名校名师举荐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2.笔算乘法(1)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一次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3)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4)有关 0 的乘法(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多位数乘一位数3. 解决问题(1)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让同学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2)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比较娴熟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2 .使同学经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过程 , 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含义,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3 .使同学能够结合详细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才能;三、编排特点1.在详细情境中教学运算学问,培育同学对数学的爱好;运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 机械的训练更使同学厌烦, 这是同学对数学失去爱好的一个重要缘由;因此, 本单元教材每一个例题的出现, 都支配了一个详细的情境;每一个运算学问的学习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让同学懂得运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产生运算的需要, 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2. 突出算理教学,留意借助直观操作,让同学在明理的基础上把握算法;在教学运算时,留意通过直观操作帮忙同学懂得算理;这一个单元的运算教学中,教材显现了三次小棒操作图; 第一、二次显现 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的口算,力图通过小棒的操作让同学懂得算理,把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其次次 显现在笔算乘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支配小棒操作图的目的是直观出现“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1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名校名师举荐3. 为同学留出自主探究和迁移类推的空间,加强了对运算法就的归纳与概括;一方面, 教材重视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 很多运算内容让同学运用迁移类推来学习;同学通过操作懂得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后,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和因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都让同学借助前面笔算乘法学习中积存的数学活动体会(如竖式的写法,满十要向前进位等),进行自 主学习;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同进仍培育了同学的学习才能;另一方面, 重视对运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虽然教材没出给出完整的运算法就的文本, 但是要求同学在亲身体验和争论沟通的基础上,记录争论的结果,突出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同学在懂得的基础上对运算法就进行归纳和总结;4. “解决问题”编排,表达系统性原就本单元教材中所支配的 3 个例题各有侧重, 例 7 重在教学分析推理的策略,例 8 教学借助图示分析问题,例 9 教学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使同学获得解决问题的体会,逐步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四、详细编排(一)口算乘法1.主题图(1 )主题图呈现了游乐园的情境,旨在从同学熟识和感爱好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为本单元的运算教学供应现实背景;(2)主题图中包蕴了丰富的信息,目的是让同学从大量的信息中 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依据数学信息提出用 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培育同学发觉问题、 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才能;2.例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1)在解决如何运算 20×3 的过程中,教材出现了用加法和用乘法运算的两种方法,表达算法多样化;(2)借助小棒图,帮忙同学直观懂得算理: 3 个 20 是 60;通过对 2 个十乘3 得 6 个十的摸索,引导同学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帮忙同学逐步把握想“二三得六”,算 20× 3=60 的运算方法;(3)出示 200×3,让同学借助类推自己完成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 例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例 2 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内容;教学这一内容不仅是提高同学口算才能的要求,同时也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2)出现小棒图,提示通过操作小棒懂得算理,探究出运算的方法(同学说出口算步骤)的教学过程;2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名校名师举荐(3)“想一想”,进一步巩固口算的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二)笔算乘法1.例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1)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运算需要 12×3;在运算中,表达算法多样化,出现了连加、口算和列乘法竖式运算等多种方法,但重点教学笔算方法;(2)在中间的虚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运算中各个数 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同学明确算理, 明白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 右边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 让同学知道在把握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 可以采纳这种简明的书写形式;2.例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需要运算 12× 3;(2)通过小棒图,帮忙同学懂得“满十进一”的道理,在中间的虚方框中 给出笔算的整个过程, 并给出了第一步运算结果的含义, 其次步运算结果的含义留给同学自己填写,使同学明确算理,明白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3)将竖式进行简化,给出简洁的书写格式;表达出追求简洁、合理的数学思想;(4)“做一做”中支配了三位数乘一位数需“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 的两种情形,让同学自己试算, 主动猎取新知, 有助于进展同学的学习才能和思维才能;3.例 3(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1)出现了先估算出积的范畴再精确运算的过程,并供应了两种估算的方 法;一种是将一个乘数 9 估成 10,得出积应当比 240 小;另一种是将一个乘数24 分别估成 20 和 30,估出积的范畴,应当在 180 和 270 之间;以此说明,用估算可以粗略判定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 让同学利用前面的学问迁移类推, 自主解决如何运算连续进位的乘法;(2)让同学在详细运算体会的基础上,通过争论沟通,逐步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法就;(3)增加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为其次学段教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作预备;4.例 4(有关 0 的乘法)(1)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给出 7 个 0 连加的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并通过 7 个空盘子,让同学直观感知到一个桃子都没有的客观事实;(2)出现一些 0 作因数的算式,让同学依据乘法的意义运算出结果,并从中归纳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的结论;3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名校名师举荐5.例 5(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1)转变试验教材出现多样化算法(口算)的编排方式,突出在精确运算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畴 ,为粗略的判定精算结果是否正确供应方法, 也表达明白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让同学 运用类推 的方法摸索当因数中间有 0 时如何运算;虽然 0 的乘法很特别,但运算方法与前面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通过“想:十位上写几”提示运算中需要留意的问题;需要留意的是: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 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即使十位上是 0 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如 601× 8),十位上要用 0 占位;(3)右面的同学说“原先有这么多座位呀”,表达对 数感的 培育;6.例 6(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1)供应了两种用竖式运算时的不同写法,引导同学摸索哪种写法更简便一些;(2)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三)解决问题1.例 7(用估算解决问题)(1)估算意识 教材给出了精确运算和估算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同学明白有些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体会估算的价值;(2)估算方法 例 7,让同学懂得估算的价值,把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并能依据详细情境敏捷应用;(3)让同学懂得如何用不等式的性质通过估算解决问题;在这里采纳往大估的策略,即把 29 看作 30,30×8=240,29×8〈240〈250,所以 250 元确定够;并且在这里第一次显现“≈”;(4)“想一想”连续了例 7 的情境,进一步让同学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 第一问让同学体会往小估都不够,就肯定不够;即把 92 看作 90,90× 8=720,92×8〉720〉700,所以 700 元不够;其次问让同学再次体会往大估的策略;2. 例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利用画 示意图 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1)在“阅读与懂得”环节,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出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表达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2)教材出现了分步运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方法,表达同学不同的水平;(3)模型思想(4)正比例渗透4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名校名师举荐3. 例 9(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 1)例 9 沿用了例 8 的情境,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 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直观示意图(用离散的图形画出) 无法出现, 而且当数据很大的时候画起来也很麻烦了;线段图通过用 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 既能很好地说明总量肯定的数量关系,同时仍能表达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2)显现综合算式( 3)模型思想:例 9 和“做一做”的数学模型是相同的,都是“归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都要先求出总量;( 4)通过例 8 和例 9 的教学,渗透正、反比例思想;归一问题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即“单位数量”肯定的情境下, “总量”和“数量”成正比例;归总问题是数量间成反比例的;五、教学建议1. 引导同学采纳独立摸索与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经受探究运算方法的过程;2. 留意各种运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同学依据实际情形的需要挑选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才能;3. 要重视基础学问的教学,保证肯定的训练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老师不仅要留意同学运算的精确性, 同时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