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图说明泗阳城区段.doc
23页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调整项目泗阳城区段护岸工程(泗阳二桥~泗阳一桥、泗阳船闸~泗阳三桥段)施工图技术交底汇报材料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年08月 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调整项目泗阳城区段护岸工程 施工图技术交底汇报材料第1章 综述1.1 设计范围为改善京杭运河徐扬段通航状况,提高整个航道的通航条件为,使京杭运河徐扬段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按照省发展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调整初步设计的批复》(苏发改基础发[2010]1663)文件批复,对泗阳城区段护岸工程进行整治本次施工图设计包括泗阳二桥~泗阳一桥和泗阳船闸~泗阳三桥两段(泗阳一桥~泗阳船闸段北岸去年已实施),护岸整治长度为14.807km1.2 自然条件1.3.1 气象泗阳位于北温带南缘,近海无山,地势低平,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季温暖,秋季清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4.2℃左右,年均日照2215.9小时左右,年均降水量906.2毫米1.3.2 地形、地貌 京杭运河徐扬段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根据《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图集》,拟建场地处于徐淮黄泛平原区。
1.3.3 区域地层构造 苏北平原为第四系覆盖,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全区无基岩出露,第四纪沉积物最大厚度大于300m构造隆起区较小,为数十米到近百米地质覆盖层均为第四纪黄土,后受黄河、淮河、洪泽湖影响,形成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南部为河湖相沉积平原本区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粘性土,下部为上更新统(Q3)灰色、灰白色中粗砂夹粘性土,基底为中生界砂砾岩及下元古界、太古界的变质岩场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长期以来处于沉降地位,全区无基岩出露,均为第四纪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 对本区最有影响的主要构造线为NE走向的两条大断裂:郯庐断裂和淮阴-响水断裂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为NNE向断裂,属岩圈断裂,宽约20千米这条断裂从山东经江苏新沂、宿迁、泗洪至安徽嘉山渐趋收敛并归,在F1、F2之间还育有与其平行的F5断裂郯庐断裂带在太古代时已有活动,至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时,活动强烈,目前偶有活动淮阴-响水断裂主要活动于几十百万年以前,晚近期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非全新活动断裂1.3.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泗阳城区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1.4 航道现状本项目护岸分为泗阳二桥~泗阳一桥及泗阳船闸~泗阳三桥两段1)泗阳二桥~泗阳一桥段从泗阳二号桥起,至泗阳船闸结束,航道总里程5.0km该段航道水面宽阔,水面宽大于110m,因该航段紧临泗阳城区,故航道运输繁忙,船流密度较大航道两侧均有工程护岸,现状护岸为直立式挡墙与斜坡式护岸,因护岸年久失修及受船行波冲刷,护岸塌陷损坏严重该航段北岸局部滩面上生长着茂密的生态芦苇带,紧临北岸泗阳二号桥~水泥厂码头段民居住宅密集,北岸水泥厂码头~泗阳一号桥段码头林立; 该航段南岸部分段落建有直立式挡墙及斜坡式护岸,且保存较为完好;其余段落均无工程护岸,岸坡坍塌比较严重2)泗阳船闸~泗阳三桥段起自泗阳船闸下游引航道,终点至泗阳三桥,航道里程约4.6km本段航道大部分水域较窄,不能满足二级航道要求由于靠近船闸,船舶密度大,受航行波冲刷,护坡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该段航道北岸为浆砌块石护坡及抛石护坡,其中泗阳船闸~泗阳港区东作业区码头段,岸坡坍塌比较严重;其泗阳港区东作业区码头~泗阳三桥段段,斜坡式护岸保存较为完好该段航道南岸部分航段为抛石护坡,其余均无工程护岸,且岸坡坍塌比较严重1.5 设计概述1.5.1 建设标准根据《关于同意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5]75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及“省发展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的批复”,京杭运河泗阳城区段航道等级为二级,航道宽度为90m(三线航行),航道水深为4m,最小弯曲半径为800m,航道底宽为70m。
1.5.2 设计范围和内容本次设计范围为京杭运河泗阳城区段泗阳二桥~泗阳一桥段(K206+700~K201+700)、泗阳船闸下游引航道~泗阳三桥(K197+600~K193+000),两段航道合计长度9.6km主要设计内容是航道护岸,其型式为直立式挡墙护岸结构、斜坡式护岸结构本次航道整治工程是结合现场条件,提高航道运行效率,拆除沿岸临时装卸作业点,同时适当考虑城区段航道河岸的景观,对现有航道护岸进行整治改造1.5.3 设计水位本航段水位参照“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水位”及“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水位”进行确定设计特征水位值(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同)见下表本段航道设计特征水位如下:(85国家高程基准)项目名称设计最高通航水位(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m)泗阳船闸上游17.8315.83泗阳船闸下游15.3310.331.5.4 主要结构型式、材料和施工方法1.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本设计段航道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是直立式护岸及斜坡式护岸护岸结构采用混凝土重力式结构、斜坡式护岸结构2.建筑物材料主要建筑材料有黄砂、水泥、块石、钢材、木材等,排水设施采用软式排水管、PVC管、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变形缝采用聚乙烯板。
3.施工方法本设计段位于京杭运河泗阳城区段,船舶流量较大,施工采用不断航施工的方法1.5.5 设计简介1.主要工程量全线开挖水下方353002m3、水上方275480 m3,回填土方141455m3,围堰65383m3 新建直立式护岸10726m,其中A型护岸516m, B型护岸1096m,C型护岸2020m,D型护岸236m;E型护岸764m;F型护岸2546m;G型护岸1933m;H型护岸1615m;新建排桩护岸结构272.5m;新建斜坡式护岸1161m,斜坡式护岸修复2647m;废旧码头拆除791m3临时用地197.94亩2.工期安排本项目拟定2011年5月开工,2012年底完工1.6有关问题的说明(1)驳岸结构的连接对于不同驳岸结构的连接段,因相接两驳岸结构顶高程不一,相邻驳岸设衔接段,衔接段为斜坡,坡比采用1:5~1:10,前沿面过渡要求平顺,并做好防渗排水措施2)地下基础等隐蔽工程量的后期核对统计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量在设计阶段难以现场准确统计,该部分的工程量应在实施阶段进一步核实3)地质勘察资料当开挖基槽实际地质与设计情况不符时,请尽快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变更设计4)墙前土的处理泗阳二桥~泗阳一桥段,由于挡墙前沿基本为原有滩地,标高基本为常水位左右,且宽度较宽,水生植物较多,为保持航道的生态性,对于墙前土考虑保留。
5)驳岸前沿线后5~20m为临时用地线第2章 航道工程平面布置2.1 航道定线根据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调整初步设计批复及审查会会议纪要意见,泗阳城区段施工图设计航道中心线基本沿原航道中心布置,下游局部弯段进行优化泗阳二桥~泗阳一桥段(K201+700~ K206+700)长约5.0km,线形顺直,两岸视线开阔,设计航道中心线基本沿原航道中心布置,航道水域宽度较宽,满足二级航道要求泗阳船闸~泗阳三桥段(K193+000~ K197+600)长约4.6km,设计航道中心线基本沿原河道中心布置,原有航道水面宽度较小,现采用直立式挡墙护岸,向两侧拓宽,航道口宽不小于115m2.2 航道中心线曲线要素表泗阳城区段航道全长13.6km(含船闸及引航道4km),其中上游段5.0km,下游段4.6km,设计航道中心线曲线要素见下表:航道中心线曲线要素(上游段)交点序号折点坐标转角值曲 线 要 素 值 (米)备 注转向 (°′″)半 径 R切 线 长 度 T1曲 线 长 度 LXYK201+7003346.7319017.994JD103378.4888828.618左转9°31′10″1500124.9249.216折点JD113378.4888081.841右转41°37′21″800304.071581.16折点JD124186.4737173.504左转23°51′08″1400295.693582.821折点JD134553.7206027.617右转10°44′52″1500141.103281.377折点JD145033.5915144.468左转19°08′21″2000337.181668.08折点K206+7005144.5074472.948航道中心线曲线要素(下游段)桩号交点序号折点坐标转角值曲 线 要 素 值 (米)备 注转向 (°′″)半 径 R切 线 长 度 T1曲 线 长 度 LXYK193+000-2075.43015187.509JD1-1963.96815130.921左转8°25′48″120088.437176.955折点JD2-1672.69814923.98左转7°26′09″120077.978155.737折点JD3-1458.64814726.351左转18°10′40″800127.981253.811折点JD4-1275.49214396.469右转15°25′50″1200162.571323.174折点JD5-999.02914114.843右转21°17′16″1200225.524445.848折点JD6-502.46513891.239右转3°06′51″150040.77381.526折点JD7298.36213581.772右转6°20′59″150083.202166.234折点JD8667.86213484.294右转10°39′51″100093.331186.123折点JD91231.18513443.772左转50°08′11″800374.205700.034折点K197+6001642.24512802.3732.3 航道横断面本段航道上游段满足二级航道标准,下游段口宽较小,两侧拓宽,采用直立式护岸,口宽不小于115m,底宽70m,驳岸前设置不小于2.5m的平台,平台与河底以1:5的坡度相连。
2.4 护岸平面布置船闸上游段南侧大部分均为自然岸坡,冲刷严重;北侧主要为码头及斜坡式护岸,航道两岸大部分均采用新建护岸船闸下游段两侧大部分均为自然岸坡,冲刷严重,且水域宽度较小;本次对下游段航道进行拓宽处理,航道两岸大部分均采用新建护岸本段航道整治的设计口宽为115m,护岸坡顶线距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