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美术史教程试题及答案.doc
24页考研美术史教程试题及答案 1.试列出原始社会彩陶各种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 6000 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 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 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 6000 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 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 生,构思巧妙 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 5000 年左 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 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 4500 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 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 4000 多年,代表器型小 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夏商周时期美术 1. 什么是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青铜是红铜和锡及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浇铸时铜液膨胀性加大,填充性好。
青铜器就是 用这种合金制造的器物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的品种有:炊煮器、盛食器、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2. 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与演变 夏代到商代早期青铜器造型稚拙,装饰简单,风格简陋商代晚期到西周造型庄重,装饰繁缛,风格凝重、 威严,神秘狞厉西周以后到春秋的青铜器风格呈现为典雅和谐,洗炼朴素的风格春秋到战国的青铜器由朴 素华美、高雅风格逐渐向自由舒展,昂扬活泼的风格过渡 战国的青铜器造型新巧,装饰具有了绘画性,体现出丰富豪华活泼生动的风格 3. 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样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有动物纹、几何纹和人物活动纹类 动物纹包括兽面纹、夔纹、龙纹、鸟纹、象纹、 鹿纹等;几何纹包括云雷纹、绳纹、环带纹等;人物活动纹包括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战和礼制生活情景 等 商周青铜器常见纹样的装饰意匠,主要体现在这些纹样造型结构与铸造工艺的能密切地结合,适应器物的 形体构造特点,把器物表面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并根据不同的装饰面施以不同母题和不同组 织形式的纹饰,使之结合密切,形成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 7. 论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1)《人物龙凤帛画》长沙陈家大山,图画用丝织品帛绘制,绘出一位穿着华美衣裙的女子,侧身而立,双手拱 拜,空中有蜿蜒游动的龙和展翅飞翔的凤.表现死者祈求在龙凤援引下飞升仙界.画风较为古拙,装饰意味还比 较浓厚. (2)《人物御龙帛画》湖南长沙市郊子弹库楚墓出土了一幅战国帛画,画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佩宝剑 的男子,正站立在一条弯曲成舟状的龙身上,头上端有华盖遮护,龙下面有游鱼,龙尾上立着一只白鹤,华盖 的穗带和人物结系高冠的系带都向后飘动,表现出乘龙遨游飞驰前进之疾速表现死者驾驭神力巨大的巨龙升 天两幅帛画分别出土于埋葬男女死者的坟墓里,画中人物可能为死者的肖像帛画上缘有一根细竹竿,当中 系绳,可能作悬挂之用《御龙人物帛画》出土时置放在棺郭盖板下的隔板之上,当为古代丧葬仪式使用的铭 旌,后世招魂出丧的“引路幡”《人物御龙帛画》的技巧已较成熟,人物形象准确,表情生动,不仅要求形 貌肖似,还能注重通过外貌的描绘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用笔劲挺优美流畅,具有粗细、刚柔的变化,注 意发挥中国画特有的线描的表现力,设色采用平涂的方法略作渲染,构图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艺术意匠段 (3)《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反映出当时工匠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
人物画是中国早期绘画 最重要门类,帛画反映战国时代中国绘画开始脱离工艺装饰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反映出中国人物画艺术早期 取得的成就 8. 什么是甲骨文,金文?它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秦汉美术史 1. 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陕西临潼,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秦始皇丰功伟业的 赞颂这一发现震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界奇迹秦王朝存在短暂,对于研究原来掌握材料不多的秦代历史和 文化艺术,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战马昂首直立,竖耳,张口,双目圆睁,仿佛正待命出击, 寓动于静,展现雄健的风貌兵马俑高超的陶器工艺制作和雕塑写实水平,体现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生 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4·简谈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铭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风格 6·何为画像石画像砖?它们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简述武梁祠画像石的内容布局和艺术成就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指砌在建筑上的雕饰图像的砖石石面上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或者运用多 种技法形式雕刻成画面的称画像石;将图像模印于砖面上烧制而成的是画像砖。
画像砖石虽属雕刻,但在造型、 构图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绘画性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四川西部的岷江地区、河南南部地区、陕西北部和山西西 北部;画像砖主要集中于四川所雕刻的画像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体相同,但因地区不同而有鲜明的地方风 格 武氏祠画像石 嘉祥武氏祠为东汉晚期武氏墓地三个石祠堂,武氏祠画像石采用平面减地加线刻的技法,将图像外的石面铲去 一层,使之凸出,然后用阴线刻画武氏祠画像几乎包括了汉代画像石流行的题材,以历史故事画像最为丰富 不少历史人物故事图像具有深厚的民间传说基础,工匠制作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体现 美术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民众的意愿,从而受到民众的称颂武氏祠画像石描绘历史故事, 注重选取具有代表的情节、戏剧性的场景,突出故事发展高潮进行艺术处理 7.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霍去病(公元前 140 年至公元前 117 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 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 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 24 岁英年便早早去世。
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 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霍去病墓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 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 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 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 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其他石雕原可能散置于墓冢区域周围,还有一些石块散乱立于家上跃马后腿曲蹲,前肢作一跃而起之状, 予人以紧张激奋的印象;卧马虽暂作休息,仍昂首注视前方的动静,并未放松警觉;伏虎爬卧于地上,通过正 在咀嚼的嘴部、锐利的眼神和稍稍耸起的肩部,仍使人感其雄健凶猛这些石雕皆巧妙地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 的外形,“相石取形”,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野猪、鱼、 蟾等石雕更在巨石上略加雕凿便神态迥出,予人以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回味。
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冢的巨 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 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 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9.简述秦汉字体和书风的演变,并列举出重要的碑刻遗存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3.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东晋时代,顾恺之的出现标志中国绘画艺术摆脱了汉代绘画的稚拙水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顾恺之出身于土族家庭,他一生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因多方面的才艺、单纯乐观而 富于风趣的性格,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 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土生活和肖像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于那些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 和崇仰 顾恺之的突出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并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 从而提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理论上明确提出这一要求,标志画家对生活的深 入认识,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顾恺之清楚地意识到,眼睛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心 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助成高 度传神的艺术效果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顾恺之的笔下有所创造发展 《女史箴图》画卷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洛神赋图》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列女仁智图》该图人物神态情节颇为生动,勾线飘忽超逸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反映出魏晋之际的绘画水平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卓着越贡献,所著《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自己的艺 术主张文中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成为顾恺之艺术理论和美学 思想的重要部分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的山水画创作设想,从中可了解早期山水画的部分面貌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最早有较多史料、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画家,在当时他就有很高声誉顾 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艺术技巧,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4.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6.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 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 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 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 27 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 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 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 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画品》在 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 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7.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模块印砖画的时代,艺术特色以及在南北朝绘画史上的意义 隋唐时期美术隋唐时期美术 1.阎立本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初唐美术达到的新水平阎立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