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义译论与变译论 话语权力的对话资料.pdf
6页1 .引言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史家米歇尔·福 柯(1 9 2 6—1 9 8 4) 提出了权力理论, 包括宏观权 力和微观权力( 张之沧,2 0 0 5) , 即权力话语理 论 简单地说, 话语就是权力, 权力存在于一切 话语之中 它对一切社会中的话语生产进行控 制、 选择和配置, 对潜在的威胁、 暴力、 危险和 煽动性的话语进行压制和排斥, 谁掌握了话语 权力, 谁就可以主导话语翻译毫不例外的是 话语权力指导下的操作运行过程 原文文本体 现了原作者的话语权力, 但是, 女性主义翻译 观对原文话语权力的解构, 对翻译中的变异很 有启发意义,可以构成变译方法论的理论基 础, 值得深入探讨 2 .传统的翻译性别隐喻和权力话语 传统翻译的忠实观是翻译标准的第一要 义和金科玉律, 无论是“ 忠实” , 还是“ 信” , 都是 构筑在性别隐喻之上, 并通过这些隐喻强化原 作者对原文的权力话语法国翻译家G i l l e s M e n a g e ( 1 6 5 4 )使用的隐喻l e s b e l l s i n f i d e l s (不 忠的美人), 意即译文要么美, 要么忠实, 两者 必居其一, 不可得兼, 翻译就像婚姻一样应该 忠实, 忠实隐含着“ 译文( 女人) 和原文( 丈夫、 父亲或作者) 之间的契约” (C h a m b e r l a i n,1 9 9 2: 5 8) 。
换句话说, 原文代表着父权话语, 高高在 上, 手握着权杖, “ 注视” 着译者和译文的一 举一动,C h a m b e r l a i n认为这种说法是对 “ 女 人和译文的传统式贬低” (F l o t o w,2 0 0 4:4 2 ) 译 者和译文必须臣服于原作者和原文, 就像女 人从属于男人( 丈夫/父亲) , 简直就是中国传 统的“ 三纲五常”,翻译在父权话语的压抑下, 译者患了“ 失语症” , 译文只有“ 忠实” 于原文, 不敢越雷池半步, 中国学者的“ 媒婆” 说和 “ 处女”说等,或多多少注解了父权话语下的 “ 忠实” 观 R o s c o m m o n在1 7世纪就论述了为确保译 者工作的原创性,译者必须篡夺作者的角色, 译者成了男性, 原文成了女性, 其贞洁受到男 性的保护(C h a m b e r l a i n,1 9 9 2:5 8 - 5 9) 这仍然 是一个父权的话语, 说到底, 译者要忠实于原 文, 权力话语还是掌握在原作者手中, 固化在 原文的结构之中, 译者作为“ 贞节” 的守护神, 只有尽忠的份, 多了一份责任, 其任务是尽忠 守责, 并没有话语权, 没有自己的地位。
传统的 女性主义译论与变译论: 话语权力的对话 * 魏家海 (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湖北武汉4 3 0 0 7 0) 摘 要: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女性主义翻译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的主体 性, 解构了原作者和原文的父权话语权力, 颠覆了忠实在翻译中的权威地位, 女性主义翻译的颠覆性和变译 中的变通性构成对话关系, 二者都是对忠实的叛逆, 使译文具有混杂性和互文性的特性, 通过译者在翻译中 掌握的权力话语, 实现了译文话语权力的重构 关键词:权力话语; 女性主义; 颠覆; 变通; 重构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英美文学变译研究, 编号:2 0 0 4 d 0 4 9) 的部分成果 2 0 0 7年6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J u n e2 0 0 7 第7卷 第2期R e s e a r c hi n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V o l . 7 No . 2 9 性别隐喻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忠实标准强化 了父权话语的秩序,男尊女卑的伦理等级制 度,认同了原文的主体地位和译文的衍生地 位, 男权话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压制和排斥 非忠实的任何企图。
另一方面, 译者同男权话 语的共谋也会凸显原文的控制力和权威地位 王东风(2 0 0 4:4) 指出: “ 从某种意义上讲, 翻译 家一旦选定了忠为自己的伦理准则, 也就是将 自己置于了从属的低级或女性地位于是, 译 者在自己的译介活动中,假定了一个并不关 心、 在乎自己的丈夫或男主人, 那就是原作, 并 发誓要效忠于它 由此看来, 译者自觉或不自 觉地遵从原作, 只能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的身 份, 客观上贬低了自我, 为男权或父权话语张 目, 是译者的自我边缘化, 是自我权力的放弃 和话语权的自我剥夺 这是译者迎合男权话语 的必然结果 总之,原文的权威和原作者的话语权力, 通过“ 忠实论” 构建, 译者在这种话语权的压迫 下, 只好认命“ 鹦鹉学舌” 的地位, 失去了主体 性因此, 在父权话语居高临下的监视下, 译者 被当作“ 机械手” , 默默无声地在译文里寻求与 原文的“ 对等” 、 “ 等效” 、 “ 对应” 和“ 直译” , 竭力 隐蔽译者自己的声音, 完成“ 忠诚” 的翻译任 务, 强化了原文的“ 真理性” 和权威性同时, 原 作者和原文的话语权在译者话语权缺场的译 文里被重新复制, 得到延续。
翻译的忠实观, 表 面上是一个翻译的原则和理想问题, 实则是话 语权力控制、 延长和排斥问题它决定翻译策 略的取舍 3 .女性主义对翻译中父权话语的颠覆 女性主义的本质具有解构性, 解构主义引 入女性主义的翻译观, 为推倒父权主义的话语 霸权找到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现代西方女性主 义发展成为多种流派, 其共同点是动摇了以男 权为中心的性别定型论和话语权威,寻求平 等, 消除歧视, 争取在西方文化方面有自己的 声音在翻译研究方面,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处 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边缘地位, 它以全新的 角度去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忠实观和父权 论, 解构翻译研究中的主流话语, 对翻译的原 则和标准进行了彻底颠覆, 是一种革命性的力 量尽管女性主义的颠覆并不是根本性的, 但 它带来了翻译的观念改变, 引起了原语话语权 力的摧毁和译语话语权力的诞生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是以女性的缺场、 沉默 和男性的出场发言为前提的,女性没有话语 权, 在翻译中任凭男性话语的操纵, 或与男权 话语共谋, 主动臣服于后者的威力, 而女性主 义则是针锋相对, 目的要消解“ 菲勒斯中心主 义” , 反对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主义翻 译“ 强调差异、 非领域化( 文本脱离领域的事 实) 、 置换( 文本流放到其他文化和混合( 原语 和译语的混合) ,而不是忠实或等值” (F l o t o w, 2 0 0 4:4 4) 。
也就是说, 女性主义翻译不是强调 忠实, 模仿男权话语, 做忠诚的仆人, 而是要瓦 解原文的话语结构, 解构其中心, 进行文化置 换, 批判其独占性, 从根本上颠覆父权主义的 中心论S u s s a n - B a s s n e t t认为“ 女性主义译者坚 持维护她那根本性的差异、 她那无穷尽的再阅 读和改写的快乐, 把自己对操纵文本的标记昭 示天下 翻译中女人驾驭(w o m a n h a n d l i n g) 文本 意味着她要取代那个谦虚而自惭形秽的译者” (S i m o n, 见许宝强.袁伟,2 0 0 1:3 2 3) 这种“ 女人 驾驭”就是女性主义译者在对原文重新阅读、 改写过程中,理直气壮地显示女性的身份, 把 翻译的过程变为生产话语权力的过程, 彻底从 男权话语的阴影里摆脱出来,也就是广义的 “ 变译” 这个过程对她们太重要了, 它关涉到 自身权力的取得方式 女性主义译者不太关 心最终产品和等值或忠实,而是更关注阅读、 重新阅读、 改写和重写, 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 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 (F l o t o w , 2 0 0 4 : 4 8) 女性 主义的这种注意力的转向, 正好有助于译者翻 译过程中对原文操纵, 并显示自己的身份。
自 我身份的彰显就是权力话语的获得换言之, 2 0 0 7年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第2期 1 0 女性主义翻译观暗示, 译者的话语权力是在对 原文“ 忠实情结” 的解构和颠覆的翻译本土化 过程中, 通过变译策略获取的 为了同父权话语下的翻译策略有所差异, 使译者的自我身份在翻译过程中增值, 女性主 义者对原文实施干预(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女性主义 译者常常采用三种方式: 增补( 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 )、 加写前言和脚注(p r e f a c i n g和f o o t n o t i n g) 和劫 持( h i j a c k i n g )此外, 女性主义者还生造新词语 重译经典(F l o t o w,2 0 0 4) 增补和写前言及脚注 是常规性的变通手段, 劫持是把没有女性主义 意图的文本译出女性话语来, 是一种极为有争 议的激进式变通方法, 这种方式明目张胆地改 变了原文的意图, 实施了极端的偏离和叛逆步 骤, 她们对原文进行干预后再实行女性化的操 作, 增加了女性的身份和内容, 并重视自己的 署名, 因为她们不满足于在翻译中对性别作中 性化处理, 以此昭示自己掌握了话语权, 原文 的忠实在不同程度上被解构和颠覆了。
颠覆的 幅度越大, 通原文的差异就越大, 变译的幅度 就越大, 获得的话语权力就越大正如D e r r i d a ( 1 9 9 4 )所言: “ 意义不能被‘ 复制’ 或‘ 恢复’ , 而 总是被创造或再创、刷新(F l o t o w,2 0 0 4:8 3) , ” 译者话语权力也是这样在翻译过程中被干预 “ 创造” 、 “ 再创造” 和“ 刷新” 出来的, 是译者主 体性的产物, 而不是自动产生的, 译文的意义 注入了新的权力,其核心是对原文的变译, 很 大程度上淡化减弱了原文权威的压力, 走出了 自由的天地 4 .女性主义颠覆式翻译与变译之间的对话关系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彻底颠覆了原文的话 语权力, 打破了“ 忠实论” 一统天下的话语格 局, 使译者获得了权力话语这种颠覆式翻译 是以变通为预设,即翻译是各种程度的变异, 女性主义的翻译方法论暗示, 翻译可能是微变 性的, 也可能是渐变性的, 还可能是裂变性的, 归根结底, 译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原文的断裂 和碎片化L e v i n e(1 9 9 2:8 5) 指出: “ 翻译———处 于保守和创造之间, 处于理性和直觉之间——— 是一种路径, 如果你喜欢走的话, 通过这种路 径, 作者/译者可以寻求协调碎片: 文本的碎片, 语言的碎片, 自我的碎片。
可见, 译文和原文 之间难以实现统一, “ 碎片” 当然是断裂的也 就是说, 译文可以是原文的“ 碎片” , 译文改变 了原文, 不再唯原文之意是从, 这种事实打乱 了原文的阵脚, 译者获取了权力, 解放了自我, 可以同“ 变译” 展开对话 此外,修改和删除原文的男权霸权话语, 彰显女性主义的话语, 都是翻译的有意变异和 变通, 也可以同“ 变译” 展开对话 女性主义译 者的目的并非在于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和性别 的平等问题( 因为很显然, 这不是仅仅靠文学 创作和翻译能解决的问题) ,而在于提出问题 并让人们对此发生兴趣, 引起社会对女性及其 存在的重新思考” ( 徐来,2 0 0 4:1 8) 我们“ 重新 思考” 后所感兴趣的是女性主义翻译对原文意 义所谓的“ 干涉” 和改动, 即“ 变” , 这同变译方 法论构成对话关系变译指通过增、 减、 编、 述、 缩、 并、 改、 仿八种变通手段, 使用十二种翻译 方法———摘译、 编译、 译述、 缩译、 综述、 述评译 评、 改译、 阐译、 译写、 参译和仿译( 黄忠廉, 2 0 0 4) 尽管变译中译者的“ 叛逆” 与女性主义 翻译中的“ 干涉” 和“ 改动” 在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