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教育教学案例.docx
2页班主任教育教学案例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10几个年头了,并且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我教育过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很有特点,老师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班有个学生温林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虽然头脑灵活,为人比较热情,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甚至与其他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又或是做出课堂上玩,一度让我觉得迷茫,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和他去交流后来该生在课堂玩,我在教育过程中,该生忽然冲动地冲着老师喊他要退学,退学的原因就是班主任管得太严,态度极其恶劣!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一路和学生交流下去,发现其实这个孩子这是太要强,太好面子了,而他的内心里其实并不愿意退学,而只是迫于面子放不下这个学生清楚我对他的关心,就他这样的心理,我提出大家相互改进、相互监督的意见,彼此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相处,该学生表示愿意接受,那次以后,该生经常找我谈心,彼此的信任感加强,与此同时,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而我发现,原来师生之间只要多一分彼此的信任,相信会更好地去处理好师生关系!挽回一个迷失的孩子! 同学都讨厌害怕她们,不愿和她们亲近,丧失集体友谊和同情。
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从各方面给予她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她们的心理对抗这样,“问题学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从行为习惯上我们要求“问题学生”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公约》等,并严格按要求规范自己我们强调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仅要爱,而且要爱得深沉、持久在她们违章犯规时,教师应予以细致的、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她们心服口服,并下决心纠正错误;还应要求她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并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这样的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 1、转变 “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件易事;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既艰苦又令人愉快的工作,作为一个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她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她的生命意义”。
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教育每一个“问题学生”,只有有爱心,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耐心、信心地转化“问题学生”,让这些“问题学生”变“后进”为“先进”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她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她的生命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教育每一个“问题学生”,只有付出爱心,才能发现学生会有可喜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