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5583592
  • 上传时间:2023-03-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5.5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 绪 论一、管理学原理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 等具体环境条件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 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3技术4组织结构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 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一)积极影响1、 满足成员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 求的满足2、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 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3、 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4、 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 工作。

      二)消极影响1、 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 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2、 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 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 运行3、 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 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 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4、 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 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5、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但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 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管理的涵义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 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 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 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 提高到 20 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 亿元经过 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 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 亿元的目标,只 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 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 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什么是组织?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 经营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末期目的: 提高效率 提高效益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境)适用: 一切组织 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

      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 法论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 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 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 律四、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例 1-1 管理工作的特性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 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

      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 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实践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一、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8、19 世纪,工厂制度早期)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 48000Specialization:专业化 提高劳动熟练程度Simplification:简单化3S'优点减少工作转换时间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1800 年, Jr.Watt & Boulton: 苏霍铸造厂实行: 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医疗、福利制度1810 年,罗伯特?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1832 年,查尔斯?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提倡利润分享制度二、 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一)科学管理: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 ,效率低,生 产能力利用率不到 60%代表人物: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1911 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 1915 年去世)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 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2) 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3) 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4) 差别计件工资制5) 改进管理方法: 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 遍验证过的原则、方法主要内容:1.管理是经营的职能之一2.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十四条原则:(1) 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2) 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责权对等原则(3) 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 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4) 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A B C(5) 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从整体利益 前提:二者一致!(7) 人员的报酬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b.能激发热情c.公平(8) 集中: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9) 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 “法约尔桥”) 10 ) 秩序:“有其位,在其位”11) 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 12) 人员的稳定: 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13) 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14) 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三)韦伯的组织理论[德]韦伯: (Max Weber, 1864-1920) 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 --- “组织理论之父”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特点: 1)明确的分工2) 清晰的等级3) 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4) 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5) 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优点: 1)稳定 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三、行为科学阶段(30 年代后)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1933 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 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 60 年代) 孔茨称其为“丛林”1、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1. Barnard, 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公司总经理,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观点: 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 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