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封装材料chapter 3解析.ppt
38页第三章 陶瓷和玻璃 简 介 n大多数长距离通信都是通过光纤进行的,其中信号是以光的形式 在玻璃纤维中传输的,而不是通过金属线中的电子高质量的 玻璃纤维能够在原始信号失真很小的情况下,以光频长距离、大 容量地传输数据 n高介电常数的电绝缘陶瓷是蓄能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n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铁氧体陶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 括电感器、变压器、永磁铁、磁-光器件,机械电子器件及微波电 子器件等 用于微电子的陶瓷互连 n陶瓷封装可分为薄膜,厚膜或多层几大类 n理想的陶瓷基板材料应具有: n热膨胀系数与半导体芯片相匹配; n低介电损耗,影响传输损耗; n高热导率; n高的机械强度; n低介电常数可使信号线具有更小间距和更高传输速度等;在 某些器件中,较高介电常数降低特征尺寸 薄 膜 n陶瓷基板上薄膜金属化的开发主要是利用了陶瓷基板高的电 路密度、淀积和蚀刻金属的尺寸精确、高导热率及高机械稳 定等特点 n常用基板有高纯氧化铝、玻璃、多层陶瓷和磁性陶瓷; n薄膜材料:高导电的金、银、铜、铝等用作金属电路;TaN, Ta2N、NiCr等则用作薄膜电阻材料;SiO2或Si3N4作为钝化层 和电容的介质层。
n淀积方法有蒸发、溅射、电镀、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n蒸发法 n把源金属在高真空下(10-6-10-5 torr)加热到其汽化温度的一 种真空沉积工艺 n溅射 n金属靶作为阴极,而带镀的基板作为阳极 n在真空室中的两电极间施加高电场时,纯净的氩气将会电离 然后Ar+被电场加速并轰击金属阴极 n高能量的碰撞使金属靶中的离子溅射出来,形成等离子体, 然后沉积到阳极板的基板上 n优点:溅射是在高能下沉积的,溅射膜比蒸发膜的结合强度 更高,也更加致密 厚 膜 n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在致密的陶瓷基板 上沉积金属电路 n在金属中添加玻璃和氧化物有助于金属在相对低的温 度下(600~950℃)致密化和与基板粘接 n主要优点:可使用绝缘介质形成多层电路常用作混 合电路封装 n金属、介质、电阻及铁氧体浆料是由有机载体、金属 或氧化物粉料及玻璃料组成的 n有机载体包括溶剂、分散剂及粘结剂 n粘结剂:把细小的无机颗粒结合起来,在烧结工 艺前形成与基板的临时结合 n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和无机粉料一起,形成一 种可通过橡胶刮板涂覆到基板上的浆料 n一般,把由高铅或铋玻璃组成的玻璃料加入到浆 料混合物有助于增加结合力。
n选择的玻璃,熔点比浆料烧结温度低200℃左右 厚膜工艺 n丝网印刷:使用橡胶刮板迫使厚膜浆料通过丝网,在基板材料上的 形成电路 n不锈钢丝网,网孔填满可紫外光固化的感光胶通常,刮板一侧感 光胶厚度与丝网高度一致,而在基板的另一侧厚度超过丝网(万分 之几英寸),由超出的感光胶厚度来控制印刷的厚度 n采用在聚酯胶片或玻璃板上的正像布线图,将待印电路图成像于丝 网感光胶上,暴露在紫外光下的区域固化,未固化的感光胶是水溶 的,可被水冲洗掉,留下未被感光胶遮盖的不锈钢丝网,厚膜浆料 可在这些地方涂覆 n丝网参数,如网孔目数、感光胶厚度、丝径、网孔角度等决定了 印刷电路的厚度和质量 n丝网网孔一般在200~400目之间,325目最常用 n一般希望丝径越小越好 n设备参数,如刮板压力、速度、角度及印刷高度等也影响印刷的 质量 n材料参数,如浆料的流变性、基板表面的光洁度、气孔率及平面 度也影响印刷质量 n一般,将每个介质层印刷2次,以避免出现针孔,导 致层间短路 n两个介质层可以印刷-干燥-烧结-印刷-干燥-烧结或 印刷-干燥-印刷-干燥-烧结的方式涂覆 n在介质层上设计约0.25mm的开孔以备在后续工艺中 填充导电浆料,作为电路层间的互连。
n随涂覆层数的增加, 基板表面变得越来越 不平→给元器件与封 装的自动化组装带来 困难 限定了厚膜技术所能 涂覆的电路层数在七 八层左右 还在开发其他新技术 多层封装 n多层陶瓷技术允许将多个电路安装在一个单独的气密封 装中,这种包含埋置元件的结构,提供了在同一介质中 建立带状线和微带线的方法,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 n采用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多层系统,与设计成介质层、内 部电路金属化和陶瓷介质共烧的传统陶瓷基板相类似 n需注意:金属化和陶瓷介质共烧需要开发相互兼容的系 统,如热膨胀系数,厚膜浆料的溶剂、粘结剂和玻璃料 等 高温共烧陶瓷(HTCC) nHTCC(high-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是一以采用 材料为钨、钼、钼、锰等高熔点金属电阻浆料按照电 路设计的要求印刷于92~96%的氧化铝流延陶瓷生坯 (其余为4~8%的烧结助剂)上,然后多层叠合,在 1500~1600℃下高温下共烧成一体的工艺 n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高效节能、温度均匀 、导热性能良好、热补偿速度快等优点 高温共烧陶瓷(HTCC) n以氧化铝(90~94%)为基的材料,其中加入二氧化硅及碱土熔剂 (如MgO及CaO)作为烧结助剂。
n少量玻璃的形成对改善介质层的致密性和获得更好结合的金属化层 很重要 n以氧化铝为基的陶瓷烧结温度很高(1600℃),内部共烧需要采 用难熔金属(如W、Mo和Mn等) n但这些金属的电阻率较高,故电损耗比其他陶瓷封装要大;且不 能用传统方法进行互连,即它们与钎料系统或线、带键合不润湿 因此需要一个以Ni为底,然后是薄Au层的镀层,以提供用于互 连的、可软钎料润湿及可引线键合的引出端 nHTCC封装的制造工艺 n流延生瓷带→冲切→冲孔→填充通孔→丝网 印刷→叠层/层压→分离成形→共烧→镀镍 →钎焊→镀NiAu 低温共烧陶瓷(LTCC) nLTCC (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主要采用低温( 800~900℃)烧结瓷料与有机粘合剂/增塑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流延 生成生瓷带或生瓷片,在生瓷带上冲孔或激光打孔、金属化布线及通孔 金属化(采用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 形),并将多个无源元件埋入其中,然后进行叠片、热压、切片、排胶 ,最后约900℃低温烧结制成多层布线基板 n可制成三维电路网络的无源集成组件,也可制成内置无源元件的三维电 路基板。
n在其表面可以贴装 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块 低温共烧陶瓷(LTCC) n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的显著特征是与导体(Cu、 Ag等)布线,以及可内置(埋)构成无源元件 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材料同时烧成, 在顶层键合IC、LSI、VLSI等有源器件的芯片 n基本流程为下料-通孔成形-通孔填充-电路印刷 -形成腔体-叠片-层压-烧结-后加工 LTCC的特点 n传统的LTCC材料是能在烧结过程中经历玻璃到晶相转 变的玻璃基体系或带有晶体填料的玻璃基体 n玻璃相的致密化温度比结晶相的致密化温度低;晶体 填料的加入是为了使其热膨胀系数与半导体芯片的相 匹配、控制LTCC的致密化和获得稳定的电性能 n其独特之处是低的烧结温度,使得在多层结构中能采 用高导电的金属化 电容器 n具有能量储存、电流阻断、电噪声过滤、高频调谐等功能 n流延及共烧金属化技术的开发使得极高电容密度的多层电容器( MLC)制造成为可能 n电容器的电容是施加单位电压所能储存的电荷 n所有的电容器都建立在由介电隔离的金属电极之上;电容器单位 体积电容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比或使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来 实现。
n陶瓷电容器可用四种常见的工艺制造:薄膜、厚膜、单层及多层 多层电容器的制作步骤 图3.12 多层陶瓷电容器制作步骤 电容器分类 n根据材料分类:聚合物薄膜电容器、电解电容器、钽电容器、云 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厚膜电容器、薄膜电 容器; n根据电容值及温度敏感性分类:1类电容器是温度和时间高度稳 定,并具有低损耗的电容器(例如不老化),一般由钛酸盐或钽 制成;2类电容器是容易受到温度、时间和频率影响的电容器, 一般由较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如铁电材料 n2类电容器的分类由三个字符码表示第一个字符代表工作温度下限 ,第二个字符代表工作温度上限,第三个字符代表在整个工作温度 范围内电容的变化p104,表3.4) 电容器材料 nBaTiO3具有高介电常数、高稳定性和容易掺杂的特点,故是最常见的电 容器材料 nBaTiO3的相变:顺电立方相→铁电四方相→斜方相→菱方相 n顺电钙钛矿,具有立方结构,一个晶胞就是一个分子式ABO3其中A处 在晶胞八个角,B处在晶胞中心,而O则处在晶胞的面心位置 n铁电钙钛矿相具有相同的排列,但晶胞轻微扭曲成四角形、菱形或正方 形结构。
nSrTiO3(ST)室温介电常数大约为300左右,纯SrTiO3是一种转变温度接 近0K的顺电物质;CaTiO3(CT)的介电常数只有ST的一半; MgTiO3( MT)具有低但稳定的介电常数(K=16),PbTiO3(PT)是一种居里温 度在490℃左右的铁电钙钛矿材料 110℃-10℃-100℃ 添加物的作用 n一般来说介电性能随温度急剧变化是不 实用的,通过添加能在其结构中形成固 溶体的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施主离子及 受主离子置换、晶格中氧空位之类的载 流子存在等产生作用 机电陶瓷 n机电材料是一类引起关注的物质,他们具有从 机械刺激产生电信号(无源器件)或者通电产 生机械位移(有源器件)的能力 n应用:传感器,如医疗设备中的超声波传感器 及防震装置中的传感器;微位移器件和声发射 装置 压电材料 n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出现电压的晶体 材料 n1880年,法国物理学家P. 居里和J.居里兄弟发 现,把重物放在石英晶体上,晶体某些表面会 产生电荷,电荷量与压力成比例这一现象被 称为压电效应随即,居里兄弟又发现了逆压 电效应,即在外电场作用下压电体会产生形变 铁电材料 n铁电材料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自发极化,而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自发极化偶极矩能随外施电场的方向而改 变。
它的极化强度P与外施电场强度E的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与铁磁材料的磁通密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 (B-H曲线)极为相似极化强度P滞后于电场强度E, 称为电滞曲线电滞曲线是铁电材料的特征 n基本特征:在某些温度范围会具有自发极化,而且极 化强度可以随外电场反向而反向,从而出现电滞回线 铁电物质随电场变化的电极化曲线 电致伸缩材料 n纯电致伸缩材料是顺电和中心对称的,即它们 没有极轴,并且一般是立方结构最有价值的 电致伸缩材料是工作温度高于或接近转变温度 的铁电材料 n电致伸缩效应是一种二级现象,凭借外电场会 导致材料晶格扭曲和机械扭曲 机电材料 n“硬”压电材料(即P117表3.11第Ⅰ-Ⅳ类)在转变温度以下工作很好,其压电相高 度稳定,矫顽力高,畴壁运动很小,电滞也较小,常用于无源和有源声呐和许多 需要高矫顽力及稳定响应的商业应用中 n“软”压电材料,即Ⅴ和Ⅵ类,可以在接近转变区域工作,高极化获得高应变,有 较高的电滞和介质损耗,且对压力去极化和老化更敏感这类材料适合用于高电 场诱发高应变的高灵敏度无源换能器或执行器的应用 n当电致伸缩材料在稍高于转变区工作时,由于压电和电致伸缩的双重作用,导致 其应变最大化。
这种双重作用会使材料达到最高的机电能量密度及具有最高的灵 敏度这类材料对温度很敏感,且由于其相应的电容和功率耗散较高,因而在有 源应用时需要高功率驱动器 n在大多数机电材料中,用掺杂剂调整某一具体应用的特性,也经常用等价置换改 变材料的介电性能 机电材料的应用 n机电材料能为电能和机械能提供一种耦合尽管其机械位移 相当小,但这些材料却能产生相当大的电能和机械能 n输入电能产生机械位移的执行器,其应用范围包括精密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