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法权益法详解.doc
29页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P88 例 18(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P88 例 192000 年 1 月 5 日,“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2000 年 1 月 5 日 B 公司所有者权益×35%,因此,应将原持股比例 10%部分确认的“损益调整“明细账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的金额转入“投资成本“明细账。
[例题 7]:A 企业于 2001 年 4 月 1 日以 410 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10 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 0.6 万元)购入 B 公司股票 100 万股,每股面值 1元,占 B 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 10%,A 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1 年 5 月 1 日收到现金股利 10 万元2000 年 12 月 31 日 B 公司净资产为4000 万元,B 公司 2001 年 5 月 1 日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100 万元转入资本公积,B 公司 2001 年实现净利润 200 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 ,除上述事项外,B 公司 2001 年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2002 年 1 月 1 日 A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 B 公司股票 200 万股,实际支付价款 850 万元(含支付的相关费用 1 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 30%,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 年 B 公司实现净利润 200 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 ,提取盈余公积 30 万元2002 年 B 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 10 万元2003 年 B 公司发生亏损 5000 万元。
股权投资差额按 10 年摊销,A 企业对 B 公司无额外责任要求:编制 A 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2001 年 4 月 1 日购入 B 公司股票 100 万股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 400应收股利 10贷:银行存款 410(2)2001 年 5 月 1 日收到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 10贷:应收股利 10(3)2002 年 1 月 1 日又购入 B 公司股票 200 万股①对原成本法核算的对 B 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2001 年 4 月 1 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400-(4000-10÷10%+200×3/12)×10%=5 万元2001 年 4-12 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10×9/12=0.375 万元2001 年 4-12 月应确认投资收益=200×9/12×10%=15 万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15-0.375=14.625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395――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4.625――B 公司(损益调整) 15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 4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625②调整 B 公司 2001 年 5 月 1 日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100 万元转入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10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10③将追溯调整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的金额转入“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明细账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25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 15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10④追加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850贷:银行存款 850⑤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850-(4000-10÷10%+100+200)×20%=1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102002 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5÷10+10÷10=1.5 万元借:投资收益 1.5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5(5)计算 A 公司 2002 年应确认投资收益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30%=6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 60贷:投资收益 60(6)B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不影响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A 公司无会计分录。
7)2002 年 B 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 1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3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8)2003 年 B 公司发生亏损 5000 万元在 2003 年调整亏损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 126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明细账金额 13.125 万元+损益调整明细账金额 60 万元+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金额 3 万元=1336.125万元 借:投资收益 1336.125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 1336.125备查登记中应当记录未减记长期股权投资 163.875 万元(5000×30%-1336.125) 郑庆华讲解(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认投资收益;如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分到的现金股利如果是本企业投资以前形成的,应冲减投资成本;分到的现金股利如果是本企业投资以后形成的,则计入投资收益可按 P74 中间段的公式计算这里仅补充一点:接例 10:假设上述 C 公司于 1997 年 5 月 1 日分派现金股利 200,000 元,则: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00000+2000000)-400000]*10%-10000=-20000(元)计算结果为–20000 元,说明可恢复投资成本 20000 元。
因为以前只冲减投资成本 1 万元,故只能恢复投资成本 1 万元所做分录是:借: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长期股权投资——C 公司 10000贷:投资收益 30000如果一定要恢复 2 万元,则其中的 1 万元就不是恢复,而是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1 万元,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1 万元,就变成权益法了,这是在运用这个公式时应注意的四)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难度相当大,又是非常重要的出题点,在核算中要掌握的要点是: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理;今年要特别注意,当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差额注:制度规定,2003 年之前,企业对外投资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即计入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 ,不再追溯调整,对其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2003 年,本规定发布之后,企业新发生的对外投资,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持有期间权益确认权益确认分两种情况:一是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二是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异很大:(1)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例]2001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 40%的股份2001 年12 月 31 日乙公司计算出的净利润为 100 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 40 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400000贷:投资收益(100 万*40%)400000如果乙公司在实现的 100 万元净利润中拿出其中的 30 万元用于分配现金股利,则甲公司可分得现金股利 12 万元:借:应收股利(30 万*40%)12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20000②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失[例]2002 年乙公司发生净亏损 80 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损失为 32万元:借:投资收益(80 万*40%)32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320000但在确认净亏损时一定要注意,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因为现在规范的公司都是责任有限,未确认的损失通过备查账登记③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例]2001 年 4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 40%的股份,采用权益法核算。
2001 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 120 万元,假设平均每月实现净利润 10万元在计算 2001 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 4 月至12 月,即 9 个月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甲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是: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360000贷:投资收益(90 万*40%)360000④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例]2001 年 4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 40%的股份;2001 年8 月 1 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50%;2001 年 10 月 1 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70%2001 年 12 月 31 日乙公司计算出的净利润为 120 万元,假设每月净利润均匀发生为 10 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计算如下:4 月—7 月 400000*40%=1600008 月—9 月 200000*50%=10000010 月—12 月 300000*70%=210000合计 470000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470000贷:投资收益 470000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计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
如 2001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 1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 年 4 月 1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40%,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2001 年 8月 1 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50%;2001 年 10 月 1 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70%在甲公司计算 2001 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 4 月至 12 月即权益法核算时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第一季度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在由成本法改成权益法时进行了追溯调整,计入到了投资成本中⑤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的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按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之后的金额计算[例]2001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 ,占乙公司10%的股份;2001 年 4 月 1 日甲公司又投资于乙公司,持股比例上升为40%;2001 年 8 月 1 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50%;2001 年 10 月 1 日再次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到 70%2001 年 12 月 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