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doc
6页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类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②,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ēng chèn)物以载之,则校③(xiào jiào)可知矣太祖④悦,即施行焉⑤——选自《三国志》(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②群下:部下,下属③校:比较④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 B.到来 C.精密[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 ”画出相关语句[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______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3.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 , 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5.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世传(________) ①世代相传 ②世上传说卒业(________) ①完成学业 ②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③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7.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①恭勤:_______ ②通: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____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天地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1]解释加点的字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1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