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笔记-教育哲学.pdf
10页亚里士多德四因素说构成事物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是消极的、可能的;形式是积极的、现实的;“ 没有质料的形式” 是一切事物的最后目的,并且作为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教育观: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 和谐 ” 的发展中世纪的哲学思想1.经院哲学 2.唯实论 (实在论) 共相 ——独立于个别事物的本质,是精神实体,第一性的东西3.唯名论:个别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是第一性的极端唯名论:否认一般的意义,认为没有所谓“ 共相 ” 温和唯名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还没有达到事物一般本质的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1.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洛克 :事物的第一性质,如体积、形状是客观的;第二性质,如色、味、声是个体独有的,是非客观的贝克莱 :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是主观的☆事物的性质是部分或完全由主观决定的,洛克和贝克莱都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影响休谟 :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的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2.从理性的人本主义到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渊源: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用来反对神本主义的人本主义,坚持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问题的唯一标准。
发展: 黑格尔提出人的理性来源自宇宙理性,即所谓“ 绝对精神 ” 或“ 绝对理念 ” ,它是宇宙的本质和万物的本原,人的理性活动不过是它的外化阶段德国唯意志论:叔本华,生存意志;尼采,权力意志科学主义思潮的产生孔德的实证主义 (社会学的创始人)“ 实证 ”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ositivus,意思是肯定、明确、确切孔德排斥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对本体论(世界的本原)的研究实证论认为,超出主观经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知的, 因为没有感觉就没有世界它还认为超出经验的本体论问题应当取消,主张用科学取代哲学,而科学的使命就是发现经验世界中的规律孔德这样的评价自己哲学的功能:第一 ,实证哲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唯一合理的方法,去显示与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 ,实证哲学将指导我们改造教育的体系;第三 ,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第四, 可以认为它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巩固的基础孔德赋予了“实证”五层新的含义:一是 与虚幻对立的真实,实证哲学的特征就是“一贯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能及的事物” ,而总是撇开神学阶段和形而上学阶段那样对无知事物的关心。
二是 与无用相对的有用,所有思辨的使命在于通过思辨“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情况” ,而不是仅仅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孔德强调的是思辨的目的、结果应该与实践有着必要的关联三是 与犹豫对立的肯定,实证哲学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善于自发地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促成精神的一致,而不像古老的精神状态,必然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也就是说,“ 肯定 ” 是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没有疑义,没有异议,表达协调一致四是 与模糊相对的精确,这就是说实证哲学是能够“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么真正需要所要求的精确度” ,而旧的推论方式只能凭借超自然权威诸如上帝等进行强制 更确切地说,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具有充足的精确度,能测证出事物现象的性质 五是 将“实证”作为否定的反义词,实证哲学“正是凭借其相对性能够始终重视与其严重对抗的理论的自身价值,然而却绝不做任何足以破坏其明晰观点或坚定判断的无谓让步 ” 进步主义历史背景1.美国社会结构的巨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新的移民浪潮、 美国本土文化的成熟; 2.传统的教育理论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基本上移自西欧。
3.科学发展的影响代表人物 :卢梭、达尔文、杜威思想渊源 :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认为儿童天性是好的,只是由于腐败的社会使之变坏,所以儿童应该接受自然的惩罚,而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制裁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等人也都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1809 年,欧洲的自然主义教育,特别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就已经由美国的尼夫介绍到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进步主义教育的起源在19 世纪末期2.进步主义教育在20 世纪早期的发展和成型3.进步主义教育在20 世纪 30 年代的转型与发展4.20 世纪 40 年代进步主义教育的衰落进步主义的思想基础1.欧洲的自然主义2.达尔文的进化论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改造主义概念 是对社会危机的另一种态度或教育对策改造主义改造主义的脱胎于进步主义,自称是进步主义的真正继承者它主张按照它所提出来的理想社会模式来改造社会,以社会的改造为教育目的, 并且主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重新分析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依靠科学知识的力量代表人物 :拉格、史密斯、斯坦利、伯格森、布拉梅尔德等人哲学基础1.本体论 :改造主义同进步主义一样,也强调经验不同的是,进步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而改造主义更为重视团体的经验。
2.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改造主义同进步主义有许多一致之处,也在有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改造主义认为, 知识和真理的出发点是追求目标的社会,而不是个人 一般说来, 知识产生于对社会目的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社会目的之方法进行探索的团体3.价值论 :改造主义反对把价值看作是绝对的东西,认为价值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不存在任何绝对不可改变的价值,“ 价值就是需要的满足教育观1.教育目的 :改造主义反对进步主义强调手段而忽视目的、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做法他们认为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找到适当的手段对于教育来说,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想到哪里去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2.课程论 :改造主义认为,在课程方面迫切需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力量,看到不受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定现象因此学校的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改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要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础要使课程的结构具有意义上的统一性,要以人文学科为主体, 以问题为单元来设计课程布拉梅尔德明确地指出,学校的课程应该是能够实现未来社会变化的运载工具。
3.“ 社会一致 ” 学习方法 :“ 社会一致 ” 是改造主义探索真理的方法,也构成了改造主义的教学过程布拉梅尔德认为,民主的社会只有通过“ 社会一致 ” 的民主过程才能够获得,学校教育的过程应该成为民主实践的过程他将 “ 社会一致 ” 的学习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通过证据的学习和通过交流的学习,通过同意的学习和通过行动的学习4.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改造主义不将教师视为绝对的权威,也不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伙伴 他们认为,教师是指导者,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是班级体的一员,另一方面教师是教育职责的履行者关于改造主义的反思:在本体论方面,改造主义抹煞了主体与客体、精神同物质之间的区别和对立, 同时也混淆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认识论方面 ,改造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同时也在否认真理客观性的基础上强调了真理的工具性改造主义认为知识和真理的出发点是社会而不是个人,强调集体的认识过程,认为真理取决于集体的主观意愿 在价值论方面,改造主义把价值看作是需要的满足,强调价值的实现是在个人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影响个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改造主义忽视了价值界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某一特定事物的价值在多种价值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不承认这一点, 就必然陷入多元的和相对立的价值观要素主义概念 又称为本质主义、精粹主义、精华主义,是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 重要的影响 要素主义对当时的社会危机采取了保守主义的态度,对当时出现的新观念、 新变化采取慎重检讨的态度,并对既成观念采取坚守和赞誉的态度,也被称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要素主义并不反对整个的进步主义,而只是反对进步主义的某些具体的观点代表人物: 德米亚西克维奇、巴格莱观点: 1.它认为在变化多端的宇宙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教育应保持某种稳定的东西,教育的基本原理应保持不变;2.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有一些最好的东西,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要素传递给年轻一代因此, 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因而比较重视教材的价值并且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训练以及教师的权威地位背景:1.1929 年开始的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进步主义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自由主义遭遇困境 2.面对这场危机,在教育方面美国教育界谈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关于学校的社会作用(人们关心的是,为了度过难关,学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学校怎样为建立一个没有危机的社会作出贡献。
思想基础1.哲学基础 :观念论; 实在论 2.保守主义的人性观:保守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讲是恶的,人总是要倾向于胡作非为,捣乱,不守纪律在保守主义看来,包括进步主义在内的自由主义,其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人性的看法3.保守主义的社会观:在保守主义看来, 社会乃是一种契约,社会不能用人的善意或恶意来解释尽管保守主义强调个人服从于社会,但他们并不否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进步主义的错误就在于过分强调了个人的自由) 4.保守主义的知识观:在知识和真理的问题上,保守主义普遍持“ 符合说 ” (即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基本教育主张1.教育目的 :要素主义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 智慧的训练 ” 宏观的目的 :教育要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和核心,从而使人们能够准确地预见各种行为方式的后果,从而达到他预期的目的; 微观的目的 : 即帮助个人实现智慧和道德的训练,使人的理智和人格得到和谐的发展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偏重于理性、道德,而不是强调实用性2.课程论 (1)课程的 内容 是“ 文化要素 ” ;在课程的 设置 方面,要素主义有 三项原则 :必须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要有长期的目标;要包含价值标准(2)学科中心和逻辑组织要素主义认为,为了保证实现他们提出的教育目的,就应该按照严格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学校的课程 应该给学生提供 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 即知识 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小学阶段学习的“ 要素 ” :阅读、说话、写作、拼音和算术,以及以后的历史入门、地理、自然科学与生物科学、外语次一等的要素是:美术、音乐和体育中学阶段学习的“ 要素 ” :拉丁语、代数、几何(心智的训练有特殊价值)3.教学论 教学的过程就是心智训练的过程1)要求学生 刻苦学习 ,而且往往要 强迫自己专心致志 2)要严格学业标准学校 缺乏严格学业标准的危害:一方面,不能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造成教育的浪费使美国的教育质量落后于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另一方面,这不仅对于学习者和民主集体都是严重的不公道,而且严重威胁着学校和自由本身3)不排除灌输4.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 地位和作用 :教师 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专家、权威 教育过程中的 主动性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 教师 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 :一方面, 教师受过专门的严格训练,教师有资格承担这项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是社会的代理人2)学生 :学生需要 服从 教师的权威学生的“ 服从 ” 有两层含义:第一,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服从学校的纪律 。
学生要想日后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发展自我控制、自立、自戒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靠艰苦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是外部纪律约束的结果第二是理智上的服从学生必须明白,世界的运行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们必须服从这个规律5.天才教育 :受到保守主义的政治观影响,要素主义者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最有天才、 最有才能的人居于顶峰的社会所以,学校应该提高智力标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 主张: 按学生的能力分班,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编班两个平行的教育体系:普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