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x
7页精品文档心理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目标大而全,显得空洞心理课以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中小学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课目标是否具体、有针对性, 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成败笔者在看了不少心理课 后,深感不少教师确定的目标偏大偏全,缺乏小而实的特点如一位中学教师上课的主题是“走出人际交往中的困 惑”,确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发 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短短 的45分钟里,要达到智力开发,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环 境的营造,怎么可能呢?又如一位小学教师在20分钟的班会上,的主题是 “合作精神的培养”确立的目标是:“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 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精神对形 成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 良好品质;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是培养他们合 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样的目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 既空又难心理的内容概括起来有:学习心理、人格、生活和职业每一块内容都是由一系列 具体目标构成的比如人际交往可分为人际沟通的意义、 人际沟通的原则、人际沟通的技巧等。
这三个分解目标所含 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应设立一系列主题进行系列2过于讲究结构,模式化倾向较重心理课以活动为主,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在师 与生、生与师的多向交流中,虽然每一段活动的训练重点不 同,但都要体现其主题但是它的结构绝不同于学科教学 它是开合自如的,是组块式的,并富含色彩的但不少教师 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反应在操作上,带有 明显的学科模式的特点比如讲究“引入课题一展开课题一 升华课题一教师赠言”在活动的开始和结束环节,教师的 语调、语气非常讲究抑扬顿挫、一板一眼,连站姿也是挺胸 抬头,少了亲切、自然、平和在引人课题时还要演示教学 目标,并让学生读本堂课的重难点这显然是受了学科教学 的影响3内容缺乏针对性,忽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对学生的心 理发展与主观需求比较忽略而心理课强调从学生的主 体地位与主体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主题内容 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在课前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确实保证学生一课一收获,避免肤浅在笔者观摩过的几十 节心理课上,大多数的教师选择的是人际交往和怎样面 对挫折这两个选题的确具有现实意义,但在满足不同年龄 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方面,显得视角偏窄。
比如初一新生 重点应放在学习适应与学习方法的上事实上,不少学 生的心理问题与困惑多是由学习方面的挫折带来的在 课上,学生也反应出这个问题但由于教师在认识、方法上 准备不够,对此问题只是一晃而过事实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苦恼是不同的,概括起来, 学生感到困难最多、最需要帮助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而目 前学校心理课在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就拿挫折辅 导来说,如果从学习的挫折与学习方法、科学用脑这个角度 切人,比以一些肤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空泛讨论更能帮助学 生又如,对高中生的除了学习继续是重点外,关 于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 于职高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这方面的指导是却是非常有限 的4取例儿童化,未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课的材料引入,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为了 激发兴趣、情感共鸣、辨析思考、感受领悟等因此内容事 例的选择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否则难有实效但不 少教师选择材料显得儿童化和随意性比如一个教师在“挑 战自卑”的课上,屏幕上出现一道“ 3+5 = ?”的题, 旁边一个小学生满脸通红、战战兢兢、结结巴巴教师就让 学生讨论这类行为的性质,最后教师归结为自卑这个事例 对中学生既无吸引力,又缺乏充分的说服力,还会让学生感 到幼稚。
又如,一位教师在“认识自我”的课上,一开 始就出现“小马过河”的动画接着让学生讨论“小马过河 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结果根本未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讨 论不起来只三两个学生发言最后教师总结道:“小马不 能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材料选自《小学生语文》第三册 虽经过修改,但对中学生而言,实在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5交流单向,缺乏平等、尊重、宽松的氛围心理课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氛围应是平等的、尊重的、 接纳的、宽松的,其交流形式应是多向的,交流的内容应是 多元的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自由地倾诉,获 得一种在其他学科中无法得到的全新体验与感悟但有些教 师常常是大段大段地替学生发言,大段大段地总结,还常常 打断学生发言,急于评价,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 学生,自己成了主角生与生的交流沟通也很不够有些教 师请学生分组讨论,无具体要求,小组间还没有充分交流就 结束了,完全流于形式6活动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心理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因此它的功能主要表 现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感悟心理知识、感悟心理 问题、感悟自我调控的技能,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促进自 我发展上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主要是活动,其形式是丰富 的,且能达到实效。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问题情境、小组讨论、 游戏、角色扮演、小测验”等形式,但表现出的问题,要么 是创设情境的事例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产生不了情感共鸣;要么是不依据主题精心设计,随意进行 小品表演,像场闹剧;要么是不管问题的深浅都叫学生讨论, 表面热烈,实际上学生未有收获;要么是一堂课里,塞满了 动的外显形式,少了内在的思考和感受7 “贴标签”现象较普遍,评价呈两极化、德育化特点学生在心理课上真诚地表露,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情 况时,有的教师不是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两极评价,就是根据 德育的标准去分析如在主题为“挑战自卑”的一次课上,一开始教师 叫学生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毕,师问:“你们是 否对自己容貌满意?”见状,师点了一位男生,这位学生 把自己的苦恼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我对自己的容貌、 个子都不满意师又问:“有对自己很满意的吗?接着,这 位教师小结道:“对自己劣势太强调,就易形成自卑心理, 就是心理障碍又如,在主题为“人际交往的技巧”课上,当一个学生 谈到自己对人的熟悉很慢时,教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样是 不利于你的成长的,要努力克服,大方地与人交往还有的教师用“诱导方式”一步一步把心理课变成 了陈旧的政治思想课。
如在“嫉妒一一心灵的腐蚀剂”一课 上,师问:“你们有嫉妒心吗?”师:你们在测试卷上列的几种情况和我想的不一样不 要着急,慢慢想,在生活中嫉妒给你们带来伤害没有?师:比如,老师总是表扬xx,你很不满生甲:这是嫉妒师:一个同学穿名牌,另一个学生用刀片划破生乙:这种行为很恶劣师:同学们,想想,嫉妒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两生:破坏人际关系!师:对!破坏人际关系!导致心灵扭曲!害人害己!师:你们会怎么想?生:我如是那人,该多好生:我会祝贺他生:我会把这个池塘买下来生:那人钓鱼,我就买鱼师:有没有消极的办法?生:把那人的船打个洞生:往水里扔石头师:哪种是积极的?生:结网师小结:买鱼是不劳而获打洞、扔石头是不道德的行 为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试问,这样的课怎么能称得上是心理课?8测验随意,缺乏科学解释在心理过程中,常常使用心理测验,其目的是掌握 学生的心理状况资料,并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通过测 验和评价,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发展自 己这里指的测验是标准化量表在学校心理课上,不 少教师喜欢搞小测验,好像不测验就无法体现心理的科 学性而教师常使用的却是非标准化测验量表,而且解释全 凭教师一张嘴。
另外,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一些教师 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就很不科学如把“对别人的羡慕”解 释为嫉妒;把“做不完代数应用题,感到烦躁”解释为消极 情绪等等准确地选择,科学地编制和使用测验表,并科学地解释 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因此,使用时需要十分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