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陈济棠政府对经济建设的重视.doc
11页第一章陈济棠政府对经济建设的重视陈济棠(1890. 2. 12——1954. 11.3),字伯南,广东省防城县(今 属广西)人,他是民国时期、也中国近代广东著名的军阀之一他早 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在新军阀混战、国民党派系纷争、 外患十分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崛起为雄踞广东的实力派作为“南天王” 的他,面对当吋广东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残破局面,为了摆脱经济 困境,巩固其在南粤的势力,同南京国民政府抗衡,在1929年掌握 广东省的党政军大权后,利用当时广东半自主的环境,把建设广东的 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随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陈济棠在1932年 9月27日的西南政务院委员会第37次政务会议上提出了“广东省三 年实施计划提议书”,把建设“模范新广东”的计划提交讨论,并于 随后获得通过广东省三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计划”)最 终出台,并于1933年1月1日开始止式实施为了保证“三年计划” 的顺利实施,陈济棠积极的对当时不和谐的政治环境、持续发生的财 政危机、极端恶劣的社会治安以及不利于“三年计划”实施的舆论环 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为“三年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建设“模范的 新广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一节陈济棠主政之前广东经济概况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的政局始终就处于纷扰之中,战祸不断 北伐的胜利,结朿了南北纷争,但国共武装斗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 争乂开始出现,直至中原大战后中国的政治才相对稳定,在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政局一直处于相对的和平时期此时的南京 国民政府开始被大多数政治力量承认并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在 这样相对平稳的环境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 的举措,随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南京国民政府部分调整了举措,开 始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联系在一起,进行财政金融、交通、重工业 等方面的重点建设后来的抗日战争表明,这些建设为八年抗战奠定 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南京十年”也被称为“十年建设”时 期而广东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讨袁、护法各役,以至国民政府成 立,东征北伐,转战数省,百姓异常痛苦,战争所需军费多取自广东 ①由于战事的不断,用于战争的军费支出就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支出, 而用于地方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的资金就会被无形中缩减到最低程 度而此时的广东省的财政入不敷出,以至于当时省府只有靠推行公 债、库券,滥发纸币等手段才能够使省府得以维持正常运转。
公债是 在政府收支不能够相抵的情况下发行,公债的发行一方面政府可以收 集到更多的资金用来平衡预算,另一方面人民手中余下的钱也可以得 到储蓄,所以各国都把公债当作是最稳固的有价证券,唯有我国当时 的政府,年年财政支细,不能够按照期限去偿还本息,公债的信用度 低落到极点,人民对其失去信任所以当时发行公债只有靠政府强迫 的手段才可以推行下去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后曾发行三次有奖公 债,一次整理金融公债,总计实际发行额为2700多万元,到民国三 十年(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发出)尚欠1900多万元但经十五年后,偿还的只不过30%, 70%成为了呆账而广东省发行省公债比之国 债,更不守信用,广东省当时发行的省公债,偿还只有3%,有97 %成为呆账①从1911年到1929年这一时期当中,省府每年要支出 5000万大洋,(以下数字祁已折合大洋计算)而当时的每年收入还不 到4000万元,②1000多万元的赤字只有靠滥发纸币、推行公债和库 券来维持,其后果就是引起通货膨胀,广东的经济处于半瘫痪之中 到1929年陈济棠取得广东的党政军大权时,广东省从民国以来积欠 的内外债已达2亿多元,军政各费2000万元,陈济棠为了维持15万 的军队和一个冗肿的官僚机构,每刀的财政赤字达70万元,军队一 度欠饷3至5个月。
③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同样冲击了 广东,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南洋的经济普遍不景气,广东以华侨侨 汇为主的外汇收入减少,华侨投资、捐献减少,对地方建设和人民生 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纷纷提高关税,并加紧 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商晶,广东的一些民族企业纷纷倒闭,商业也处 于凋零之中,对外贸易也只能够惨淡经营内外交困的经济形势迫使陈济棠政府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地 方的经济建设上来,因为发展经济建设,一来可供给庞大的军费支出, 防范帝国主义和国内其他军阀进攻;二来可充实地方经济实力,有利 于稳定一方,同时也可以与南京正在推行的经济建设进行竞争,以筑 起一道经济上的防御之墙;三可增加就业,稳定民心,增加税收,进① 秦庆钧:《民国时期广东财政史料》,(第29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1页② 广东民国史研究会编:《广东民国史》(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6-737页③ 沙东迅:《粤海近代史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4页 入良性循环于是陈济棠开始把广东的经济建设提上了议事H程,建 设“模范的新广东”成为陈济棠上台后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二节“三年施政计划”的出台一、“三年施政计划”出台的背景陈济棠自1913年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就投身军界,资产阶 级革命的思想一致在熏陶着他他参加过同盟会并追随过孙中山,所 以他对国民革命有着自己的认识,三民主义的思想已经深深的印在他 的大脑里受“民生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护国战争时期,那时还是 个连长的他在剿灭阳江儒洞的土匪Z后,就用碎石子把当时的道路进 行了铺整,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对他的口碑极好这种“藉兵以兴工” 的建设之道被人称为“亦知吋持变之要术也”①1926年的苏联之行 对他影响很深,苏联经济建设的一些做法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在1927年回国后对他所辖的地区的经济进行了整治,如肃清土匪、 改进行政基层组织、修筑公路、发展珠江―角洲航运业、改良城镇、 装设网等,他的这些早期经济建设的经历,为他后来建设“模范 新广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29年5月,陈济棠接替了李济深, 掌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面对当时广东经济上这堆烂摊子,陈济棠提 出了 “速谋建设,以恢复地方元气”②但是随之而来的粤桂战争和中 原大战使得陈济棠的“速谋建设,以恢复地方元气”得计划被搁浅 战争之后陈济棠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深知要想使广东① 肖自力箸:《陈济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② 陈济棠:《敬告民众书》(1929年5月)《广东党务》第8期,转引自钟卓安著:《陈济棠》, 广东地图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的经济有所起色,必须有祥备的发展规划,他认为经济建设的理论对 实际的经济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没有好的经济建设理论的指导, 经济建设也不会取得好的成效为了使广东的经济建设有个好的发展 规划,他成立了 “政治研究会”,邀请社会上的各界仁人志士和专家 出谋献策,当时搜集到多个关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计划,当然最有影响 的就是“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除此之外各个部门还制定了一些具 体的规划,像1932年的“五年工业实施计划\ 1934年的“工业建 设实施计划\ 1934年的“救济广东农业计划\ 1935年的“保护民 营实业三年施政计划”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制定的1932年下半年,广东的海军、空军被陈济棠强行收编,“南天王” 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广东的政局逐步稳定,这就为陈济棠通过系统 的规划广东的经济建设提供了 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能够让施政计划制 定的更符合广东的实际,陈济棠一方面参考了苏联的“三年五年经济 计划”、“广西建设五年计划”,另一方面也广泛的征求了社会各界的 意见甚至是政敌的意见,陈济棠认为只要对广东的经济建设有益,他 都采纳。
这其中包扌舌曾经反对过陈济棠并被陈济棠打败的粤军将领徐 景唐,徐景唐真诚的提岀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他说:“伯 南岀示三年施政计划,虚怀若股,令人感奋愚意认为,搞经济建设, 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利用本省的优势,庶可事半功倍更宜 考虑需要与可能条件,最忌贪人求快,欲速不达以防止白银外流, 影响市制并建议陈济棠修筑广东铁路干线,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建设, 更有利于战吋军运、巩I古I边防的交通运输业等等”①从后来的广东 的经济建设来看,徐景唐的意见大多被采纳省政府主席林云咳曾经 参加过为孙中山翻译《实业计划》,对经济建设有着独到的认识,陈 济棠曾经好几次登门拜访向其虚心请教另外陈济棠还翻阅了历年来 有影响的地方建设的规划,并吸取其精华三年计划”的制定,陈济棠可以说是倾注了大量的经历跟心血, 当他完成此计划后竟然累的大病了一场,梁漱溟曾经称赞他为广东三 年计划的制定“用尽心力”计划完成后,陈济棠与1932年9月27 日向西南政务委员会第37次政务会议提出此计划,此计划由于深得 人心,所以获得通过并交广东省政府决定于1933年1月1日付诸实 施至此“三年施政计划”最终出台二、“三年施政计划”的内容“三年计划”有40多万字,“该计划之立案基础,完全遵循建国 大纲、建国方略、-:民主义的原则,并参酌地方实际情形拟定。
②“一 年计划”包括乡村和城市、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救济、交通建设 等各个方面,名义上是“施政”,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关于经济建设方 面的三年计划”的内容主耍分为整理与建设两大部:整理之部分 为吏治整理与财政整理③吏治整理主要分为甄别原有的公务人员、 考试选拔公务人员、训练公务人员,然后才可以任用上任后的公务 人员实行考级和人民弹劾制度,并提出实现县、市长的直接选举;财 政整理主要包括整理一切税捐、增加收入、紧缩军政费用、减少支出、①李洁之等人:《徐景唐传》,《广东文史资料》第58辑,第129页於陈济棠遗著:《陈济棠白传稿》,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42页 巩固省银行基金、整理货币、改良币制、推行营业税、取消苛捐杂税、 整理沙田、制定收支预算、重新分配政费、尽量增加教育建设的费用、 实行省、地方的财政公开制度、改革税制、实行保证税率、筹抵取消 烟税赌捐、实行禁赌禁烟、已经清丈的土地改征地税等建设部分分为乡村建设、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三个部分乡村建 设包括肃清土匪、编练地方警卫队、实行地方自治、让人民行使权利、 测量土地、调查人口登记造册、实行二五减租、改良农业、渔业、蚕 业、兴修水利、发展省营矿业、推行农场合作事业等。
城市建设主要 包括实行地方自治、让人民行使权利、调查人口、测量土地、设立省 营工厂、奖励人民投资、建设大规模的发电厂、推行市民合作事业、 办理工人保险、建设平民宿舍、增设职业学校、发展社会教育、设立 平民医院、养老院、育幼院、平民教养院等交通建设主要包括完成 省县乡的道路改造、整理水道、发展航运业和民用航空业、架设长途 、修筑铁路等根据西南政务委员会第37次政务会议通过并交 广东省政府于1933年1月1日期实行的《三年施政计划进度表》统 计,各年度实施计划的新项和续项分别为:第一年74项,第二年49 项,第三年不少于30项,总计153项以上①由上可知,陈济棠的“三年计划”是一份根据孙中山的“建国大 纲,'制定的整体性建设计划、是一份切合广东省情实际、因时因地制 宜的建设计划、是一份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操作性很强的建设计 划尽管陈济棠建设广东主要是为了巩固个人及其军阀集团的“南天①《三年施政计划进度表》,《军声》第4卷第4期转引口钟卓安著:《陈济棠》,广东地图 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159页霸业”,但他能抓住有利的吋机努力地进行地方建设,无论如何还是 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为了能够让“三年计划”顺利的实施,为了能够让《三年施政计 划进度表》中的各项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陈济棠政府开始进行大规 模的兴利除弊的工作,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节营造经济建设的环境一、提出七项基本原则为了能够让“三年计划”有效地实施,陈济棠有针对性的提岀了 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