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语篇话语权利不对等的批评话语分析.doc
5页新闻语篇话语权利不对等的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就是要揭示话语、社会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而新闻语篇中隐含了大量不对等关系,这种不对等关系使得一方持续占据强权,并通过操控策略不断巩固其强权地位,造成权力不平衡的趋势愈加明显Van Dijk 将社会权力定义为“一个群体对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控制” 他探讨了话语和权力的关系,如果这些控制侵犯了被控制成员的利益,便是权力滥用如果这些行动是交际行动(即话语) ,这就涉及对其他人的话语控制,即形成话语和权力的关系 《卫报》作为世界的主流新闻媒体,占据着强大的话语权力,因而报道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会动用强势的话语权来维护自身的立场和统治本文通过分析语篇中权力的不对等关系,揭示报道者如何操纵语篇以达到维护权力的统治 2016 年 7 月 12 日,南海仲裁案公布了裁决结果各大媒体报纸纷纷报道 《卫报》作为主流报纸自然也不乏大量的报道,然而报道是否客观公正则有待考究本文拟结合《卫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作批评话语分析,发掘新闻语篇中话语权力不对等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语言的运用与权力的不对称性之间的关系是 CDA 研究的重点之一Fairclough 认为权力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话语实践的形式出现的。
学者徐健、陈红和陈卫平在研究中指出,所谓自然化的话语规范即是文化和意识形态霸权维持和巩固的一个稳定状态而权力斗争则是要接触这种自然化状态,用新的话语规范替代不同新闻语篇对同一事实的报道,使用的标题形式多样,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所在媒体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标题进行批评性解读具有现实意义发掘新闻语篇中存在权力不对等关系,即存在权力争夺,也是一种去自然化的形式 二、新闻语料的批评话语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卫报》的语料为“Australia pretending to stand up to China over disputed islands,Labor says” ,?@与其说是《卫报》的新闻报道,不如说这是澳大利亚朝野政党之间的观点交锋,因为该篇新闻报道通篇都是通过转述的方式来成文,文中含有报道者自身的话语不足一两句所以,本文将这篇语料直接视为澳大利亚就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表态,就朝野政党间话语交锋中出现的权力不对等关系进行批评话语分析 在充斥着话语交锋的政治语篇中,政治家通常采用不同的话语形式试图隐藏话语间权利不对等的关系,报道者通常也是采用隐藏的方式以削弱双方话语交锋的力度,以温和的方式成文并报道出来,以体现文本的客观公正。
这种隐藏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读者的疑虑,使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不掺杂个人情感 三、口语化表达 新闻语篇在语言上具有独特风格,构成了一种语体,反映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主流群体对弱势群体乃至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通常新闻语篇的语体是十分正式的,较少情况下会出现口语化的表达如果新闻语篇以转述的方式记叙成文,而转述的语言基本上是转述某个人、机构或团体所说的话语,若非照读文本,口头表达通常或多或少会有口语化当报道者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报道时,这就暗含了权力的不对等关系 例 1:Conroy said it would be “bullying” if China retaliated economically against Australia for making such a stand. 这是《卫报》间接引述澳大利亚一位官员的话语,这位官员在表达“如果中国就澳大利亚所持立场采取经济报复就是欺凌”的观点时,用到了普通人打架时的“bullying” ,他把该词用在十分严肃的国际关系上,而且采用旧词新意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中国若采取报复则是以强欺弱的霸权行为” 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一般措辞都十分考究,通常会用到模糊表态的方法表达自身立场,以缓和利益各方的紧张氛围,不会用到这样的生活用词,说话人在这种情况下用这种十分口语化的表达意在强化这种紧张关系,辅助自己表达愤慨之情。
四、参与策略 参与的策略有多种,例如,报道者或说话人在新闻语篇中采用的什么态度、表达的什么主张以及表达的方式等,这些都是参与策略的内容无论是报道者还是说话人,对方可能是读者也可能是听者,使用不同形式的参与策略可以有效影响与对方的关系 例 2:Australia should be working to reduce tensions, not increase them, she said.(Bishop) Bishop 作为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理所应当要参与到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事务中她在这里以第三方调解员的身份建议澳大利亚需要做些什么,切勿增加南海地区的紧张关系,并希望在南海直接双方间进行斡旋,试图减少双方的紧张关系这位部长是以参与者的方式进行劝谏,明确澳大利亚的职责她并未以部长的职权来命令其属下或大众澳大利亚应该怎么做,而是以这种劝谏方式来放平身份与大家共商谋略说话人通过与对方建立认同感,用情感色彩较为弱化的 should 来让大家觉得这只是一场朋友间的讨论与对话,需要大家的信任与合作学者项蕴华指出,演讲者通过对其语言权力的成功运用来操纵听众,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听众放弃抵触情绪,并乐于接受其观点。
这种屈尊俯就的态势能使民众更愿意聆听,更为轻松地接受其劝谏,而不易造成双方对立、矛盾加剧 五、操纵策略 由例 2 可知,澳大利亚的外交部长在表达自身的见解和主张的时候,用的是屈尊俯就进行劝谏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也属于操纵策略的一种社会地位较高的说话人向平级或低级职位的听者发表看法的时候,旨在营造全民一心、共同对抗敌人的氛围 演讲者往往选择积极的话题,尽量表现出其长处,避免提及有损其形象的话题即便在无法回避富有挑战性的话题的时候,也竭力操纵事实以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