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年论文 洪水灾害与城市防洪调查报告.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5348076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号 1312470012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洪水灾害与城市防洪调查报告系别 地理系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 13T学生姓名唐罗敏指导教师(职称) 霍修顺(副教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洪水灾害与城市防洪调查报告姓名:唐罗敏 指导老师:霍修顺摘要: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与抗御灾害 的能力洪水灾害是人类一直面临的最严重的灾害之--每当洪水灾害来袭,常会带来 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城市人口密集,水网分布纵横,一旦遭遇大的洪水,将会造成更大 范围的损失所以城市防洪更需要被人们重视起来,而防洪措施也更需要精密和严谨的 设计和规划关键词:洪水灾害,城市,防洪,设施1 .洪水现象⑴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水库垮坝等引起江河流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 现象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当洪水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 时便能成为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历来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建国后主要的洪灾 有: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1975年淮河流域特大洪灾、1991年江淮特大洪灾和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2. 洪水的特点⑴洪灾的时空分布包括地区分布、概率分布和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中,按照全国30 个省的统计,受灾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是河南省房屋倒塌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占 3/5,山区和丘陵占2/5o死亡人口主要发生在山区频率分布中,常发区主要分布在东 部平原丘陵区,这一地区处于我国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比较平缓,人口、 耕地集中,受台风、梅雨锋影响,暴雨频繁、强度大,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常常发 生大面积洪水灾害但是随着我国城乡结构的变化,洪水灾害在城乡间的分布也发生了 变化相对于城市化,我国的城市防洪安全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城市洪灾经济损失越 来越突出比如,199广1998年间,进水受淹的县级以上城市约有700座(次)3. 洪水带来的影响⑴洪灾常常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造成重大影响,如,洪灾造成大面积农DJ受淹,作物减 产甚至绝收;造成对铁路和公路的严重破坏,许多交通线中断或只能勉强通车;对城市 和工业的影响更是较为严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洪灾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十 分巨大,首先表现为人口的大量死亡,另一个方面是人口的流徙,此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不安;另一常有的表现便是疫病的流行洪灾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及水土流失问题;对耕地的破坏会使水冲沙压,毁坏农DL使地下水位抬高,土壤 中所含大部分碱性物质被分解,随着强烈蒸发,大量盐分被带到地表,使土壤盐碱化; 滨海地区甚至因为海水入侵造成土地卤化;洪水决口泛滥,对河道的破坏及其严重;还 会引起水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

      4. 洪水的形成原因⑴4.1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貌我国气候的基本格局:东部广大地区属季风气候;西北 部深居内陆,属于干旱气候;青藏高原则属高寒气候而降水是影响洪水的重要气候要 素,尤其是暴雨和连续性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水面蒸发,我国境内降水的水汽主要 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强弱对•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和 季节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多山的地形也显著地影响着各地降水量由于季风的进退, 盛行的气团在不同季节中产生了各种天气现象,尤其是与洪水有密切关系的梅雨和台风 尽管台风登陆后一般都有减弱,但大多数还能进入内陆,影响到江西、湖南等省我国 降水各季分配不均,绝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的雨季我国降水年内分 配高度集中,是造成防洪任务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地貌地势多起伏,地势总轮廓 是西高东低,东西高差悬殊高山、高原和大型内陆盆地主要位于西部,丘陵、平原以 及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因而向东流入太平洋的河流多,流路长且水量大最低的第 三级阶梯是我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洪水泛滥危害最大的地区4. 2人为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洪水形成严重灾害则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由于水 土流失加剧,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围垦江湖滩地,湖泊天然蓄洪作用衰减,人为设障阻 碍河道行洪以及城市集镇发展,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5预防洪水带来较大危害的规划⑴5.1防洪规划的指导思想 防洪规划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正确处理八方面的关系,即 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需要与可 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正确处理点、线、面治理的关系、正确处理一般洪水与特殊洪 水的关系、正确处理蓄、滞、池的关系、正确处理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和正确处理水利工 程措施与其他措施的关系5. 2城市的防洪标准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表2.0.1等级重卷性非农业A口C5人)防撕准CS现期《年)]]捋别重募的的>1503^00I15IH60200—100u中等的SO--20100-50<2050-206欧洲城市防洪的措施借鉴⑶欧盟资助洪水项目的目标旨在建立一套综合的、可以操作的系统,主要处理城市洪 水应急事件该系统结合远程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气象、水文模型等,全部封装于决策支持系统(DSS)中,决策支持系统W以用来管理遥测获得的信息,并将信息和相关统计数据 输入模型工具队列,以预测洪水情况,并帮助洪水防御权威机构提供应急措施决策。

      6.1欧洲常用的洪水防御措施 包括:使用水库削减洪峰;通过大堤、防洪墙和封闭导管 将洪水水流限制于预设河槽中;通过改进河槽,提高洪水过洪能力从而降低洪峰水位; 分洪到其他排水道、输水渠或河流;滩区居民暂时撤离;特殊财产的洪水保护;通过土 地管理减少洪水径流;洪水保险对城市地区来说,需要投资洪水预警的另一•个原因是, 洪水通常并不是产生于天然河道中,可以用堤防等工程措施将洪水限制起来在城市洪 水发生时,甚至城市道路也变成洪水流路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地带高昂的经济价值, 在城市内给洪水保留足够的洪泛区和池洪通道并不容易6. 2最坏情况估计确定最坏水位预报有两个指标,第一个就是确定位置的最大淹没水深,第二个指标是洪 水淹没时间,研究人员将洪水规定为如下三种:如果极限1被超越,则洪水程度为微弱; 如果极限2被超越,则洪水程度为显著;如果极限3被超越,则洪水程度为严重每 一种程度洪水都有一系列的洪水保护措施例如,与微弱洪水相关联的措施包括:建议公 众储存够一两天使用的清洁水,关闭公众设施等6. 3预警和恢复 预警系统是分析了气象、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后进行工作的,或者是经 过其他系统预测后进行工作洪水破坏恢复行为发生于洪水之后,需要通过遥测系统获 取远程水位和降雨测站的定时数据,数据可通过发送数据请求或制订时间间隔得到。

      恢 复系统允许实时数据区域性地可视化,并且随后产生一个事件口志,当某一个遥测站水 位涨过或落过某一定义水位时,预警的每个位置都能产生一个单独的视窗7. 我国重要城市防洪措施⑵7. 1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提升雨洪资源利用能力7.1.1科学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以及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汛安全保障的要求,结合人口规模、产业布局、 发展水平、保护对象、地貌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坚持除害兴利并重,保护利用并拳,治 理管理并行,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及环境景观等综合功能,统筹兼 顾、全面防治、确保安全、保障用水、改善环境,科学制定城市防洪标准、治涝标准及 河道设防标准总体格局7.1.2要建立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要顺应水的流域性、流动性、系统性、循环性特 点,遵循自然规律,在调查评价河道、渠道、管道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城市河网降 雨径流与水动力数学模型,分析评估城市的现状排涝能力,深化研究渠道、河道水闸泵 站的合理布局和规模,深化研究城市集水区排水和区域排涝安全融合的规划方案,深化 研究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优化调度方案,正确处理好排涝安全与灌溉用水的协调关系, 科学编制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为近远期综合治水提供重要依据。

      7.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减灾保障能力规划防洪工程措施按照“上游拦蓄、 中游分蓄和下游排池洪水”的总体部署,在上游调整已建水库调度运用方式、规划新建 防洪水库和采取水土保持等措施增加上游拦蓄洪水能力,中游增建蓄滞洪区分蓄洪水, 下游新、扩建排水工程下游平原河网地区实施河道整治,根据需要在合适区域新建排 洪河道,增加排洪入海能力;结合重点地区的分区防护和治涝要求,开展堤防和泵站工 程建设;配合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治理主要措 施包括防洪工程(防洪水库工程、蓄滞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新建排洪渠工程、堤防工 程)、治涝工程和非工程措施7.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防洪规划建设管理7.4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完善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跨 地区、跨部门协商与协作工作机制;加强流域的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和综合管理参考文献1 .徐向阳,《水灾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2. 徐贵泉,“流域防洪 规划为先”,中国水利报,2012.7. 123. 童国庆,“欧洲城市洪水管理决策系统”,中国水利报,2009. 4. 30指导教师评语:评分: 签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