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电视的诞生与发展教程文件.ppt
3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影视编导第一章电视的诞生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对电视媒介的诞生和兴起的历程的学习与了解,了解电视媒体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求:了解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创建期、繁荣期和转型期这几个阶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特征:娱乐化、纪实性、新英雄主义、平民化难点:了解转型期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特征:娱乐化、纪实性、新英雄主义、平民化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影视艺术首先是技术的艺术学习电视编导学,就首先要对电视传播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有所了解思考: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电视传播图像的原理是通过光电转换系统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即电视信号,再通过电缆或天线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再将电信号还原为图像,重现在荧屏上解决以下问题,基本掌握了电视技术的发展轨迹图像是如何表达的如何获取如何传输如何接收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一、电视诞生广播媒介的出现有赖于对声音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技术的发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电传信息有线电报的发明(1844)“电传声音有线的发明(1876)“广播声音无线电声音通讯的发明(1906)电视作为对广播的延伸媒介,必须在无线电声音广播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对活动图像进行无线电传送的问题。
电视的出现又依赖于另外三个阶段的技术发明及进步记录活动图像”电影技术的发明(1877);“传递活动图像”机械电视的发明(1925);“广播活动图像”电子电视的发明(1927)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1、记录活动图像(1)电视的史前时期开始于照相术和电影,正是因为有了照相术才使人类经历的图像被保留下来1829年法国人古埃尔发明了可以长期保留的相片,但这种相片需要长时间曝光1884年,美国人伊斯曼发明了活卷胶片涂抹在纸上的照相卷纸,拍摄后加工冲洗,在玻璃上印制,就可以看到照片了1888年,名为“柯达”的简易相机问世,野外摄影风行起来2AgBr=2Ag+Br2)卤化银见光容易分解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视觉暂留现象(Visualstayingphenomenon,durationofvision)又称“余晖效应”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当年的美国加州前任州长为了弄清马在奔跑中究竟会不会四蹄腾空,便重金礼聘麦布里奇用照相术求证1878年6月10日,麦布里奇在公众和媒体的注视下,将12个双镜头照相机按21英寸的间距排开,疾驰而过的马接连撞断跑道上的12根细线,便依次触发每个相机的电动快门,最终得到奔马半秒钟内的12张连续动作照片跑道对面白墙上醒目的格线则如同一张“坐标纸”,定量记录了每个动作的空间位置麦布里奇的照片证明了马在奔跑时的确有“脚不沾地”的时候,但不是游艺场里的“转马”那种前后蹬腿姿式,而是在四蹄蜷曲的瞬间此后,麦布里奇发明了一种叫做“祖泼拉克西镜”的玻璃圆盘,旋转时灯光将边缘上的连续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就变成了活动影像这应该是现代电影的最早的萌芽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1877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活动视镜”(“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产生了电影)绘有图像的胶质底片+自行车齿轮启示;1888年雷诺首先制成了一架使用带孔图片带的放映机“光学影戏机”,这就是现代电影放映机的雏形。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技术,1/48秒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活动影像能够记录下来但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广播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2)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JonsBerzelias)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硒”(Selenium);1873年,英国人约瑟夫梅(JosephMay)和爱尔兰人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光电效应”硒元素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光照强弱与电流大小成正比,依靠硒的光敏度可以实现图像的光电转换这个原理就是“光电效应,它预示了把光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的可能性,这也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1877年,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PNipkow)根据“光电效应”发明了机械式圆盘这个装置是在一个圆盘的周边,按螺旋形等距排列若干小圆孔,当物体图像反射的光线透过小孔照到硒板(光电池)上,就会因光线强弱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在接收端中,也有一个同样的圆盘,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还原图像尼普可夫圆盘是机械电视的重要部件,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2传递活动图像机械电视的发明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LogieBaird)向公众展示了根据尼普可夫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并成功地进行了播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1928年,他使用漂浮在大西详的汽船作为中继站,将图像从伦敦送到纽约。
虽然机械电视图像模糊,体积庞大,噪音大,不易操作,并最终被英国广播公司所淘汰但机械电视所采用的“分解像素,顺序扫描,逐行传送,收发同步”等工作程序,为现代电视技术奠定了基础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3、广播活动图像电子电视的发明1927年9月7日,美国发明家费罗T法恩斯沃思(PhiloTFarnsworth)利用他发明的“图像分解仪”每秒30帧图像、扫描线为100行的电子电视,成功地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并于1930年8月获得发明专利,此后他便专注于电视传输设备研究,并发明了100多种电视传输设备,为现代电视最终成型做出巨大贡献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俄裔美国科学家佐里金(VladimirKosmaZworykin),1923年,他发明了光电显像装置,这是全电子电视的关键部分;1928年,佐里金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光电图像管,并命名为kinescope(显像管);1929年5月9日,佐里金的小组进行了首次展示,用一架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作为节目来源,采用全电动的接收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电子电视广播实验;1935年,电子电视24帧画面的扫描线达到343行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同年11月2日,该台第一次播送电视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
继英国之后,法国(1938年),美国(1939年)、前苏联(1939年)等相继创办了电视台,开始电视广播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二、电视编辑的出现、彩色电视的播出(1)电视编辑由于没有记录设备,早期电视节目主要以直播的方式进行,节目不能记录保存,也不能进行编辑处理1956年4月在美国全国广播者协会的年度例会上安培公司展示了他们发明的4磁头、2英寸开盘横向磁迹记录的录像机,这是第一台达到实用水平的磁带录像机,可以重放和多次复制,但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主要用于电视节目的录制,不能进行编辑,磁带录像机的出现结束了原始直播的一次性问题,节目内容可以被记录并重复使用早期的磁带编辑也沿用了电影的胶片剪辑方法,人们用放大镜对磁带上的磁迹进行定位,然后使用切片器在标明画面界限的磁迹上进行剪切,最后再把录像带粘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机械编辑1958年,安培公司推出了一种录像带剪接机,这种方法更加简便易行,专业化的磁带编辑(即线性编辑)也由此诞生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方式记录信号的磁带录像机产生。
目前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计算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广泛使用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 “后期制作”的环节,使一些文艺电视节目可以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乃至“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技术本体上的依据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2)彩色电视190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的传送和接收原理1928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做了彩色电视的传送试验彩色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是把红、绿、蓝三种颜色(三基色)转化成电信号发射出去和接收过来的过程把红、绿、蓝三种颜色色分解成电信号的工作叫做“编码”,它是由电视发射器中的“编码器”完成的在彩色电视接收器里有一个和编码器功能相反的“解码器”,它能把接收来的电信号分解还原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束,经过扫描打到荧光屏上,显示出彩色图像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各种不同的相互配合,可以产生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不同颜色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彩色电视“三基色”这种传送和接收彩色信号的技术方式就叫做“彩色电视制式”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PAL是PhaseAlternatingLine的缩写,是逐行倒相的意思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每帧)。
奇场在前,偶场在后,即PAL电视信号一帧图分奇偶两场来传送,也就是说需要接收两个vsync(垂直同步)信号,再合拼成一幅图像奇场传送的是1,3,5.行数据,偶场传送的是2,4,6.行数据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NTSC是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的缩写,采用正交平衡调幅同时制每秒30帧(确切讲是29.97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与PAL相反)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一说480),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三、有线电视+卫星传输微波传输,范围小,受限制1949年起,美国部分地区因无法收看无线电视的节目,遂在高山架设天线,接收电视信号,再用同轴电缆分送到用户家中,这种社区共用天线电视(CommunityAntennaTV)就是“有线电视”(CableTV简称CATV)的开始基本原理:把录制好的电视节目通过线缆(电缆或光缆)传输到用户家中,再用电视机重放出来。
有线电视不向空中辐射电磁波,所以又叫闭路电视线缆传输,受空中干扰小,画质高+交互式的双向服务)局限:受地区的限制,一个城市的有线电视台不可能将节目传送给别的城市,与卫星传送相结合,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效果增强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1),开创了人类的宇航时代1962年6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各美国电报公司(AT&T)合作发射了“电星1号”,7月23日“电星1号”将从美国发射的节目传送到欧洲,又将从欧洲发射的节目传送至美国,这是世界上第一颗用来传送电视节目的通讯卫星通过通讯卫星传播电视节目,开创了全球电视的新纪元1964年10月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经“同步3号”卫星将实况转播至美洲和欧洲各地,这是第一次用卫星转播实况的奥运会三颗卫星可以覆盖全球第一节电视的诞生和崛起四、多媒体时代的数字化电视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电视等传播方式的出现正在从外延上扩大着电视的概念,电视传播也由此进入了多媒体时代电视的数字化首先表现在从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的升级换代(数字化的制作、传输)数字电视技术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逐步积累,而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新的噪声。
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现有的6MHz模拟电视频道,可用于传输1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或者6-8套质量较高的数字常规电视节目(DVD),或者16-24套与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