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32页九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录壹 设计背景 2一、 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 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 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 任务一 5初读诗歌 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 课时安排 5三、 教学资源 6四、 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 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 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 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 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 任务二 21自主实践 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 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 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 任务三 27认知诗歌 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 阶段总结 31陆 教学反思 31柒 阶段测试反馈 31壹 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学习目标】一、 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 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二、 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 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 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设计依据】课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与积累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学段(7~9 年级)要求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基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达成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围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六首诗歌整合听说读写,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围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六首诗歌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并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诗歌创意表达能力。
教材依据:本单元属于部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王本华提出,该类单元渗透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将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单元设计以教材为导向,以主题为引领,以情境任务为驱动,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语文能力每个课段整合阅读、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创作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任务--设计层递活动--教学评估反馈(即教学评一体化),此外,为帮助学生更有质量地学习,会注意资源供给与支架搭建本单元选了六首诗歌,分别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及穆旦的《我看》从内容上看,本单元诗歌,雪景中藏有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土地的象征意义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反复咏唱中抒发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情倾吐中流淌诗人对爱的赞颂,还表达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爱”这共同主题特点为诗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从形式上看,既有古体诗词,也有现代诗歌,都是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十分适合学生进行鉴赏、朗诵和模仿创作。
学情依据: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自主阅读诗歌的方法,并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七、八年级学生此前已接触过现代诗歌的学习,已掌握了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基本能够把握诗歌内容,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在本单元,学生在语气、节奏等较为抽象的朗读技巧上,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形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上以及通过诗歌创作深化、捕捉内心情感体验上均有待提高已学过的现代诗已学过的活动·探究单元七上《散文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八上新闻阅读、采访、写作七下《黄河颂》《外国诗二首》八下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赛八下《回延安》已掌握待提高1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1语气、节奏等较抽象的朗读技巧(重点)2基本把握诗歌内容,整体认知诗歌情感2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形势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分析(重点)3(还未学习诗歌创作)3把握诗歌创作特点,深化与捕捉内心情感体验(难点)新课标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因此,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这一单元我们设计用一个核心任务(星星诗刊社举办“爱在诗中流转”诗歌文化节,推出“寻找小小诗评家”,“寻找最美朗诵者”,“寻找校园小诗人”活动)来驱动学习,使得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学习任务】 诗歌鉴赏 班级诗歌朗诵会 诗歌创作(核心)【课段课时】 3课段共8课时 【教学实践】贰 任务一初读诗歌 捕捉感受第一课段一、学习任务1. 把握韵律和节奏,掌握诗歌朗读技巧2. 涵泳品味,找出每首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把握诗歌意蕴,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二、 课时安排4课时三、 教学资源1.教材资源《沁园春·雪》 毛泽东《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我爱这土地》 艾青《乡愁》 余光中《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我看》 穆旦2.文献资源诗歌评论专著:艾青《诗论》; 朱光潜《诗论》诗歌鉴赏论文:钱理群《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流沙河《溶哀愁于物象》 ;刘燕群《品味语言,鉴赏现代诗歌之美》 ;曹迪《谈〈你是人间四月天〉中意象与色彩的运用》3.课外资源图书馆“新年新诗会”媒体节目四、 教学实施第一课时 启航驶向诗歌海洋1.课时目标(1)通读诗歌,把握没收诗歌中的重点词汇,为诵读扫清障碍;(2)收集作者资料,了解诗歌写作背景;(3)自主简单了解诗歌意象和诗歌意境。
2.提出任务千百年来,诗歌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从《诗经》开始的古体诗,到如今的现代诗,都是我们传承不断的灿烂的诗歌文化本册第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自主进行诗歌鉴赏外,还有一系列与诗歌相关的精彩活动,让我们一起在这些活动中,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爱,开启一场诗歌之旅吧!3.基础任务扫除字词障碍第一单元词语前测表重点词语会读会写知意会用重点词语会读会写知意会用滔滔风流妖娆流盼冠冕呢喃风骚娉婷天骄鲜妍忧戚飘逸不会读写、不能运用的词语:请说出下列词汇的含义:滔滔:这里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妖娆:娇艳美好风骚:本指《诗经》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天骄:天之骄子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美丽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流盼:转动目光看忧戚:忧伤戚,悲伤飘逸:漂浮,飘散4.搜集信息课文作者生年籍贯身份我的知识补充沁园春·雪毛泽东1893.12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1929.7.14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3.27乡愁余光中1928.10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1904.6.10我看穆旦1918.4.5(1)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教材中的注释、旁批,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媒体等资源,自行收集、整理本单元诗人的基本信息,完成诗歌信息小贴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诗人的基本信息,为第二课时“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情感”做好学习准备2)自我评价第一单元能力前测内容评价等次自我评价自读欣赏我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教材中的注释和旁批作为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自行搜集本单元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制成诗歌欣赏小贴士好/较好/合格(5分/3分/2分)3.阅读思考再读诗歌,划分类别课文分类标准分组理由①沁园春·雪②周总理,你在哪里③我爱这土地④乡愁⑤你是人间四月天⑥我看诗体古体诗:近体诗:押韵整首押韵/部分押韵:不押韵:句式句式整齐:句式参差、错落: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个人生活的热爱:[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诗词进行分类,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鉴赏诗歌4.进阶任务(1)意象意境资料助读意象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人、事、景、物意境事一个或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的气氛、画面或情境常用表示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例: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这些意象,给人雄伟壮阔的感觉,秋风、落叶、黄昏、细雨等常用于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2)自主演练根据自己对意象、意境的学习了解,尝试完成下面的诗歌卡片。
这一夜我能找出顾城《等待黎明》诗中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意象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风很安静竹节虫一样的桥栏杆悄悄爬动着带走了黄昏时的小灌木和他的情人我在等钟声沉入海洋的钟声[设计意图]回顾并区分意象和意境的概念,积累意境表述用语第二课时 向诗海更深处进发1.课时目标(1)自主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2)交流分享自己记录的读后感受;(3)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人情感2.提出任务通过上课节的自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