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5分钟古文翻译答案.ppt
59页高三课前5分钟 翻译训练1、任末好学勤记 n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jí书箱)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 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 记其事①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②夫人 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 走肉耳!” n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 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 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 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 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 )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的书, 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 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 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 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罢了 2、欧阳修“三上”作文 n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 时尝语僚属言:①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 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 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 史院, ②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 ,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 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 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n注:这里的“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n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 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 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 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 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 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 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 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 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 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3、林逋论学问n①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 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 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 当时学者之实务②盖学以学为人也 ,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 ,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n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 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 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 ,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 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 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 习中的疑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 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4、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n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家训云:“后世子 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 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íng坟墓 )之 中①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 七字其下押字又云:“②仰珙(gǒng )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n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 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 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 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不 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 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 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 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 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5、诸葛亮诫子书n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n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 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 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 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 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 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 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 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 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 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 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 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6、陆游家训 n后生才锐者,最易坏①若有之,父兄当以为 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 、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②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 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 贻后悔 n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 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 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 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 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 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 。
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 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7、子路受教 n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 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①徒谓 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 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 子曰:“②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 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n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 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 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 ,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 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 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 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 是受益良多 8、墨子怒责耕柱子 n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 ?”子墨子曰:“①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 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 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 责子墨子曰:“②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n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 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①假如我要 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 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 赶良马了。
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 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负用来鞭责墨子说 :“②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9、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n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何至贪冒如是乎?”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 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 “②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n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 ,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 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 ,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 ①但还吝惜 他有功绩,不惩罚他,只是还在大殿中当众赠 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②顺德违 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 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 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 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 处呢?” 10、钱大昕默坐观弈 n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 欲易置之,以为不己逮也②顷之,客请与予 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 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 ,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 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n①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 (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 ,认为他赶不上自己②过一会儿,客人请求 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 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 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 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11、王荆公旁听文史 n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①一日,幅巾杖屦, 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②公 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 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 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n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①一天,他头裹一块 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 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②王安石 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 慢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 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 “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 头离开12、大树将军冯异 n①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 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 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 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 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 ,各有配隶,②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 军,光武以此多之 n①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 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 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 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 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 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 ,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 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 人都有被分配隶属,②士兵们都说愿 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 赞扬他13、曾参不受鲁君邑 n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①先 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 予人者骄人;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n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 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 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 接受使者说:“①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 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 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 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 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②那 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 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 ,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14、贤妻桓少君 n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①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 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 ,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 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②大 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 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 :“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 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 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 妇道,乡邦称之 n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①鲍宣 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 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 )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 :“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 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 “②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 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 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 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 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一起拉着小 车回到家乡。
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 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 称赞n15、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 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 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 ,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 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 n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驾 让我乘,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