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析与电渗析PPT课件.ppt
102页第六章 渗析与电渗析渗析与电渗析 v 渗析渗析v 电渗析电渗析 v 渗析与电渗析的应用渗析与电渗析的应用v 电渗析过程的研究方向电渗析过程的研究方向6.1 渗析Ø 引言Ø 渗析的原理Ø 渗析膜及其材质 Ø 渗析过程的传质机理6.1.1 引言 渗析(Dialysis)过程是溶质分子借扩散作用透过膜,由浓溶液向稀溶液方向传递的过程,同时在反方向上还发生溶剂分子透过膜的扩散 渗析过程是最早被发现和利用的膜分离过程但是由于浓度差是渗析过程唯一的推动力,所以渗析过程往往受体系本身条件的限制,处理速度较慢,选择性较差,难以对物系进行较完全的分离,使之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渗析过程逐渐被超滤所代替,应用领域在不断缩小 渗析过程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中仍是一种有效的膜分离过程,原因在于它本身的一些特点:等温、等压的条件下操作,接近于生物体内的膜分离过程;设备和装置较其它膜分离过程简单;处理一些高浓度蛋白质溶液时(百分之几以上),于浓差极化的原因,应用超滤过程较困难,此时应用渗析过程就比较适宜 渗析过程最典型、最多的应用是血液透析(人工肾),用于从肾衰竭或尿毒症患者的血液中脱除尿素、尿酸,肌肝酸和其它蛋白代谢物,缓解病情。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用于血液透析的总膜面积高达35×107m2,通过该过程净化的血液每年25亿升,在日本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已超过8万人 6.1.2 渗析的原理(溶剂+扩散物质)渗出液膜AB溶剂原液溶质6.1.3 渗析膜及其材质 用于扩散渗析的高分子膜主要可分为荷电膜和非荷电膜,它可以是多孔的也可以是均质的评价膜的参数一般包括透过性(溶质和水的透过性)、机械强度、生物适应性、有无溶出物及灭菌难易等 对渗析膜的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一定的机械强度、对某些物质的高渗透性、消毒方便等6.1.4 渗析过程的传质机理渗析过程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6-1) 式中: N-传质速率g/s K-总传质系数cm/s A-膜面积cm2 ΔCLm-膜两侧的对数平均浓度差g/m3 总传质系数K,不仅与膜的性质有关,还与膜两侧流体的流动状态有关,一般认为在膜两侧流体的主体中,有传质阻力,溶质通过两侧流体的传质阻力集中于膜两侧的边界层中,渗析过程中膜两侧边界层浓度分布如图6-2。
图6-2 渗析膜两侧边界层浓度分布 总传质系数K与物质在两层液膜及膜中的传质系数,K1,K2和Km有如下关系: (6-2) 亦可写成阻力的形式,阻力R与在两液膜及膜中的传质阻力R1,R2, Rm 的关系为: (6-3) 不同的物质这三种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Colton曾考察了血液透析系统,得到的结果如图6-3所示,分子量较小的尿素,尿酸168.1)来说,渗析膜的阻力占总阻力的60%,对于分子量较大的VB12来说都高达90%这样如果改进操作状态,减少两液膜的阻力,则有利于低分子物质的通过 图6-3 溶质传质阻力的比例 渗析器主要有板框式(Kill)、螺旋卷式(Koff),和中空纤维式。
图6-4 螺旋卷式血液渗析器 图6-5 中空纤维式血液渗析器 血液渗析(HD)过程通常不能有效地将中等分子量(500-20.000)的尿毒素脱除,如长期使用,会使这些有毒物质在血液中积累,因而又开发了另一种血液过滤(HF)过程的人工肾,由于HF的透水量大,不具备再吸收功能,所以必须对血液进行补液,以保持体液量的衡定,图6-6为两种人工肾的示意图,两种人工肾的性能同肾小球的比较见表6-1 图6-6 血液渗析与血液过滤的比较 表6-1 人体肾小球与人工肾大小和性能的比较 由于血液渗析与血液过滤各有优缺点,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血液透析过滤(HDF),这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对血液中不同分子量溶质的透析效能见图6-7图6-7 各种血液净化法对不同分子量溶质的透析效能6.2 电渗析电渗析Ø 引言Ø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Ø 电渗析膜Ø 电渗析器6.2.1 引言 电渗析过程是一个电化学分离过程,在电渗析过程中,应用荷电膜,在电位差推动力的作用下,使溶液中的离子透过膜,而同溶剂和其它的不带电的组分分开。
这种使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膜进行渗析迁移的过程称为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图6-8 电渗析的原理示意图 v电渗析广泛地应用于苦咸水脱盐,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电渗析是生产淡水的主要过程v由于新开发的离子交换膜同原来的膜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低的膜电阻,更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更好的机械强度,使电渗析过程已不仅仅限于在脱盐方面应用,而已在食品、医药及化学工业的应用中引起广泛的重视 6.2.2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v 在两电极间交替放置着阴离子传递膜和阳离子传递膜 (Cation transfer membrane and Anion transfermembrane)v 阳离子传递膜选择透过阳离子,而阴离子传递膜选择透过阴离子v 在与膜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的传递现象称为反离子迁移 从上述分析可知,电渗析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为:直流电场,离子选择传递膜和含离子的被处理溶液 离子交换膜又称离子选择性透过膜,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而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薄膜,它是随着对膜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其所以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是由于膜上孔隙率和膜上离子基团的作用,是电渗析器的关键元件。
离子膜中孔隙的孔径一般为几十埃到几百埃,为离子的透过提供了通道 图6-9 电渗析膜离子选择透过的示意图 + - Cl- Na+ 阴膜 + - Cl- Na+ 阳膜 离子交换膜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有着其它过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离子交换膜可以在室温下进行,适于分离热敏性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离子交换膜在处理工业废水、苦咸水脱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食品工业中的果汁和乳品工业的浓缩等领域的应用也有着优势,由于食品行业的分离要求不是特别高,用离子膜技术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离子交换膜在冶金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在对金、镍等的回收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中,电渗析过程物质透过膜的传递十分复杂,以NaCl水溶液渗析过程为例加以说明,见图6-10,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物质传递过程:图6-10 电渗析过程中的各种传递过程v反离子迁移,反离子迁移,是电渗析过程的主要传递过程,使进料得以脱盐或浓缩v同名离子迁移同名离子迁移,,是与膜中固定基团带相同电荷的离子透过膜的迁移这是由于电渗析膜的选择性不可能是100%,使得与反离子迁移量相比,量很小的一部分同名离子在电场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发生迁移,如阴离子透过阳膜,而阳离子透过阴膜。
同名离子的迁移降低了电渗析过程的效率v电解质的渗析,电解质的渗析,亦称浓差扩散,是反离子在膜两侧浓度差的作用下发生的逆电场力方向的扩散,是由浓室向淡室的扩散,随着浓室中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扩散速度加快,同样降低了电渗析过程的效率v水的渗透,水的渗透,随着电渗析过程的进行,淡水室中的水含量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水从淡室渗透至浓室,而导致淡水的损失v渗漏,渗漏,在膜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造成高压侧溶液向低压侧渗漏,从而降低了电渗析过程的效率v水的电渗析,水的电渗析,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离子在膜内的迁移数大于它在溶液中的迁移数当操作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离子迁移被强化,使膜附近界面内反离子浓度趋于零,从而逼迫淡室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H+和OH-离子来负载电流,进入浓室,这种水的电渗析现象称为电渗析过程的极化现象发生极化的最小电流密度称为极限电流密度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好的电渗析膜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离子选择透过性要大,电解质渗析量要小,渗水量要低,膜电阻要小,机械强度要大,膜结构要均匀,而且要成本低廉6.2.3 电渗析膜ü 电渗析膜的性能参数 ü 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和污染 电渗析膜的性能参数 l 交换容量 l 含水量 l 膜电阻 l 反离子迁移数和选择透过度l 机械强度 l 水的渗透量 交换容量 电渗析膜的交换容量是指每克干膜所含活性基团的毫克当量数,单位meq/g,是电渗析膜的关健性质。
一般说来交换容量越高,选择性越好,导电能力也越强但是一般的活性基团都具有导水性,所以如果活性基团含量过高,就会引起膜的含水量和溶胀度过大,而影响膜的强度,有时还会导致膜结构过于疏松,反而使膜的选择性下降一般膜的交换容量约为2~3meq/g 含水量 电渗析膜的含水量是指膜内与活性基团结合的内在水的质量与干膜质量比的百分数膜的含水量与其交换容量和交联度有关, 前者关系如上所述,对于后者,一般交联度大,膜结构紧密,含水量低 综合考虑膜的导电能力和溶胀,一般膜的含水量为20~40%左右膜电阻 常用单位膜面积的电阻,面电阻,单位为Ωcm2和电阻率,单位长度的面电阻,单位为Ωcm,或电导率(Ω-1,cm-1)来表示膜电阻,膜电阻是电渗析膜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电渗析过程所需要的电压和电耗,一般来说,膜电阻越低越好通常以膜在或溶液中测定的膜电导为比较标准 反离子迁移数和选择透过度 这两个参数是描述膜选择透过性的其中膜内某种离子迁移数定义为该种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量与全部离子在膜内迁移量的比值如在NaCl体系中,阳膜内的离子迁移数为: 反离子迁移数为: (6-4) 同名离子迁移数为: (6-5) 式中CNa+,CCl-分别为Na+、Cl-离子在膜内的浓度 对于理想的电渗析膜,反离子迁移数为1,而同名离子的迁移数为0。
膜的选择透过度定义为: (6-6) 式中tg,tg°及tg分别为反离子在实际膜内、理想膜内及溶液中的迁移数 一般要求实用的电渗析膜的选择透过度大于85%,反离子迁移数大于 机械强度 包括爆破强度和抗拉强度,即膜所能承受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压力和平行方向的最大拉力,单位MPa膜的机械强度主要取决于膜材料,膜结构和增强材料通常增大交联度、减少交换容量和含水量会使膜的机械强度增强一般实用膜的爆破强度应大于水的渗透量 即为水透过电渗析膜的量,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的,一是由浓差引起的,二是离子水合状态所伴带的,三是水的电渗析水的渗透量主要取决于膜本身的结构和操作条件由于水的渗透降低了电流效率、脱盐率和产水率,所以要设法减少,如可提高膜的交联度和厚度,适当降交换容量和含水量等但目前对这一重要参数尚无一套标准的测试方法 另外,描述电渗析膜的参数还有膜的厚度,均匀程度、化学稳定性等。
电渗析过程对离子膜的要求是离子选择透过性好,这是衡量离子交换膜优劣的主要指标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度极化和膜和污染 电渗析过程也和所有的膜分离过程一样,受到浓度极化和膜污染的影响 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邻近膜表面淡室侧的边界层中反离子浓度减小,在浓室侧的边界层中反离子浓度增大,尤其当电流大于极限电流密度iLim后,甚至可能发生水的电渗析,这就是发生在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度极化 浓度极化主要取决于电渗析过程的操作电流密度,电渗析膜组件中的流道设计和浓室与淡室中的溶液流速浓度极化对整个电渗析过程中的膜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度极化将增加完成某一特定分离任务所需的膜面积; 2. 电解质的渗析被强化,降低了膜的选择性; 3. 水的电渗析被强化,在膜表面易发生pH值的变化,易生成难溶盐或碱; 4. 电流效率下降,膜表现出电阻增大,电流密度下降 膜的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更为严重,往往是不可恢复的一般膜污染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因,一是某些高价离子如铁、锰等与膜中的活性基团(如磺酸基团)亲合力特别大,它们进入膜后,即与这些活性基团产生不可逆反应,而固定在膜上,使这些活性基团失活;二是膜表面易吸附溶液中的带电膜体和高聚物电解质,如腐植酸、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等,在膜表面形成吸附污染层。
为了控制浓度极化,防止、延缓膜的污染,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处理原料液,控制重金属离子、胶体、有机物的含量 2. 选择适宜的操作参数,如溶液的流速,电流密度和温度等 3. 增加溶液在隔离室中的湍动,如选用流动效果好的隔网,加搅拌器等 4. 选用适当的缓冲剂,防止膜表面的沉淀产生 5. 定期对膜进行酸洗或碱洗 6. 尽量选取抗污染的膜 7. 采取倒换电极(Electrodialysis reversal,EDR)操作 倒换电极操作是利用定期倒换电极,倒换离子在隔离室中的运动方向,以达到控制膜污染,减少结垢的目的通常是15分钟自动倒换电极,使原先的浓室变成淡室,淡室成为浓室,自动阀控制进口与出口溶液,向新的淡室加料,即原浓室中的溶液将被淡化,这会导致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淡室中溶液的含盐量高于原稳态操作时的值 由于电极的倒换,每一个室在高浓度溶液中暴露的时间都不会长于 15~20分钟,沉淀的盐会被溶解EDR操作克服了单向电极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浓度极化与膜污染6.2.4 电渗析器 电渗析器由电离子交换膜、隔板、极板和夹具等组成。
电渗析器的核心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良好导电性的阴阳离子交换膜水处理用的电渗析器常采用异相膜隔板材料常用聚氯乙烯和聚丙烯,其类型有填网式和冲漠式电极材料有石墨电极、不锈钢电极、钛涂钌电极、钛镀铂电极及铅电极等,最常用的为石墨电极和钛涂钌电极 下面对几种电渗析器进行简单介绍 ü填充床电渗析器(EDI) ü频繁倒极电渗析(简称EDR)和无极水全自动控制电渗析机器 ü无隔板电渗析器 ü双极性膜电渗析器 ü液膜电渗析 填充床电渗析器(EDI) 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目前美国和日本已推广应用 图6-11是填充床电渗析器(EDI),它是一种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优点巧妙结合的脱盐方法,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填充在电渗析器的淡水室内,同时主要发生三个过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渗析过程;离子交换树脂上的OH-和H+离子与水中的电解质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过程;电渗析的极化过程所产生的OH-和H+及离子交换树脂本身的水解作用对交换剂进行的电化再生过程图6-11 填充床电渗析器结构示意图1 阴离子交换器;2 阳离子交换器;3 阳离子交换树脂;4 阴离子交换树脂;5 浓水室;6 淡水室图6-12 20m3/hr的撬装EDI装置 图6-12为杭州某集成电路生产厂配套的超纯水系统中,使用了最新的卷式EDI产品。
系统设计规模20m3/h,系统设计循环回水量为7 m3/h频繁倒极电渗析(简称EDR)和无极水全自动控制电渗析机器 为了防止膜堆内部结垢,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结合自动化技术,世界范围内电渗析器都设计或改进为频繁倒极电渗析器,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1991年我国还研制成功了无极水全自动控制电渗析器,以城市自来水为进水,单台多级多段配置,脱盐率为99%以上,原水利用率可达70%以上图6-13 为频繁倒极电渗析装置流程图无隔板电渗析器 这是一种不需配置隔板,直接由离子交换网膜和电极为主要部件组装而成的新型电渗析器,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脱盐速率快,电耗可降低20%以上 无隔板电渗析器研制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构件,这种构件要能取代离子交换膜和隔板同时具有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的作用普通的电渗析器在脱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极化现象,而无隔板电渗析器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现象,而且能够促进液体湍动和均匀布水的作用 6.3 渗析与电渗析的应用渗析与电渗析的应用Ø 人工肾 Ø 用阳、阴离子交换膜处理酸、碱 Ø 电渗析应用 6.3.1 人工肾 渗析过程的典型应用是人工肾,这种装置因能够缓解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患者的危急,所以博得了人们广泛好评。
迄今已形成各式各样的产品,国内外均已普遍商品化 血液透析(人工肾)的装置如图6-16,透析液的典型组成由表6-3所示 图6-16 人工肾工作示意表6-3 透析液的组成 meq: 表示毫克当量mosm:表示一毫克当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渗透压 人工肾的具体用法是首先将连有导管的针头扎入患者的动脉中,导管的另一端则与人工肾渗析装置相连,使血液流经渗析器,然后返回患者的静脉中一般渗析时间达3-6小时后,即可使患者的血液净化到正常人的标准 人体所需的成分采用与血液大体相同或更高一些的浓度;准备由人体除去的成分则采用低一些的浓度,调节成和正常人血液相同的渗透压,每次透析约3-8 小时需透析液100-200升透析过程中,血液成分与透析液成分变化如图6-17所示图6-17 透析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膜(负压)135 2.4 3.0 1.6 110 33.50 0 200 0Na K C a Mg Cl HCO3 尿素 尿酸 葡萄糖 氨基酸140 4 2.5 2 100 25 30 5 100 5140 5 2 5 105 10 150 15 100 5水蛋白质血球正常血液患者血液 除了采用血液透析之外,腹膜渗析也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疾病的方法。
研究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辛苦工作,腹膜透析方法才得以确立腹膜渗析的原理图如图6-18所示 图6-18 腹膜透析示意图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也根据道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目前,腹膜渗析还不能完全和血液透析竞争,腹膜透析人数只占透析总人数的15% 表6-4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 6.3.2 用阳、阴离子交换膜处理酸、碱 图6-19为渗析法回收盐酸和铁盐原理图在工业上,钢材进一步加工时,需要预先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因而广泛采用硫酸(或盐酸)酸洗的方法去除氧化物处理氧化物后的酸洗废液,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通常钢铁酸洗废液处理方法有中和法、焙烧法和渗析分离法 图6-19 渗析法回收盐酸和铁盐示意图 分离原理:在浓度差推动下,左室废酸中Cl-传过渗析膜进入右室水中,为维持溶液电中性,Cl-迁移的同时携带等摩尔的阳离子,由于膜的选择性,废酸中的Fe2+在膜孔内的迁移速率远比H+小。
宏观结果是:绝大部分FeCl2保留在原液中,HCl迁移到右室中,从而达到酸与盐分离的目的渗析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其易透盐酸难透铁盐的特性是膜内空壁成正电场,加之H+比Fe2+水化半径小,扩散阻力小 膜渗析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膜渗析是可以应用于药品及食品行液中的在制药工业中,人们总希望制备样品所需要的时间短,制备的样品量大,以便将产品尽快市场化但是膜渗析有耗时长的缺点所以它有可能被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系统取代同理,近年膜渗析在制药方面其用途也将逐渐减少但是他在食品分析中还能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膜渗析作为制备样品的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便逐渐推广,其主要使用在:除去一些大分子中的不挥发性物质;食品分析;药品分析其中药品分析主要运用于各种不同食品的制备,当应用在食品样品的制备时,其液体样品可不经过再处理便可以直接用于分析,(其中食品制造大部分是在牛奶样品制备,当然也包含在水果中的有机酸,醇和氨基酸的鉴定) 6.3.3 电渗析应用 表6-5中归纳列出了电渗析过程的工业应用,技术状态市场规模,未来增长的予计和市场的主导者等。
表6-6给出了国外电渗析膜供应商的名字 表6-5 电渗析过程的工业应用表6-6 国际上主要供应商 下面就一些过程进行讨论 Ø 苦咸水脱盐 Ø 食盐的生产 Ø 水离解 Ø 电渗析过程的其它工业应用 苦咸水脱盐 苦咸水脱盐是电渗析过程最早的应用,也是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应用,但是其它方面的工业化应用也正在增加,如工业废水的处理,锅炉水的生产,乳清脱盐和果汁脱酸等,还有主要限于日本和科威特的,从海水中制食盐另外,双极膜的应用最近几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 图6-21 反渗透与电渗件过程原理的比较 而在电渗析过程中,则是离子在电的作用下透过膜而使咸水淡化,那么过程所耗的不可逆能量就依赖于原料水的盐浓度,如图6-22经过综合考虑各种过程的能量消耗,设备投资,操作费用等,各种过程盐水脱盐的成本同含盐量的关系如图6-23所示 图6-22 电渗析与反渗透过程中不可逆化量消耗与盐浓度的关系图6-23 不同盐浓度下各种咸水淡化过程的成本比较食盐的生产 使用电渗析过程从海水中生产食盐,可将NaCl的浓度浓缩至200g/L,高于蒸发技术。
但电渗析过程制食盐主要应用于日本,年产食盐超过350000单位,需要膜面积超过500,000m2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日本的学者还提出了把发电—海水淡化—提取化学资源相结合的海水综合利用方案,如图6-24,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研究图6-24 海水综合利用示意图水离解 可以用电渗析过程,使水离解,以盐为原料生产酸和咸,原理示意图如图 6-25由阴、阳和双极膜,依次排列,形成一系列的隔离室将盐溶液如Na2SO4置于由阴阳膜形成的隔离室中,当通入直流电后,在双极膜上发生水离解, 产生等量的H+和OH-, H+和OH-与透过阴阳膜的酸根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酸和碱 图6-25 水离解由盐制酸碱的电渗析过程 电渗析过程的其它工业应用 电渗析过程还有许多其它的工业应用,如工业废水的处理,主要包括从酸液清洗金属表面所形成的废液中回收酸和金属;从电镀废水中回收电镀液;从合成纤维废水中回收硫酸盐;从纸浆废液中回收亚硫酸盐等 电渗析还可用于食品工业中,如牛奶脱盐制婴儿奶粉用于医药工业,提纯硫酸铵,尿素等试剂用于化学工业分离离子性物质与非离子性物质等。
据预测电渗析过程在今后还会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