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共66页.doc
67页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课题:物体的运动(一)课 型 复习课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 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 充分考虑初中生设 计意 图的思维特点, 关注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改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 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 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 从具体的长度、 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 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教 学 量结果目 标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3、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教 学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重 点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教 学难 点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教 具准 备刻度尺、细金属丝、小车、斜面、秒表教 学 过 程程 序 内 容复习长度的测 带领学生回顾长度的单位量:学生总结 1:长度的单位有 Km m dm cm mmμm nm 及其单位换算1 长度的单位学生练习:2 刻度尺的使在下列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用1、某同学身高 17.23 误差的概念 2、一根头发直径约为 72 。
和减少的方法3、南京长江二桥全程长 21197 4 特殊的测量 4、物理课本长度为 258 方法 本节内容为识记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填写时要与实际吻合长度测量是要有估读数提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有哪些看:1、零刻线是否磨损、 2、量程、分度值 ;读:1、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读:2、视线垂直刻度尺,3、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学生练习:读出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程 序 教 学 过 程不同的刻度尺所测量结果不同在那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由什么决定,此题是最好的说明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测几次减少误差特殊测量方法有:测多算少、化曲为直、 等量替代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例:硬币的直径 滚轮法 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 32 圈的总宽度为__ 5.0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 1.6__mm特殊测量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复习速度: 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速 度 的 定 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义 和 物 理 动快慢的物理量。
意义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v=s/t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 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 学生对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区分容易不清三 匀速直 引导学生总结: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平均速度: 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线运动 快慢程度 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平 均 速 度 学生练习:和 平 均 速例 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度 的 计 算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 A.B.C 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 1mm 的米尺如 何 测 量紧靠直线, A.B.C 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 7 所示当小钢球贴着平 均 速 度米尺运动经过 A.B.C 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 A.B.C(实验)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 AB.BC 和 AC 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 0.03m/s ______ ;vBC=____ 0.02m/s ________ ;vAC=_______ 0.024m/s _____ 关 于 速 度路标常识型:分析提示 :路标中所给的条件是什么?的计算例 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教 学 过 程此处距机场 58Km ,即 s=58Km ;100 的单位为 Km/h 即 v=100Km/h过桥型例 3 、一列长为 140m 的列车以 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 完全通过 S=S追击(相遇)型桥 ;完全在桥上 S=S桥车 +S 车 -S教师分析 :追击问题有两个相同点: 1、最终路程相同 2、追击者开始运动后两者时间相同。
例 4、 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 60Km/h ,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 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 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 72Km/h ,求:(1) 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2) 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比例型 (选择题 )例 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3:2 路程之比为 2:3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直接用公式 V 比=S 比/t 比物体的运动(一)1、长度的测量 (1000 倍)Km m mm μm nm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2、刻度尺的使用 看 :零刻线, 量程,分度值(后面加估读数) , 放 读板3、数据由数字和单位构成数据处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减少误差书设计4、特殊测量方法:测多算少(细小的物体)化曲为直(圆的直径)5、速度的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用语言把公式描述出来即可)V=S/t6、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 10m/s 表示的意思______________.单位换算 72Km/h=___m/s7、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8、平均速度 :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v=S/T S 为总路程 T为总时间本节课重点加强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通过对运动课 后 中的物理量长度的测量、速度的计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反思 点,解决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堂容量大,练习要有力度,教学效果才较好课题:物体的运动(二)课 型 复习课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改设 计 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以学生身边意 图 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教 学 1、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目 标 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理解教具准备 投影仪、灯片教 学 过 程程 序 内 容接 上 节 中点型(选择题)课内容:例 6、一个物体以 15m/s 行驶了路程的一关 于 速半,用 10m/s 跑完了后一半 ,它全程的平均度 的 计速度是 ______.算 教师提示:设一段具体的路程如 30m 代入计算 .图象型例 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 ..B.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 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0.6 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2)观察图 17B.可知,在 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________米3)比较图 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 ________乙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复 习 世 学生总结:界 是 运 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动的: 2、相对运动: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运 动 和 3、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静 止 的 4、一般认为大地为参照物相对性; 5、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参 照 物 本节内容为识记和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方法需要加强理解的 选 择 练习:和 判 断例 8、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方法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船 青山 B 青山 船 C 青山 水 D 水 青山例 9、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教师引导:对于诗句、歌词等句子怎样确定参照物和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确定动作的执行者为研究对象,不是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教师分析: 看山恰似走来迎句中, 山在动为研究对象, 故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句中船为研究对象,船本身在走,故参照物可选择为青山总 结 参照物的判断最困难的是对于诗句、 歌词等句子中参照物、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交流课前写好的本章知识结构图物体的运动(二)板常见的计算类型 :书比例型 (选择题 )设 中点型计 机械运动 位置变化参照物 : 假定不动的物体 选择时注意动作的执行者必定不是参照物教 本节课重点加强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并通过对学 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解决后 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大,练习要有力度,教学效果才会记 较好课题:声现象课型 复习课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与展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设计 验、小制作等意图 2、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顺序做了适当调整3、强化过程, 简化概念, 着眼于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4、关心科技发展,拓宽学生视野1、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2、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 音调 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目标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3、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倡导利用常见物品设计、 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4、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 ,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 技术· 社会”(STS)教育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真空不能传声重点 2、声音的特征:响度 音调 音色教学 1、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响度和振幅、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难点 2、噪声的防治教具 刻度尺,粗细不同的皮筋、砝码若干等准备 课前准备:请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教 学 过 程程 序 内 容主 要 复 习 回 教师引导:声音从产生到传播的过程,我们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顾:1、声音的物理知识?产生2、声音 学生总结: 1、发声体在振动 举例 各种昆虫动物的发声和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