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调性训练.ppt
32页学习大纲学习大纲协调的定义协调的分类协调功能的分级共济失调常见表现协调功能评定、内容以及目的协调功能的训练方法以及基本原则协调的定义协调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协调的分类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因此小脑的损伤除了出现平衡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检查时会发现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闭目难立征阳性常见表现常见表现协同不良 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导致失去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辨距不良 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的运动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由于难于判断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结果不是越过目标就是达不到它常见表现常见表现眼震 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意向震颤 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目标时颤动更明显失平衡 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协调的评定协调的评定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拍地试验协调评定的内容协调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协调性检查协调性检查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患者用示指触及检查者示指(距0.5m)再触鼻尖, 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指鼻不准, 接近目标时动作迟缓或意向性震颤; 常超过目标(过指)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指鼻无困难, 闭眼不准 仰卧位, 上举一侧下肢, 用足跟触及对侧膝盖, 沿胫骨前缘下移;| 小脑损害: 触膝时出现辨距不良; &意向性震颤, 下移时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寻到膝盖协调性检查协调性检查闭目难立征(闭目难立征(RombergRomberg征):征):患者双足并拢站立患者双足并拢站立, , 双手向前平伸闭目双手向前平伸闭目①后索病变: 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站立稳, 闭眼时不稳-Romberg征 (+)②小脑病变: 睁眼闭眼均不稳, 闭眼明显, 蚓部病变向前后倾倒, 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协调功能分级协调功能分级Ⅰ级:正常完成Ⅱ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Ⅲ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Ⅳ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Ⅴ级:不能完成活动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动作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2.重复性训练:每个动作都需要重复练习,才能起到强化的效果3.针对性训练:对具体的协调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更有目的性4.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有进行相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协调训练方法协调训练方法上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整体协调性训练上肢协调训练上肢协调训练1、双上肢交替上举2、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3、双上肢交替前伸4、交替屈肘5、前臂旋前、旋后6、腕屈伸7、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上肢协调训练上肢协调训练8、指鼻练习9、对指练习10、指敲桌面11、其他:画画,下跳棋等等交替进行,逐渐加快速度上肢精细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1、交替屈髋2、交替伸膝3、坐位交替踏步4、拍地练习交替进行,逐渐加快速度整体协调性训练整体协调性训练1、原地踏步走2、原地高抬腿跑3、其他:跳绳,踢毽子等等 协调训练开始时均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当功能改善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以增加训练的难度,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
弗伦克尔训练法弗伦克尔训练法 对本体感觉消失所致的步态失调的训练治疗方案主要采取卧位、坐位、立位和步行4种姿势其要点是在训练时使患者集中注意力,学会用视觉代替消失的本体觉方法如下:1)仰卧位:①屈伸一侧下肢:令其由屈膝位开始,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直至下肢伸直②外展内收髋关节:屈膝,足跟放在治疗台上不动③外展内收髋关节:髋、膝关节伸展,令其下肢在治疗台上滑动④屈伸髋、膝关节:足跟从治疗台上抬起⑤足跟放在对侧膝部,沿胫骨向足部滑动弗伦克尔训练法弗伦克尔训练法 ⑥两下肢同时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⑦两下肢交替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⑧一侧下肢屈伸,另一侧下肢外展、内收2)坐位:①让患者用足接近PT的手:每次变动手的位置②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划好的脚印上③一动不动地静坐数分钟(静止)④两膝并拢,交替站立,坐下3)立位:①让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②沿弯曲的线步行③在2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④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协调性训练要点协调性训练要点▲协调性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其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自动的、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记忆印迹,从而使患者能够随意再现多块肌肉协调的、主动的运动形式的能力协调性训练要点协调性训练要点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确定训练的主要目标训练的标准完不成设定的标准就降低标准,但是一定要完成训练的任务协调性训练要点协调性训练要点单个动作练习在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任务不能完成时,先进行单个动作练习训练任务越复杂,动作阶段划分越细相关动作练习主要任务肌群或部位周围的、相关的动作的练习协调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与协调有关的感觉作用动作的频率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