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乡村乐龄学堂”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社会有效治理.doc
10页以创办“乡村乐龄学堂”为抓手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一一记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创办“乡村乐龄学堂”、创新终身 教育与促进居家健康养老实践与启示福建电大霞浦学院霞浦县社区学院副院长许含辉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到了 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 5亿人,占总人 口的比重将会达到17. 17%o预计在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突 破3亿人,我国也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下简称省促进会),是全国第一家 专业从事全民终身教育的省级民间社团组织省促进会认真贯彻“丰 富生活、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进友谊、服务社会”的老年教育方 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老人”,以“终身 学习、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快乐分享”为使命,致力于推进全民终 身教育,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转变人的生存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提 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面对乡村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 平衡的现状,面对老年健康养老已成为新问题的社会现实福建省全 民终身教育促进会(下简称省促进会),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社 会创新,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终身教育与促进乡村居家健康 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从2016年开始,省促进会在陈宜安会长带 领下,从凤亭村林耀华先生故居“多翼之家”率先试点创办全国第一 家“乡村乐龄学堂”以来,至今陆续在三明市沙县和泰宁、宁德市古 田和霞浦、南平市延平、福州市闽侯、泉州市泉港等地创办多家“乡 村乐龄学堂”为中国乡村长辈健康居家养老做出有力探索和实践, 留给人们很多思考与启示一、创办“乡村乐龄学堂”实践与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 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给中国农业与农 村的发展指明方向,是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方略,为中国乡村 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省促进会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2016年同凤亭村两委一起办 起了第一家“乡村乐龄学堂”后,陆续又在全省各地办起了多家“乡 村乐龄学堂”按照乐龄学堂“三自三共”(“自愿”、“自助”、“自理”、 “共学”、“共餐”、“共伴”)办学和教学原则,开展教学实践,以服 务长辈学员为已任,积极发挥长辈学员主体性,为其在乡村治理创新 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积极作用。
1、“乡村乐龄学堂”是载体教会长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潜能,让乡村长辈活出生活质量、生 命尊严和生命价值,助推乡村振兴乐龄” 一词,最早源自于新加坡,是对60岁以上年龄段的委 婉称呼乐龄”所表达的意义是开心、快乐、幸福、忘掉年龄等, 有利于提倡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乐龄学堂”则是为农 村老年人创建的一个“三自三共”学习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 生活,让老年人在家乡活得充实、活得快乐、活得健康而有尊严我国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状况是:闲暇时光基本上是看电视、聊 聊天、打打牌,生活圈子狭小、精神生活贫乏、时常感到孤单寂寞; 如果是留守老人,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与子孙交流少,心中烦恼 苦闷无处渲泄,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老人心情抑郁、食欲减退、睡眠 减少、机体失调、抵抗力减弱,健康严重受到影响乡村乐龄学堂”创办后,各学堂普遍开展“健康养生操”、“瑞 士学习圈”、识字写字等基本课程,还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在省促进 会终身学习团队帮助下,因地制宜开展“共学”、“共餐”、“共伴”教 学活动,动员村里广大老人加入终身学习行列,通过教学活动提升老 年人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乡村乐龄学堂”老人,在村支部书记、校 长黄昭凤及团队组织下,学会画画、学会剪纸、学会唱歌、学会太极、 学会拼音、学会写毛笔字,学会做面包;组成腰鼓队、扇子舞队,自 学自练,把腰鼓打到省城福州,把扇子舞跳到省外苏州等很多城市 组织老人前往省城福州“三坊七巷”参观学习等沙县夏茂镇洋元村“乡村乐龄学堂”老人,在校支部书记、校长 林秀春及团队组织下,开展庆母亲节感恩活动、庆六一活动、庆端午 包粽子比赛活动等十期活动;学堂设置唱歌、腰鼓、书法、乐器等多 种兴趣班,让老年人学会了唱歌、腰鼓、书法、乐器等沙县富口镇姜后村“乡村乐龄学堂”老人,在村妇女主任、校 长冯金玉及团队组织下,逐渐形成每周五上唱红歌、打腰鼓、跳广场 舞、练柔力球、制作酵素等课程,冬至开展包汤圆过冬至、迎大年初 一文艺表演等活动霞浦县三沙镇社区学校“乡村乐龄学堂”学员,在李振鸣校长及 团队组织下,每周一、三、五三天晚上,学习识字、练习跳广场舞、 打腰鼓、使用培训等课程,组织学员外出春秋游、参加三沙国际 马拉松比赛、五一节文艺汇演及“三共”活动各地“乡村乐龄学堂”开展教学课程,深受长辈的喜欢,人数从 少到多、从当初凑热闹到现在的风雨无阻,出现“老少共学、老少共 乐”其乐融融的场面。
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乡村乐龄学堂”,有九 十多位学员,最大年龄97岁;有个93岁叫施嫦娥老人,跟她七十多 岁的儿子和近七十岁儿媳妇,一家三口一起参加学习;沙县夏茂镇洋 元村现有学员人数达到68人,年龄最大的学员有88岁;沙县富口 镇姜后村“乡村乐龄学堂”,有学员60多位,83岁陈吉娣老人,柔 力球课练得有模有样,一点也不输年轻人;沙县虬江街道麦元村“乡 村乐龄学堂”,从2005年起,在现已91岁高龄校长邓仰清组织下, 学员最高峰达180多人,学员都是麦元村及周边8个自然村的老人汇 聚在学堂上课,已经坚持13年了乡村乐龄学堂”创办,弥补农村老年人基础教育的不足,从一 字不识,到现在学会了识字;乐龄学堂传授新知识、新技能,使得老 年人能够更好与年轻人交流,感觉自己没有落伍,没有被时代所抛弃, 提高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重拾了生活信心;乐龄学堂重拾老年人 的亲情友爱,通过“三共”活动,加强了彼此间沟通交流,增强了亲 密团结,减少了孤独寂寞,乐龄学堂就是一个大家庭洋上村第一书记黄才盛一首词表达了所有“乡村乐龄学堂”老年 人心声:赠我衣兮送我鼓,教我歌兮率我舞;领我学习求进步,爱我惠我不辞苦;终身教育促进会,到谁村来谁有福。
2、“乡村乐龄学堂”是阵地让长辈发挥在新风弘扬、社会矛盾 协调化解、乡村社会团结与和谐推动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助推乡村振 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 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要发挥老年人 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 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 人保持老骥伏栃、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 出新贡献”各地“乡村乐龄学堂”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 规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健康养生教育、兴趣爱好教育、知识技能教 育融合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将终身学习的理念灌输到长辈们的头脑 里,全面提升了乡村长辈整体素质,促进健康养老,为他们发挥余热 提供身心和智力基础与支撑,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长辈健康居家养老,助力经济发展长辈们上了学堂普遍 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身心健康得到提高,解除在外工作子女后 顾之忧,子女们不用太担心父母的老年生活问题,不需来回往返,减 轻人力财力物力上的负担,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当中去,增 加了家庭收入,间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姜后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姜建 华说:“我们夫妻常年在外开小吃店,年迈的父母在家,心里一直放 心不下,自从有了乐龄学堂,他们跟村里的老人一起学习吃饭、互相 照顾、有什么急事还会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外开做事也就放心多 了”二是长辈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移风易俗没有开办乐龄学 堂之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基本是聊天、喝酒、打纸牌、摸麻将、看 电视、念佛经,甚至是赌博买六合彩等自从村里开办乐龄学堂,他 们业余时间可以练习乐器演奏、可以学习手工制作、可以听取讲座报 告等古田黄田镇凤亭村九十岁老党员自编自演快板《十劝老人》, 奉劝同伴人,摒弃不良习性;沙县“最美干部”、麦元乐龄学堂创始 人,91岁高龄老人邓仰清在自家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演讲比赛现在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让老年人逐步改变了原先单 一的或不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了健康养老理念,加 深了乡情,以此推动移风易俗,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 建设焕发出新气象三是长辈发挥凝心聚力作用,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乐龄学堂创办 后,老年人每周在一起开展“三共”活动,加强彼此沟通和交流,增 强亲密和团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原来邻里 间的吵吵闹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互帮互助;老年人在村里发展生 产、举办公益事业、管理实行民主及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动员工作等 方面,充分发挥他们协调化解特殊功能,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十分顺利, 村里各项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治理井井有条,保证村庄安定与稳 定、团结与和谐,有开办乐龄学堂的村庄都出现这种新气象。
3、“乡村乐龄学堂"是纽带开展老少共学同乐活动,丰富长辈 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长辈群体素质;发挥其教育引导、道德建设 等方面作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力大量转移到城镇工作,孩子无法随父母到城 镇读书学习,只能留在农村跟老年人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老年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多少新 的教育方法,与孙辈们交流存在障碍;二是隔代抚养,长辈对孙辈过 分疼爱甚至溺爱;三是农村缺乏课外活动场所,课余生活单调,儿童 长期沉溺在电视、之中,这样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却染上许多不良习惯,对儿童身心成长造成相 当大的影响乐龄学堂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老少共学、 老少共乐"的模式,通过开展兴趣班活动,带动老年人及留守儿童一 起进行乐器演奏、手工制作等学习活动;乐龄老小学员坐在同一个教 室里学习,共同享受着活动乐趣在乐龄学堂这个开放的课堂里,小 孩学会自主学习习惯,长辈养成终身学习意识,老小两代行为习惯得 到培训,道德素养得到提升;老少两代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恰,沟通更 加通畅,促进了尊老爱老氛围形成,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4、“乡村乐龄学堂”是平台让长辈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理念,关注绿色发展,践行乡村环保,助推乡村振兴乡村要实现振兴,实现生态宜居是关键首先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幸福家园;其次是要进行村容村貌的整治, 让村庄清洁亮绿起来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各地“乡村乐龄学堂”在教学实践中,把环保宣传作为一个重要课程乐龄学堂都举办有机蔬菜种植及生物防治病虫害;实施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垃圾循环利用,把有机垃圾制作成环保酵素;用 玻璃制作成栅栏,用旧轮胎制作成秋千,用废旧衣裤制作成购物袋;让垃圾减量,让垃圾变废为宝凤亭村民主任林芳贤母亲,用废旧衣 裤制作很多袋子,上面还绣上不同字和花样,非常精美,陈宜安院长 领到了,爱不释手凤亭村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村庄卫生打扫志愿者 队伍,深入村庄宣传环保知识,打理村庄垃圾、整洁村容村貌,经过 志愿者队伍带动,村民思想得到很大转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已形 成自觉自动打扫门前屋后,整个村庄也清洁亮绿起来了姜后村以前百姓垃圾随手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