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228117518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7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汉英语言动态静态之差异【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英语是静态型语言,汉语是动态型语言也就是说,英语句子的根本意义常用静态方式表达,很多时候仅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动词在汉语句子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特点,掌握其转换规律本文首先分析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的成因,然后以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及其英译为例,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译作在语言表达上所表达出来的差异关键词】汉英比照句法结构静态与动态翻译一、前言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在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英语强调静态表达法,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汉语那么充满各种动态表述,句子往往以动词为核心,支撑整个句子框架翻译时,应考虑英汉静动态优势的差异,注意形态转换,使译文地道传神,在表达出原文内容的同时也符合目的语标准分析文本选自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受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之路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译本选自“英文巴士〞网站,文字精妙地道,传情达意,很好地表达了两种语言动静态之差异。

      二、汉英语言动静态差异成因1.哲学观差异语言和哲学观密不可分,哲学观差异是语言差异的根底,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是哲学观差异的表达方东美指出,西方重“存有〞的静止的自立性,东方重“存有〞的动态流行性西方哲学强调“二元对立〞,重点在“自然〞表达到语言上,就是注重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哲学上“存有〞的“动态流行〞特征使得汉语重意合,动词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多用具体词,常出现主语缺省,缺省局部的意义可根据整体语境“悟〞出来2.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英民族是个偏向于抽象思维的民族,重视理性知识,多依靠实证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表达在语言上,语言分析十分系统全面句法结构多依仗形式组织语言符号,多有静态动词加抽象名词的结构,整个结构呈静态而汉民族那么偏向于具象思维,不太重视对语言的科学分析,少用系统的理论进行论述表达在语言上,句子的谓语成分多由实义动词充当,缺少具有语法意义的动词,整个句子呈动态其次是主客体思维差异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认知和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客体性思维方式而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从主体的需要和实用出发,进行有意识的行为,逐渐形成了主体性思维方式3.用词特点的差异。

      英语中的静态词类占明显优势名词一般具有信息稳定性、时间稳定性和认知稳定性〞名语的使用防止了将动作主体牵涉进来,有助于句子简洁紧凑,表达委婉含蓄英语还广泛使用由动词等词类派生出来的名词另外,介词的使用也很常见,“因为介词是随着古英语名词格的弱化和消失而逐渐形成的,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汉语那么是动词占优势,多个动词可叠加起来作谓语,无需关联词连接且动词无需改变形式即可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另外,动词的重复和重叠使用也凸显了汉语的动态特征三、?讲故事的人?英译本中对汉英动静态差异的处理1.汉语动词化与英语名词化英语中用动词同源名词或名词词组来表达动态过程十分常见,因此,汉语动词通常可以译成英语中由动词派生出的名词或具动作意义的名词〔1〕将汉语动词转译成英语中动词派生的名词原文1: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译文:AsrepaymentforMotherskindnessandawaytodemonstratemymemory,Idretellthestoriesforherinvividdetail.汉语两个“为了〞重复运用,解释原因,增强了语气。

      如原封不动地译成两个英语句子,那么需要两套谓语结构,略显拖沓译者用一个“as〞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将原文的动作动词相应地转化为一个派生的名词“repayment〞和名词加不定式的结构,简洁明了〔2〕汉语动词往往可以转译成英语中含有动作意味的名词〔特别在记叙、描写文体中出现较多〕原文2: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译文:ThesightofmyformerschoolmatesplayingintheschoolyardwhenIdrovemyanimalspastthegatealwayssaddenedmeandmademeawareofhowtoughitisforanyone–evenachild–toleavethegroup.漢语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主要凭词序看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句子的意思原句有多个动词:“看〞、“打闹〞、“充满〞、“体会〞和“离开〞,英译时如机械地按搬汉语语序,会导致句子结构零散而混乱,于是译者在处理时,只留下主动词“sadden〞和“make〞,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分词和不定式,特别是将前句的动作动词“看到〞转换成含动作意味的名词词组“thesightof〞,处理得当,值得借鉴。

      〔3〕英语中有些表示身份的名词有时在句中并不指职业和身份,而是含有较强的动作意味英译汉时可选择相应的动词相反,如果汉语中出现此类动词,可以相应转译成英语名词原文3: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译文:Isawthewinneroftheprizebothgarlandedwithflowersandbesiegedbystone-throwersandmudslingers.endprint原句连续用了三个被动结构,形象地描述了得奖人受到的复杂待遇英译时如直译成三个被动句,会显得拖沓冗长,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里译者选取了两个动词“garland〞和“besiege〞,简化了译文的结构;同时巧妙地将行为动词转换成表示施动者的名词,简洁的表达方式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那么〞,其中“mudslinger〞表示“诽谤者、中伤者〞,实际将原文的具体概念抽象化,使指称笼统,覆盖面广,表达一种“虚〞、“幻〞、“隐〞的魅力2.汉语动词或动词词组转译成英语介词英语介词多包含动态和动作意味,汉译时通常变静为动反之亦然原文4: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译文:Thatpartofthecountryisknownforitstalesoffoxesintheformofbeautifulyoungwomen.汉语动词占优势,可直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在英译时须调整动词形式。

      这里译者凭借英语的介词优势,使用介词词组“intheformof〞,不依附于任何动词,却让读者毫无歧义地领会到其所包含的事实上的动词的用意,独到传神3.汉语动词转译成英语形容词〔1〕汉语中一局部动词可以转换成英语中该词的同源形容词,这类词通常有两种形式:动词+后缀〔如consider-considerate〕和前缀+动词〔如part-apart〕原文5:我最懊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译文:MymostregretfulmemoryinvolveshelpingMothersellcabbagesatmarket,andmeovercharginganoldvillageronejiao…译者将动词“懊悔〞转译成同源形容词“regretful〞,使译文简洁地道,到达了翻译传神的目的〔2〕英语中表知觉、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或具动态意义的形容词,做表语或补足语时,通常可转换为汉语动词,如careful、cautions、angry、aware、able、alight、asleep、present等原文6: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译文:Weakenedbyhunger,Idroppedthebottleandbrokeit.Scaredwitless,Ihidallthatdayinahaystack.“吓得要命〞不一定要一一对译成“befrightenedoutofoneslife〞,在英语的非谓语动词形式中,分词常与be动词一起使用,形成具有显著的动态倾向的形容词词组,所以这里一个简单的“scared〞就能够表达汉语中看似很复杂的意思4.汉语形容词转译成英语介词原文7: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译文:Shelistenedimpatientlyatfirst,sinceinhereyesprofessionalstorytellersweresmooth-talkingmeninadubiousprofession.原文用两个四字成语来说明母亲对说书人的厌恶,如将其英译成“smooth-talkingmenwhogoofofftoomuch〞略显赘余,译者将后一个成语用介词词组表示,这样一来,名词“说书人〞就用一个完整的结构表达出来,更地道5.汉语副词转译成英语介词如果英译汉时,习惯地把英语中的状语译成汉语中含“地〞的副词,汉译英时对应地把汉语副词译成带后缀-ly的副词,译文会显得呆板凝滞。

      如果能灵活进行转换,英译汉时少用“地〞,汉译英时活用介词短语,能使译文增色不少原文8: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译文:Aftermymotherhadlistenedtooneofmystories,shedaskinacare-ladenvoice,almostasiftoherself……如果将原句译成“askmeworriedly〞,那么比介词结构“inacare-ladenvoice〞遜色不少,其中“care-laden〞意为“burdenedbycares〞,译者很好地完成了汉英动态到静态的转换四、结语综上所述,汉英两种语言动静态之差异源自于中西方在哲学观、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上的差异,在用词差异上表达得尤为突出汉英互译时,译者应把握语言上的差异,灵活运用词类转换技巧,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通顺自然参考文献:【1】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极其开展[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13.【2】牟宗三.中国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12.【3】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2.【4】连淑能.英汉比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3,117.【5】王文化.动静之间[J].中国翻译,2021〔2〕.【6】王寅.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