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民国时期民族经济融合中的政府力量对广西边疆稳定基本构成要素的新认识.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4507174
  • 上传时间:2019-10-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5.7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Jun12006 Vol116 No12 论民国时期民族经济融合中的政府力量 — — — 对广西边疆稳定基本构成要素的新认识 唐 凌 民国时期,桂系集团所实施的治桂方略中,“控制” 和 “发展” 的成分共存由于其立足点为开发 经济、 促进民族融合,因此为后来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力量 之所以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既取决于其职能的转变,也取决于相关社会因素的推动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西 政府力量 民族经济 作者唐凌,1955年生,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 教授地址:广西桂林市,邮编 541001 民国时期,以陆荣廷为首的 “旧桂系” 集团和以李宗仁等为首的 “新桂系” 集团在开发经济、 促进民族融合、 稳定边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两种力量,即 “控制” 性力量和 “发展” 性力量 研究这些力量的构成及其作用,对深化近代边疆经济开发史的认识、 促进当代政府职能的转 变、 实现社会经济和民族的现代化均有一定的意义。

      一、 以 “控制” 为基本出发点而形成的力量 运用这种力量的目的是控制割据势力,消除封闭状态,使经济开发和民族融合顺利进行 具体措施主要有: 11 加大改土归流力度,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奠定政治基础 明清时期,由于土司制度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进行改土归流,但是长期 以来所形成的土司势力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桂系集团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 加大了改土归流的力度 根据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体制交织在一起的状况,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集团首先为土官争 取政治权利,力图通过提高土司民主观念的途径来尽快实现改土归流的目标1912年,广西 省议会开会研究有关选举的问题,决定在议会中为土官设立专门名额,让其发挥作用 ①这一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官同流官的合作与交流,开化了土司地区的政治风气,为从根本 上改变土司地区的落后状况创造了有利条件 —25— ① 参见 《参议院第八十九次会议记录》,《政府公报》1912年12月2日,第215号,“附录 “本文所引 《政 府公报》 均由北京民国政府印铸局编印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当然,桂系集团的改土归流工作更多还是在 “废司设县” 方面。

      1915年,广西当局经过调 查,决定分别以红水河和右江两大流域为中心,取消9个土司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立都安、 隆 山、 果德三个县 ①1916年,又将忠州等10个土司地区改置为忠县、 镇结、 龙茗、 思陵等4 县 ②1917年,天保县承审的向武土州和奉议县承审的都康、 上映两土州的绅商见势主动呈 请尽快实现改土归流,广西当局顺此政治潮流,及时地将向武、 都康、 上映3土州合并,设置向 都县,规定该县仍由田南道管辖 ③ 由于改土归流削弱了土官的权力,因此遭到他们的抵制从明至清数百年间,土司地区的 割据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民国建立以前,广西仍然有42个土司 ④陆荣廷统治 时期,广西的改土归流虽然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与过去相比,成效无疑是显著的首先, 改土归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了1912年至1917年,实现改土归流的土司已有22个,其数量超 过所存土司的一半其次,影响力也迅速扩大据广西督军兼省长陈炳锟奏报,自1915年将 安定等9土司改流后,“所余各属土民率皆具禀前来,请予一并设县,以顺舆情而敷文化” ⑤第 三,政府通过改土归流设置新县,并分别统属于镇南、 田南等道,行政管理的效力大为增强,实 现了对土司地区的有效控制,扩大了民族交往、 融合的途径,社会矛盾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正因为如此,广西这一时期的改土归流方案及其采取的措施都得到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 21 开展大规模的清匪行动,治理社会环境,为经济开发提供保障 广西的匪患历来严重,对经济开发和民族融合十分不利民国初年,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 集团在本省内开展大规模的清匪行动1915年,指令各地必须整顿团警,严密防缉,遇有盗 案,立时详报,勒限破获,违者严厉惩戒 ⑥当时,田南道因 “匪风日炽”,道尹宋安枢被 “调省察 看” ⑦一些缉 “匪” 得力的官员,因剿 “匪” 得力则被提拔重用,例如,开缺南宁道尹范云梯在任 数月,“治匪最力,民赖以安”,广西当局于1912年8月将其委署为南宁府长;1914年4月任命 其为邕南观察使,不久保举他为南宁道尹 ⑧对于跨省间的 “匪” 患,当局还会同粤、 湘等省的 有关部门进行清剿 ⑨以李宗仁为首的 “新桂系” 统治广西时期,为了实现所谓 “建设广西,复 兴中国” 的主张,制定了 “三自”(自卫、 自治、 自给)、“三寓”(寓兵于团、 寓将于学、 寓征于募)的 政策,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来达到提高民众素质、 有效控制社会、 清除 “匪” 患的目的鉴于 吸食鸦片和赌博是引发犯罪的根源,“新桂系” 集团还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禁烟、 禁赌。

      ? λ υ 民国 时期桂系集团采取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多的外地商民 敢于和乐于在广西投资,投资后也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广西社会经济开 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35— 论民国时期民族经济融合中的政府力量 ① ② ③ ⑦ ⑧ ⑨ ? λ υ 详见钟文典主编:《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政治篇” 、“军事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见 《策令》,《政府公报》,1916年1月9日,第4号,“命令” 参见 《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陆荣廷广西巡按使张鸣歧呈文》,北洋 《政府公报》1915年11月19日, 第1269号,“呈 “ 参见 《大总统批令》,《政府公报》1915年2月16日,第916号,“命令” 参见 《兼署内务总长范源廉呈文》,《政府公报》1917年2月25日,第404号,“公文” ④⑤ 参见 《广西督军兼署省长陈炳锟呈文》,《政府公报》1916年10月3日,第269号,“公文” ⑥ 参见 《广西巡按使张鸣歧呈文》,《政府公报》1915年8月6日,第1166号,“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二、 以 “发展” 为目标而形成的力量 民国时期广西政府所采取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排除阻力,迁省会于南宁,开辟新的经济传播源 民国以前,广西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一直是桂林。

      1912年,广西同盟会为了摆脱封建顽固 势力的影响,利用议会中进步议员的力量,通过迁邕提案广西提督陆荣廷为了确立自己在广 西的统治地位,以 “引退” 、 兵变等威胁手段,排除异己势力,顶住了袁世凯的干预,使省会迁邕 的计划付诸实施 ①迁邕的经济意义,当时社会的各阶层大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既可发 达商务,又可促进民智,还可巩固国防 ②“迁省” 是民国初年广西新旧势力的一次激烈斗争, 涉及到许多人的实际利益因此,省会迁到南宁后,这一斗争并末立刻停止针对这种状况, 广西省政府于1915年向中央政府转达社会各界的意见说,如果省会再迁回桂林,不仅会引起 政治上的动荡,而且也会使广西承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中央政府据此做出 “暂缓迁桂” 的批 复 ③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集团又一次利用社会舆论,巩固了南宁作为新省会的地位 撇开 “迁省” 的政治因素不论,仅就民族经济融合而言,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1906年,为 了保主权、 分洋利,广西巡抚黄槐森奏请自开为商埠 ④自此,南宁的商业地位已在桂林之上 1912年省会设于南宁,南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左右江流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南宁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上升,使该流域有了一个先进的经济文化传播源,这对改变少数民族地 区落后的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经济重心的出现,也必然会促使广西生产和流通出现结 构性调整,相应地,市场动力得以形成另外,邕江与西江相通,而西江又是中国西南各省当时 通往港澳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必经之道广西省会从桂林移至南宁,无疑加强了广西及中国 的对外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民族的经济融合 “迁省” 不仅改变了广西政治、 经济力量的布局,也使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及利用据 海关资料,1911年,南宁的直接进口及转口进出货值仅为4 700 922关平两;而1912年省会设 于南宁后,迅速增长为7 034 714关平两;到1919年,又进一步增长为7 992 529关平两 ⑤南 宁是内河口岸,在发展进出口贸易方面不如沿海口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在此自办或招 商承办码头、 道路、 邮政、 电报、 货栈、 旅馆等设施很快,国内外的商人纷纷来南宁设铺经 营 ⑥由于进出口货物在南宁大量集散、 中转,梧州、 龙州、 北海的对外贸易量也呈逐年增长态 势商业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附近乡镇墟市的繁荣毗邻南宁市的武鸣等县,墟市数量居全 省之前列 ⑦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同时,也会使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参与到市场过程中来,实现经济交往与融合。

      —4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6年第2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年鉴》1933年版,第1回,第443页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年鉴》1933年版,第1回,第367页 参见 《广西通志· 海关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5—86页 参见莫炳奎总纂:《邕宁县志》 卷2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37年印行,第455—456页 参见 《内务部呈文》,《政府公报》1915年10月31日,第1250号,“呈” 参见 《耀武上将军督理广西军务陆荣廷呈文(附原禀告)》,《政府公报》1915年7月29日,第1158号, “呈” 参见钟文典:《1912年广西的 “迁省之争” 》,《近代广西社会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1 实施经济实边方略,开展实业建设 民国时期,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1912年,广西财政总收入为250万元,而总支出却为 500万元,是总收入的两倍 ①巨大的财政压力使广西省政府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实业 方面。

      1913年1月,陆荣廷广泛筹集社会资金,设立广西实业银行,并利用银行贷款创办实 业 ②1914年,广西巡抚张鸣歧通过对民间办实业情况的调查,认为 “筹款首在富民富民之 道不过致力于农、 工、 商、 矿诸要政而己” ③次年(1915) 1—2月,张鸣歧再次巡行各县事后 在向中央政府的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广西发展矿业、 农业和商业的具体办法,并要求中央政府 予以减税和免税的政策扶持 ④他认为本地商民资财有限,“实非招致外省巨商不为功” 也 就是说,他把创办实业,实现经济实边目标的希望,寄托在引进外资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的 实业基础最为薄弱,为此,庆远府等地的官员特制定奖励实业的章程,鼓励绅商利用当地资源 积极发展实业 ⑤1934年,新桂系制定了 《广西建设纲领》,规定在统制政策之下,保育民族资 本,奖励私人投资同时,筹措资本,革新旧式农业,振兴与农业相适应之工业,使之平行发展, 以达到工业化的目的可见,民国时期,广西省政府一直把发展实业、 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作 为稳定边疆的重要举措这些政策的制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它表明政府重 视发展社会经济,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