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doc
2页20 、《庄子》故事两则 一、知识点拨 (一)文学常识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知(内容及写法理解)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惠子相梁》是《庄子》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鹓鵮、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3、《惠子相梁》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三)重要词语及句子 1、重要词语 (1)、惠子相梁(动词,做宰相)(2)、或谓惠子曰(有人)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4)、子知之乎(你) (5)、非梧桐不止(栖息)(6)、非练实不食(竹实,即由竹子所结的子) (7)、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8)、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9)、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10)、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11)、是鱼之乐也(这)(1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1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实是) 2、重要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 1、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在这时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内搜捕三天三夜 3、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5、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6、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7、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