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共6页).doc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C.盖塞尔 D.施太伦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 D.冷却法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C.2、3~4、5岁 D.4、5~6、7岁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主动,自己)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被动,无关刺激引起)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C.起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原始情绪反应17.学前儿童心理学18.选择性注意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20.幼年健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4.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1岁~1岁半开始出现单词句,1岁半~2岁半左右出现电报句,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完整句的数量和比例岁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98%使用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岁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幼儿使用的主要是简单句发展的趋势是,简单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增加,但总的来说,幼儿简单句的比例比较大。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吹安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3岁时开始出现复杂修饰语,到4岁时有修饰语的句子开始占优势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幼儿常用的句型除陈述句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疑问句出现最早,2岁左右儿童也有单词句构成的疑问句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27.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1-5BCBCD 6-10DABBA 11-15ADCDA 二、解释概念和术语16.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华生把原始情绪反应分成三种:怕、怒和爱17.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1)个体心理的发生;(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8. 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在新生儿时已经出现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性质和对象的变化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与儿童动作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使儿童可能扩大注意的范围,改变注意对象的性质以及注意选择性活动的性质19.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哪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阶段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该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20.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
幼年健忘与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方面,3岁前的儿童皮质细胞的反应性极高,他们往往容易记住看到对象的全部细节另一方面,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后发育的脑区结构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的记忆,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另外突触的功能成熟水平,也和记忆有关三、简答题21. 第一,尽量自然第二,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第三,观察一般要多次进行、多人评定第四,要与实验法结合,并辅之以调查访问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间接观察方法22.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23. 1~3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个事情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1)学会直立行走1~2岁时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岁半以后,孩子不但会走路,而且学习上下楼梯,2岁左右孩子能够原地跳、学会跑和到处钻,还能学会扔球和踢球等动作2)使用工具1岁以后,孩子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各种东西2岁半以后,孩子能够自己用小毛巾洗脸,拿起笔来画画。
2~3岁的儿童能够学会各种动作,不仅能使双手协调,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动作协调起来3)语言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开始真正形成的1岁前只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2岁后的孩子开始讲道理,也会开始和别人争辩但这时期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也开始发生2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拿到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出现游戏的萌芽至此,儿童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的集中表现四、论述题25. 一般把3~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为以下四个方面:(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幼儿末期,幼儿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观察、学习、思考,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相对婴儿降低,而受自身控制水平逐渐增高。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在新生儿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幼儿气质的不同已经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开始形成同时出现稳定的个人特点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积极能动性对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在自我意识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及相应的自信心已经表现出差异而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26.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像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主要有一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五、案例分析题27. 答:依恋是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早期的依恋关系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