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性脑出血78例临床研究.doc
4页高血压性脑出血78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收集40岁以上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均由内科保守治疗,死亡8例,多为住院12〜48小时 死亡,均为高龄,出血量大且破入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者,有18例肢体功能恢复较差、生活不能自理,38例生活 基本自理,14例生活完全自理,且能胜任一般工作结论: 急性脑出血有许多临床流行病学规律可循,掌握这些规律, 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治和预防有一定意义关键词脑出血年龄气候资料与方法2005〜2009年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中,男46例,女 32例,年龄40〜82岁,平均62.7岁;活动中发病72例, 静息状态下发病6例,1〜3月发病48例,4〜6月发病3例, 7〜9月发病4例,10〜12月份发病23例;基底节出血42 例(左30侧、右12侧),丘脑出血13例,尾状核出血2例, 脑叶出血11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例,破入脑室 15例有高血压史76例,冠心病使9例,饮酒史19例,并 上消化道出血12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结果78例均由内科保守治疗,死亡8例,多为住院12〜48 小时死亡,均为高龄,出血量大且破入侧脑室、三脑室、四 脑室者,有18例肢体功能恢复较差,生活不能自理,38例 生活基本自理,14例生活完全自理,且能胜任一般工作。
讨论ICH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男性、饮酒等[1],情绪激动、用力活动及气候骤变等常可 诱发本病目前ICH的诊断主要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CT扫描是ICH诊断的标准检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 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为夹层动 脉瘤形成,当血压骤升时,血液自管壁渗出或动脉瘤壁直接 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另外,高血压可引起远端 血管痉挛,导致小血管壁缺氧、坏死、微小动脉瘤及血栓形 成,出现脑微出血、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血融合成片或 微小动脉瘤破裂即发生大量出血:2]o有关气候因素对人体 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温骤降或波动过大已被认 为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诱因[3],本组也提示绝大多数病 人是在活动状态下发病,且冬春季节发病率显著高于夏秋季 91%,其中1〜3月48例(61.3%)、10〜12月23例有高血 压的中老年人在严冬季节特别气温大幅骤降时应尽量减少 户外活动,必须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此外 脑出血的预后主要和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患者年 龄增加、幕下ICH、中线移位和脑室积血均与预后不良有关, 有研究表明本病最重要的两个死亡预测因素是血肿体积和 入院时的意识水平,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得分越低和血 肿体积越大($60ml),其病死率越高[4]。
本组出血部位 依次为基底节(53.8%)、丘脑(16.7%)、脑叶(14.1%)、脑 干(6.4%)和小脑(5.1%)死亡者中血肿体积260ml者3 例,破入脑室者4例,小脑出血1例、脑干出血4例,其中 伴有昏迷5例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差异, 寒冷等不良气象条件是脑出血发病或死亡的诱发因素了解 脑出血发病的季节分布特点及不同气候对脑出血的影响,可 以趋利避害,延缓或减轻脑出血的发病脑出血的防治重点 在50岁以上人群尤其患高血压者,做好血压监控,注意天 气变化,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戒烟限酒等保健工作,可以 有效地防控脑出血的发生参考文献1王保成,姜晓东,胡开敏,等.脑微出血与脑出血[J]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8: 423-426.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21.3杨荣卫,刘金金,吴裕臣,等•气候变化与脑血管病[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 521-524.4濮月华,柴锡庆,赵性泉,等.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平 价[M].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751-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