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铁路轨道无缝线路盈利放散锁定作业标准.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万****
  • 文档编号:144014989
  • 上传时间:2020-09-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1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铁路轨道无缝线路盈利放散锁定作业标准1.1 施工范围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1.2 作业准备1.2.1 线路锁定前应掌握当地轨温变化规律,根据作业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线路的最佳施工时间1.2.2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和技能培训1.2.3 根据施工需要配齐各种施工设备及检验检测量具1.3 技术要求1.3.1 严格按照不同等级线路的施工规范及验标进行施工1.3.2 机械操作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操作,司机必须取得相关的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违章操作1.3.3 在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技术交底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组织施工,根据工期要求安排人员劳力的调配1.3.4 工程材料检验标准(1) 位移观测桩式样、规格和材质应符合施工图要求2) 钢轨扣配件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施工图及产品标准规定1.3.5 过程控制标准(1) 无缝线路锁定应具备以下条件:a 按施工图要求已设置位移观测桩b 施工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以下时施工2)无缝线路实际锁定轨温应控制在施工图锁定轨温范围内3)无缝线路锁定时必须准确确定并记录锁定轨温相邻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3℃,同一区间内的单元轨节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应大于10℃。

      4)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10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5)胶垫应方正无缺损,扣件安装齐全,扣压力符合施工图要求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4.1 施工程序首先根据当地的最低、最高轨温、当地轨温变化规律,根据作业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线路的最佳施工时间,结合锁定施工时的轨温,选择应力放散的方法1.4.2 工艺流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9-1所示滚筒法放散应力拆除扣件,安放滚筒测量轨温轨温是否在锁定轨温范围钢轨拉伸法放散应力撞轨放散应力应力放散均匀拆除滚筒,钢轨落槽上紧扣件,锁定线路设置位移观测标志是否是否图4.9-1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施工工艺流程图1.5 施工要求1.5.1 施工准备(1) 应力放散施工准备包括选择作业时间、测量轨温、安装撞轨器、安装拉伸器、分散作业人员及工具等作业人员应均匀分布在单元轨节长度范围内,一般分6个小组,每组负责200—300m线路的拆上扣件、垫取滚筒、撞轨、钢轨位移观测等工作2) 应力放散作业时,应根据量测轨温判断,当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当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拉伸放散法”。

      1.5.2 滚筒放散法(1) 计算放散量:放散量按下列公式计算:ΔL=αL(TSS-TP)式中ΔL——放散量(mm);α——钢轨钢的线膨胀系数,=11.8*10-6/℃;L——单元轨节长度(mm);TSS——实际锁定轨温(℃);TP——铺轨时的平均轨温(铺轨时每300m一个轨温值,取各轨温平均值)a 当实际锁定轨温低于铺轨平均轨温时,ΔL为负值,即放散后单元轨节要短一截,此时需要准备相应的短轨,放在单元轨节的未锁定端,作临时连接用b 当实际锁定轨温高于铺设平均轨温时,放散后则需锯轨2) 在单元轨节两端及中间每隔150m左右设一个应力放散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在应力放散过程中相对于轨枕的移动量观测点可设在轨底上表面或轨腰上3) 解除本单元轨节和与之焊连得无缝线路末端25—75m范围内的所有扣件约束4) 用起道机抬起钢轨,每隔15—20根轨枕在轨底放入一个滚筒,使得轨底高出橡胶垫20mm,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当实际锁定轨温高于铺轨平均轨温时在单元轨节的末端30m范围内,每隔5m放置一个逐渐垫高的滚筒,使末端轨底高出橡胶垫180mm5) 直线上每隔350—400m、曲线及向上坡方向放散时每隔300m设一个撞轨点。

      6) 用撞轨器撞击钢轨,同时观测各点的位移量变化情况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且各点位移变化均匀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7) 确认单元长轨应力放散完毕后,若需锯轨则按锯轨操作程序锯轨,要求轨端不垂直不大于0.8mm8) 撤掉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有错位者纠正9) 将作业人员均布在进行应力放散长轨范围内,测量并记录开始紧扣件时的轨温,同时进行紧扣件作业,每隔两根紧一根,无缝线路尾端25—75m范围内的扣件全部紧完,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轨缝处仍用20mm左右的薄轨头片衬垫,以保持轨缝为252mm)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记录此时轨温为结束时轨温,同时继续紧完其余全部扣件10) 计算锁定作业开始于结束时的平均轨温为实际锁定轨温,记录在案同时在位移观测桩和轨腰(或轨底上表面)相对应处,作出清晰地、规范的记号1.5.3 拉伸放散法(综合放散法)(1) 计算拉伸量:长轨拉伸量按以下公式计算:ΔL=αL(TSS-Td)式中ΔL——拉伸量(mm);α——钢轨钢的线膨胀系数,=11.8*10-6/℃;L——单元轨节长度(mm);TSS——实际锁定轨温(℃);TP——锁定作业当时实测轨温(℃)。

      2) 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其作业程序同滚筒放散法,单元轨节的末端无需抬高180mm,轨底高出橡胶垫20mm即可3) 在各观测点上作出拉伸位移的零点标记4) 测量长轨尾端与下一个单元轨节端之间的距离,扣除应留的轨缝宽度后,与计算的拉伸量对比,以最终确定锯轨量,并按锯轨的操作程序锯轨,轨端不垂直度小于0.8mmLj=ΔL-Lz+L+Lj——锯轨量;ΔL——计算拉伸量;Lz——长轨处于自由状态时,长轨尾端与下一个单元轨节轨端之距离;Lf——预留轨缝量5) 安装拉轨器,利用拉轨器和撞轨器共同作用,拉伸钢轨,同时观测各观测点拉伸位移的变化情况拉伸量达到预定长度后,通知各观测点作出记号此时撞轨器仍然继续作业,当各观测点在所做记号处出现反弹量(应力放散已均匀)停止撞轨,拉轨器保压,在锁定作业完成前不得因拉轨器的失压使轨端出现位移6) 撤除撞轨器及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有错位者纠正7) 将作业人员均布在进行应力放散长轨范围内,测量并记录开始紧扣件时的轨温,同时进行紧扣件作业,每隔两根紧固一根,无缝线路尾端25—75m范围内的扣件全部紧完,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轨缝处仍用20mm左右的薄轨头片衬垫,以保持轨缝为252mm)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继续紧完其余全部扣件8) 撤除拉伸器,复核长轨实际拉伸长度,换算出对应的实际锁定轨温值,该值若在计划锁定轨温范围内,则确认为实际锁定轨温,填入表内否则锁定工作重新返工9) 作业过程中应及时填写《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记录》表1.5.4 设置位移观测标志(1) 在单元轨节的末端设临时位移观测零点,以观测钢轨末端位移回弹量,在放散下一根单元轨节时此点必须归零2) 设置正式位移观测桩零点标记在位移观测桩与轨头外侧相对应处,作出清晰地、规范的标记,对现场位移观测桩编号标识3) 位移观测桩应按施工图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4) 位移观测桩也可利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基础(杆)、线路基桩或其他固定建筑物上设置1.6 劳动组织1.6.1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1.6.2 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队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兼职安全员1~2人焊接操作人员3人工班长3~5人指挥卸料人员2人技术、质检、试验人员4~6人线路工、普工5~10人说明:表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1.7 材料要求原材料均符合国标及铁道部标准1.8 设备机具配置序号名称型号数量1锯轨机HC3554台2液压钢轨拉伸器TR753台3撞轨器8套4液压起拨道机12台5钻孔机2台6工具车1辆7平板车2辆8水平仪1台9滚筒φ20mm300个1.9 质量控制(1) 位移观测桩应设置齐全、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破坏2) 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线路,使其符合施工图要求,并应该实际锁定轨温及时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和位移观测标记a 实际锁定轨温超出施工图锁定轨温范围b 位移观测桩处相对位移换算轨温加上原锁定轨温超出施工图锁定轨温允许范围c 因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改变了原锁定轨温,使之超出施工图锁定轨温范围d 施工时因故未按施工图锁定轨温锁定线路1.10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1.10.1 施工安全(1) 防护员要坚守岗位,随时注意工程列车动向,及时树立好防护牌2) 拆扣件时注意防止弹条砸飞伤人3) 垫滚筒时为防止钢轨倾斜或滑落,应在钢轨两侧用两台压机同时打起钢轨,落滚筒时严禁压机突然卸载4) 上扣件时每两人之间要间隔3根轨枕的距离,且人要站在扳手的一侧,防止互相碰伤5) 撞轨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撞块飞出伤人。

      6) 锯轨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方可作业,锯轨机正前方严禁站人7) 平板车路上停放必须打好止轮器,防止溜车1.10.2 环境保护(1) 施工现场宜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规定对现场进行环境管理2)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物和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的现场法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3) 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的存放必须规范、有序4) 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5)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扰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