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家口市高家营镇大囫囵城址调查与研究.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248932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家口市高家营镇大 究城址调查与研赵文慧宋薇薇刘俊王海渤海大学历史学系摘要:大囫阁城址在规模和形制上虽难以满足其成为县治级城邑的要求,但由于修筑 在“三岔口”式的交通要冲地带而成为具有较为突出的候望预警功能的障城该 城址所在地在两汉时期属幽州上芥郡,见证了匈奴和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南 下“寇掠”,是两汉对外攻防体系上的重要一环;辽金时期分属丙京道归化州和 西京路宣德州,交通战略地位依然突出,蒙金之间著名的“野狐岭战役”便发 生在其附近,在和平环境下,该城址还曾对北方民族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作出贡 献,是汉朝宁城“互市”和契丹羊城“市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査并研宂 大囫囵城址,利于探索张家口地区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的特质,进而准确定位张 家U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关键词: 大囫囵城址;三岔口;障城;战略地位;作者简介:赵文慧(1989-),女,河南安阳人,渤海大学历史学系专门史专业 在读硕士研宄生,主要研宄方向为秦汉史作者简介:王海(1981-),男,河北秦皇岛人,渤海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历 史学博士,主要研宄方向为秦汉史及东北地方史收稿日期:2017-05-29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ZS024)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own Site of Dahulun in Gaojiaying Town of ZhangjiakouZHAO Wen-hui SONG Wei-wei LIU Jun WANG Hai Department of History, Bohai University;Abstract:The seale and shape of the town site of Dahulun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eing the city of county jurisdiction. However, because of its position in the transport hub,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t with a warning function. The town site belongs to Shanggu Prefecture of Youzhou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reign defense of the two dynasties. In the Liao and Jin Dynasties, it respectively belongs to Guihua and Xuandc and occupies a strategic position of transportation, where the famous Yehuling Battle between Meng and the Jin Dynasty takes place. In the peaceful times, this town site contributes to the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al i ties in the north.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own site of Dahulun help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ies in Zhangjiakou, thus properly deciding the position of Zhangjiakou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Keyword:the town site of Dahulun; the crossroad; fort; strategic position;Received: 2017-05-29张家口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存留下一批古代城邑遗址,位于崇礼区高家r之音转。

      库伦”和 “土围子、城池”的意思, 人网囵”其实就是人围 (以十*简称《图集》)有营镇的大囫囵城址即为其一囫囵,是“库伦”或“囿G“囫阃”是很古老的词汇,突厥语和蒙古语都使用,是 凡是有围子的聚居区都有可能使用这样的名字所以,1 场和大城池的意思该城址的概况在《文物地图集》 所记载:大囫囵城址,属汉、辽金时期,系县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调查发现,城址平 面呈不规则六边形,南北长约250m,东丙宽约200m城垣夯土筑成,残高6m 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红陶素面或绳纹罐、盆等残片LQ侯仁之对城市历史地理研宄颇有建树,曾指出:城址的确立,是一定区域内多种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区域特征 在城市问题上的一种表现城市本身一些较为深刻的地理学特征,往往与城市位 置密切相连这些特征不仅在城市最初形成的时候便开始显示并发生影响,而且 往往保持在城市后来的发展中,成为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2] 刘庆柱对已发现的周长在2 500m以内的约40座一般汉代县城址进行统计,发现 这些城址绝大多数分布在汉王朝北部边疆m由《图集》记载的大囫囵城址规 模可知,其周长应在千米左右,具备汉代“北边”郡下辖县邑的规模辽金吋期, 大囫阁城址得以修缮沿用。

      可见,该城址蕴含着侯仁之所说的那种“保持在城市 后来的发展中”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东四”此外,城址形状特殊,呈不规则六 边形,在迄今发现的汉和辽金时期的城址中十分罕见,另据卫星图显示,该城 址保存程度较为完好,这些都使得对大囫囵城址的实地踏察具有必要性一、大城址与其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大囫阁城址位于张家门市崇礼区高家营镇乌拉哈达村以西200 m的三级台地上 (E114 56,N40 53),其四南距张家口市区约10km,东北距崇礼城区约 39km,北距驿马图乡约35km大囫囵城址处于崇山峻岭的伍围之中,丙部和南部山脉海拔较高,东北方向为 海拔较低的浅山丘陵区,在城址的西侧和南侧有“西沟河”和“东沟河”,分 别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流经该地,两河在城址西南约1. 5km处汇合,称为“淸 水河”,向南流经今张家口市区沿河所形成的河谷道即为张家口市区与崇礼区 和驿马图乡等地沟通往来的媒介,今S242和X406 (即俗称的张崇公路)从大囫 囵城址以南经过,见图1阁1大囫囵城址与其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示意阁 下载原阁二、城址考察概况与城址性质蠡测大囫囵城址现仅存有夯土城垣,保存情况不甚理想,城址内地势北高南低,海 拔9272m。

      城垣有豁门7处,从南边顺时针依次排列,分别编号为11广117,宽 度不等据实测,城址周回约375 m,H3〜H6的直线距离为113m,H2〜H5的直线 距离为106m,与《图集》所载“南北长约250 m、东西宽约200m”有较大出入 这是因为城址木身为不规则六边形,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东墙、丙墙、南墙和北 墙因此,《图集》所谓的“南北长”和“东西宽”并不严谨城址南侧的台地 上与城址A种满Y耐旱经济作物 沙棘踏遍城址内外,仅在H3外侧的杂草丛中发现一些散落的汉和辽金时期的绳纹罐 和盆等残片,与《图集》所载“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红陶素面或绳纹罐、盆等 残片”相符除此之外,在其他地方基木不见明显的历史文化遗存因此,对于 7处豁门的细致调查(确定当时门址所在)便成为接下来的主要工作Hl、H2、H4和H6两侧断面呈不规则状,夯层难辨,推测应为墙体倒塌所致H4 所在城墙残高6m左右,与《图集》所载“残高6m”相吻合H4以北不远为一处 断崖,其形成应与城址西南方烧砖厂的取土有关113宽4. 93m,残高2. 75m,两侧断面垂直,穷层清晰可见,宽度为17~27cm不等, 正对今张家口市区的方向,清水河谷道及市区北部的楼宇清晰可见。

      町宽屯日^残高3m,两侧断面垂直,夯层亦清晰可见,夯层宽度与H3和近,正对的东南方向即今高家营镇所在之宽谷,张崇公路清晰可见H5两侧断面亦成不规则状,以南不远有现代水渠1处,已干涸H5内外两侧有 延至地面的缓坡,在缓坡顶端建有现代信号塔1座可见,缓坡处应为整个城址 的制高点所在鉴于H3与H7断面垂直,夯层明确,且视野颇佳,可清晰俯瞰通往今张家口市区 和崇礼区的道路,故推测其为当时城门的可能性较大H5内外的缓坡为整个城址的制高点,而同为城垣坍塌所致的Hl、H2、H4和H6 内外地面平整,并无类似缓坡的存在站在缓坡上四望,城址周边的自然和人文 地理环境一览无余,故而推测H5处当时很可能建有类似望楼的高大建筑物,缓 坡应为该建筑物坍塌所形成徐龙国将北方长城沿线地带的秦汉边城按规模分为3类:“第一类规模一般较大, 城址长宽在600〜2 000m之间,面积在40万m,周长约3 000m以上,这类城址 有些为重要县城,多数应为郡治所在地;第二类长宽在40(T600m之间,面积 16〜36万m,这类城址大致属秦汉时期的县城;第三类长宽在300〜400m,面积在 10~16万m,有的甚至不到10万m,这类城址一部分是交通要冲上的重要城邑, 或大型障城,有的还是当时都尉治所在地,另一部分则是当时的县城。

      HI大 I勿I囵城址的周长仅375m左右,距徐龙国所言的第三类城址的规模还相差其远 此外,城址周围只发现Y普通的泥质灰陶、绳纹罐和盆等残片,并没有发现类似 瓦当、板瓦和筒瓦等高规格的建筑材料,可知该城址的级别不高,很难将其定性 为当时县治级别的城邑《史记正义》引顾胤云曰:“鄣,山中小城亭,候望所居也 [5]2961大囫 囵城址处于崇山峻岭的围之中,其规模乂远不及当时县治级别城邑的标准, 总体来看具有“山中小城”的特点有学者研究阴山障城的特点,认为“障城比 边城的规模小,大致边长在200m之内”,并指出“构筑的险要性”是其特点之 一[6]36-38大囫囵城址亦筑于阴山之中,虽呈不规则六边形,但其边长肯定 “在200 m之内”:城址建于今张家口市区以北山地中的交通要冲之处,利用坐 落于3级台地上居高临下的“地利”和东南及丙南向的城门,城址周边的一切 情况可谓“尽在掌握”,城址具备较为突出的候望预警功能,也充分体现出 “构筑的险要性”因此,大囫囵城址很可能为当时的障城,为张家门南部盆地 一带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三、城址在张家口古代交通战略上的地位张家口地区位于中原、漠北和东北地域的接合部,呈现出“三岔口”式的交通地 理面貌。

      张家U地区也是上古吋期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东北方的辽西地区“红 山文化一夏家店下层文化”,西南方的“仰韶文化一夏商文化”,西方的“河 套地区新石器文化一青铜文化”)交融的“三岔口” m而大囫囵城址恰是对 张家口地区“三岔口”式的交通形势与文化交融特质的极好微观诠释正如该文第一部分图文所示,大囫囵城址丙南连张家U市区,北通张北草原,东北可达崇礼区该城址级别不高,规模不人,但在张家口地区古代交通战略上 却曾发挥丫不小的作用城址以南(今张家门市区)于汉代建有“广宁”县治, 该县属汉幽州上谷郡m史籍中经常可见北方游牧民族“入寇”上谷郡,汉朝 军队由此出击的记载如: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9] 170元狩元年(前122年),匈奴入上谷,杀数百人[9]175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夏,浼阳乌桓与右北平胡千余寇代郡、上谷 [10]2983o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秋,代郡鲜卑万余骑遂穿塞入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