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 莲 说(可编辑).docx

45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9791043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36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 莲 说第一篇:爱 莲 说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全文翻译: ①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的感慨,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表示舒缓语气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6.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7.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8.噫!菊之爱 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9.宜乎众矣 宜乎,当然 宜,应当 10.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11.亚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 12.自李唐来 自,从 13.香远益清 益,更加 14.予谓菊 谓,认为 15.陶后鲜有闻 鲜,少 文章结构: 第①段:描写莲的高洁品质,抒发喜爱之情 A.含蓄说明爱的花不同,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B.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品格 第②段:点明莲的比喻义,归结全篇主旨 A.评价三种花 B.嘲讽、批判世风,表达志洁行廉的操守 中心思想: 本文以莲花自比,通过描写莲花,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写作特点: ⒈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它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因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予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既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也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 ⒉巧妙地运用衬托和比喻。

      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衬托,一正衬,一反衬,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的形象,“形”“神”兼备,既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格浑然一体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写她“中通外直”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芬芳,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的心志的写照,寄寓了的理想和情操 ⒊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骈句是指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包括排比句,如“菊„„牡丹„„莲„„”骈句之外,统称散句二者交错运用,读之铿锵悦耳,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 成语积累: 不蔓不枝:指莲茎直而无分枝蔓生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相关对联: ⒈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 ⒉喜竹哪独清郑燮;爱莲岂止宋濂溪 ⒊香远益清敦颐品性;中通外直茂叔德行。

      用原文回答问题(按要求默写):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文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文中写“莲”的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本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描写莲的体态香气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8.我们常引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处坏环境却能保持纯洁的品质,这句话是:出淤泥而不染 9.《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文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11.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2.生活中感叹知己者少,我们常引用《爱莲说》中的我一句话是:同予者何人? 1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文中用莲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文中写莲的高洁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16.文中写莲的质朴的句子是:濯清涟而不妖 17.文中写莲的正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文中写莲的芳香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9.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0.文中比喻君子有庄重的仪表,令人敬爱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黄巢在《题菊花》中写道:“蕊寒香冷蝶难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写到的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的句子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3.在形容人气质清高,令人敬重不敢轻侮时,我们可以引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 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4.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处在黑暗社会污浊的政治环境中,但始终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爱莲说》中一句话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25.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6.写出《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7.从正面上映衬莲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28.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1.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2.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33.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4.用哪句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并暗示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经典题粹: 1.从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 2.第①段中,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反衬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下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4.“独爱莲”和“独爱菊”中的“独”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态度? “独爱莲”表现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独爱菊”表现陶渊明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同时也表现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也不相同 5.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6.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那么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7.“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是哪篇?与“鲜有闻”的“鲜”构成反义的词是哪个? 陶渊明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表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庄重而高雅 9.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0.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 11.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象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俞寒塘这首诗歌颂哪种花?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找出描写此种花的诗句,写在下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是荷花别样红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试从《爱莲说》中找一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是怎样体现的?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14.写莲的目的是什么?写牡丹呢? 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起反衬作用,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5.举例说明第②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反问:同予者何人 ⑵排比: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比喻:莲,花之君子者也 ⑷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对偶和拟人 1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那种观点,谈谈你的想法 (此题为主观题,择好角度,阐述理由充分,语言要流畅 18.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主观感受题答案自拟 20.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案自拟 2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单单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