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偷逃税探究文献综述.doc
6页个人偷逃税探究文献综述【摘要】偷逃税行为,尤其是个人偷逃税行为一 直是世界各国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减少个人的偷逃税行 为、提高个人的纳税遵从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讨论的热点 话题关于个人偷逃税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 几方面来研究第一,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期望 效用最大化偷逃税模型A-S模型这也是整个偷逃税模型研 究的基石;第二,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引入了前景理论对 个人偷逃税行为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偷逃税;A-S模型;前景理论一、国外研究现状1、A-S模型现代偷逃税研究的开山鼻祖当属Allingham和 Sandmo (1972)在 Becker (1968)对犯罪经济学和 Mossin (1968)等对风险、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偷逃 税模型的根基一一著名的假设完全理性人的期望效用最大 化偷逃税模型(A-S模型)模型假设处罚的比例是基于未 申报的收入额,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模型得到如下 结论:第一,当处罚率和稽查率增加时,人们会增加纳税申 报额,那也就意味着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第二,个 人收入的变化对纳税人的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纳 税人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递减的,当人们的收入总额增加 时,人们更倾向于从事有风险的活动,继而减少自己的纳税 申报额。
第三,税率对纳税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税 率增加时,更高的税额使人们的收入减少,收入效应会减少 人们未申报纳税的收入额,即收入效应是负的;但从另一方 面来看,替代效应会促使人们增加自己未申报纳税的收入 额,从而带来正的替代效应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 使得税率对纳税申报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Yitzhaki (1974)对经典的A-S模型的假设进行了修 改,假设处罚率是基于逃税额的比例,同样根据期望效用最 大化的原则,此模型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即随着税率的增加, 人们会增加纳税申报额,减少逃税额,提高纳税遵从度在 Yitzhaki的模型中,由于处罚率是基于逃税额的,替代效 应就消失了,而负的收入效应使得随着税率的增加人们会减 少逃税额,提高纳税遵从度但是这一结论却与人们现实生 活的直觉相违背一般来说,较高的边际税率会增加人们的 逃税额,因为逃税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2、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 (1979)认为个人在风险及不确 定性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期望效用理论的基本 原理是不相符的,为了弥补期望效用理论在解释个人选择行 为特征中的缺憾,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论。
他们发现了确定性效应即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 率性结果,孤立效应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 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和反射效 应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 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此外,国外已有不少学者运用前景理论来分析偷逃税问 题Bernasconi和Zanardi (2004)运用累积前景理论来 分析偷逃税问题其设立一个一般的参考点纳税人处于两 种状态,没被稽查到和被稽查到在他们的假定中,纳税人 处于相对于参考点的收益和损失两种情况Kanbur (2004) 将前景理论的原则分别纳入个体和政府的决策行为中,探讨 了收入不确定时道德风险下的最优税制理论以人均收入水 平为参考点进行分析,如果代理人的损失厌恶程度足够大, 大到和委托人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当,那么“随机型”税收机 制对于低收入而言是最优的如果委托人的损失厌恶程度超 过了代理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最优边际税率将是风险厌恶和 损失厌恶的一个函数Dhami和al-Nowaihi (2006)则比 较全面的研究了传统的基于期望理论逃税分析与基于前景 理论的偷税研究二、国内研究现状1、概述近年来,偷逃税问题以及前景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国内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 位的研究和探讨,国内对偷逃税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但主要还是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消化,如耿军会(2008)在 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行贿对稽查概率的影 响,对模型进行了扩大,指出收受贿赂会造成中国税收更大 规模的流失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对我国个人所 得税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罗光(2007)将税收遵从成本 引入了偷逃税模型,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理,得出随着税 收遵从成本的提高,会导致税收申报收入的减少,并对如何 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出了若干的建议,从而来提高个人的纳 税遵从度郝春虹(2006)以我国先行税制为框架对传统偷 逃税理论进行了修正,分别从税率、处罚率、偷逃税种、完 全的理性人四个方面分别修正了传统的偷逃税模型,尤其在 税率方面,针对我国工薪所得中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将固 定比例税率变为平均税率,发现申报收入会随着平均税率的 升高先降低后升高2、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研究陈平路在A-S模型框架下,摒弃完全理性假设,基于累 计前景理论即CPT建立个人偷逃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区分 个人固定收入和非固定收入,并确定了社会耻辱的一个临界 点,大于该值则人们倾向申报全部收入,在此基础上分别讨 论在不同性质收入下的个人偷逃税行为,合理的解释了纳税 人的行为。
由此得出了羞耻感与偷逃税行为的关系:一、羞 耻感的增加会降低减少偷逃税情况发生,羞耻感适中则会产 生固定收入与非固定收入申报不同的情况,当羞耻感达到一 定程度人们会自发杜绝偷逃税的发生;二、羞耻感适中的社 会,税率因素自纳税人权衡逃税与否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随着税率的提高纳税人对非固定收入的瞒报会更加青 睐,偷逃税的情况越发严重;三、羞耻感适中的社会,随着 稽查率的提高,纳税人对收入趋于如实申报,但当人们足够 自律时,过度的监管则会适得其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参考文献:[1] 陈平路.基于行为经济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J].财贸经济,2007 (11)[2] 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