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
221页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1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四大问题1)1) 稳定物价2)2) 充分就业3) 平衡国际收支4)4) 持续经济增长1.2. 宏观经济学要平衡的四个市场1) 产品市场2) 货币市场3) 劳动力市场4) 国际市场第二节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1. 理论是建立模型1) 1) 内生变量2) 外生变量 Qd= D(P,Y) QS= S(P,Pm)P0QDSE0P0Q0E1P1Q12.2. 模型的多样性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市场出清伸缩性粘性4. 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一节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 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或附加价值总和 1. 收入,支出和循环流程家庭企业生产要素物品与劳务收入(GDP)支出(GDP)总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总支出4.2.计算GDP的一些规则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A)二手货B)存货C)C)住房服务与其他估算5.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6.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n2001年A国的GDP是1000亿美元n2001年A国的GDP是995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7.4. GDPGDP平减指数GDP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5. 实际GDP的环比加权衡量6.6.支出的组成部分Y = C + I + G +NX1)1) 消费C2) 投资I3) 政府购买G4) 净出口NX8.7.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n1)最终产品(Final goods)n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说是本期产品中不在同期内由其他企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n 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n 目前尚不能用作消费,投资或出口的产品,或指本期产品中已被其他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产品 n3) 劳务(Services)n 向社会提供的非物质产品的服务,如金融、保险、娱乐、咨询等9.8.国民生产总值 和国内生产 总值n1)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n2)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10.n9、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n10、人均GDP和潜在的GDP (Potential GDP)n11、流量(flow)和存量(stock) 1)流量指变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动的数值 2)存量指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数值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于存量之中11.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最终产品法(支出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的 GDP=C+I+G+(EX-IM)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支出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 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折旧 12. 部门法n 一块面包的GDP的部门法核算 生产部门农资公司(种子化肥) 农场(种小麦)面粉厂(磨面粉)面包厂(烤面包)批发商(批发)零售商(销售)合计市场价值(元)附加价值(元)0.100.200.350.550.751.000.100.100.150.200.200.25 1.00 2.9513.3.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又称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的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内生产净值(NDP)n NDP = GDP - 资本折旧14. 3.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n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4.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n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 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n PDI = PI - 个人所得税15.第四节 衡量生活费用: 消费物价指数1. 一蓝子物品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CPI) (ConsumerPrice Index)CPI=(∑Pit•Qit/∑Pio•Qit)x100i:某种产品或劳务, n:若干种产品或劳务,t:当期, o:基期,P:价格,Q:产量。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16.2. CPICPI与GDPGDP平减指数3. 衡量失业:失业率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n奥 肯 定 理 : GDP每 增 加 3%, 失 业 率 大 约 下降1个百分点17.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n C + I = Y = C + Sn I = S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n C + I + G = Y = C + S + (TA-TR)n I + G = S + Tn I = S + (T-G)n ( T=TA-TR)n T:为净税收, TA:为总税收,TR:为转移支付. 第一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程18.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家 庭企 业金融机构CYSI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生产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 C + S = Y = C + I总收入总支出储蓄投资19.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家 庭企 业金融机构 政 府TRGCYSITA1TA2C+S+(TA-TR)= Y = C+I+G总收入总支出20.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政府家庭金融机构企业国际市场SICYTATA2EXIM C+S+(TA-TR)= Y = C+I+G+(EX-IM)1总收入总支出TRG21.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 储蓄投资恒等式n C+I+G+(EX-IM)=Y=C+S+(TA-TR)n C+I+G+NX = Y = C+S+Tn I+G+NX = S+Tn (NX为净出口,T为净税收.)n I = S +(T-G)+(IM-EX) 22.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府支出等n W = JnS + TA + IM + = I + G +EX +TR 23.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n W > J,国民经济收缩n W < J,国民经济扩张n W = J,国民经济均衡24.第二节 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的总生产1.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企业家的才能土地2. 生产函数Y = F ( K, L)规模收益不变: zY = F (zK, zL)3. 物品与劳务的供给Y = F ( K, L )25.第三节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1. 要素价格w.r.R.п0QDS2. 竞争性企业所面临的决策利润 = 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PY WLRK=P (K,L)WLRK26.3. 企业的要素需求1)劳动的边际产量(MPL)MPLF( K, L+1)F(K,L)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3)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MPL=W/P4)从资本的边际产量到资本需求MPK=R/P27.4. 国民收入的划分经济利润(Π)= Y (MPL L) (MPK K)Y= (MPL • L) + (MPK• K) +Π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那么:nY= F(K,L) = (MPL • L) + (MPK• K)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会计利润=经济利润+(MPK • K)28.一.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1. 定义:n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2.公式: C = a + β(Yd) a:自发性消费 , β:MPC ,Yd:可支配收入 3.平 均 消 费 倾 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第四节 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Y = C+ I + G +NX29. APC = C/Yd APC = 1 (温饱型) APC > 1 (贫困型) APC < 1 (小康型) Yd↑→ APC↓n4.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每改变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量的改变量n MPC = ΔC/ΔYd = β ( 0 <β< 1)30.5.消费函数曲线C0YdC=YdC=a+β(Yd)EAPC>1APC=1APC<1Yd0 a-S+S31.n6. 消费函数:n C = a +βTR –βT0+β(1-t)Yn Yd =Y-TA+TR (TA=T0+tY)n (TA:总税,T0:定额税,t:边际税率)n = (1-t)Y+TR-T0n C = a +βYdnβ(1-t)=ΔC/ΔY,为国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32.二、 储蓄函数(Save function) 1. 定义: 表示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公式: S = Yd – C = Yd –(a+βYd) = - a +(1-β)Yd 3. 平均储蓄倾向(APS) 表示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量 APS = S/Yd33. 4. 边际储蓄倾向(MPS) 表示每改变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致的储蓄量的改变量 MPS = ΔS/ΔYd = 1-β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n APC + APS = 1 , MPC + MPS = 1 n APC > MPC , APS < MPS 非线性时,随Yd的增加APC和MPC下降, APS 和MPS提高3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CS0a-aEYdYd0-s-s+s+sC=a+β(Yd)S=-a+(1-β)YdAPC>1APC=1APC<1APS<0APS=0APS>0ΔYdΔSΔCΔS35.非线性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0a-aC SC=YYC=f(Y)S=f(Y)C曲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为APCC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MPCS曲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为APSS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为MPSMPS>APS MPC γ=ΔIM/ΔY四. 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需求 1. 投资: I = i 2. 政府购买: G = g 3. 出口: EX = x37.Y = C(Y-T) + I(r) + G五.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经济产出的供求六. 金融市场均衡: 可贷资金的供求( Y – T – C ) + ( T – G ) = I 私人储蓄 + 公共储蓄 = 投资Y – C ( Y – T ) – G = I(r) S = I(r)r0I,SSI(r)r038.七.储蓄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影响1) 政府购买的增加r0I,SS1I(r)r1S2r22) 税收减少八.投资需求的变动r0I.SSI1r1I2r2r0I.SS(r)I1r1I1I2r2I239.第4章 经济增长 I (索洛增长模型)第一节 资本积累1. 物品的供求 1) 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Y = F ( K, L )Y/L = F (K/L, L/L ) = F ( K/L, 1 )y = f ( k )y0ky = f ( k )1MPKMPK = f(k+1)-f(k)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40.2)物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y = c +i c = ( 1 –s ) yy= (1-s)y+ii = sy (人均投资等于人均储蓄)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i = sf(k)y = c + if(k)=(1-s)f(k) + sf(k)y0ky=f(k)i =sf(k)icy41.资本存量变动=投资-折旧Δk=i-δk( δ折旧率)y0kδk当Δk=0,即i=δk时,经济处稳定状态,k称为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i>δki=sf(k)•ki=δk k1k2i<δk42.3. 向稳定状态接近: 一个数字例子Y =K L½ ½Y L=K L½½LYL=( )KL½y = k½n假设:y=k,½s=0.3 ,δ=0.1,初始资本k=4.0于是:k=4.000y=2.000c = y(1-s) = 1.400i=y-c=0.600δk=0.1 4.00=0.400Δk=i- δk=0.600-0.400=0.200(P.79)43.n又由于:Δk=sf(k) - δk0=sf(k* ) – δk*k* f(k* )=sδk*(k*)1/2=0.30.1所以:k*=944.4. 储蓄如何影响增长 储蓄率(s)的提高增加了投资,从而引起资本存量向新稳定状态增加i ,δk0kδkS1f(k)k*S2f(k)k*45.第二节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1.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值(k)称为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k*g)c = y - ic* = f(k*) – δk*MPK= δy*, δk*,i*0k*δky*=f(k*)}c*gk*gsgf(k*)}i*gsg 是唯一的达到黄金规则水平k*g的正确储蓄率。 46.2. 确定黄金规则稳定状态: 一个数字例子ny=k1/2nk*/f(k*) = s/δnk*/k*1/2= s/0.1nk* = 100 s2 s k* y* δk* c* mpk mpk- δ0.5 25 5.0 2.5 2.5 0.100 0.000 47.3. 向黄金规则稳定的过渡n从资本太多开始y0tt0ci 在t 0时s下降引起c立即增加,而i等量减少,随之k.y.c.i同时减少n从资本太少开始0 tyt0ci 在t 0时s提高引起c立即减少,而i等量增加,随之k.y.c.i同时增加48.第三节 人口增长n1. 人口增长时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变动=投资-折旧 新工人资本Δk=i-(δ+n)ki,δk0k(δ+n)ki=sf(k)k*49.2. 人口增长的影响i,δk0k(δ+n1)ki=sf(k)k*1(δ+n2)kk*2人口增长影响决定黄金规则(消费最大化)资本水平的标准c* = f(k*) - (δ+n)k*MPK= δ+n 或 MPK-δ=n50.第5章 经济增长II第一节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n1.劳动效率Y = F ( K. E×L )n2.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Δk=i-(δ+n+g)ki,(δ+n+g)k0k(=K/EL)(δ+n+g)ki=sf(k)k* 在稳态状态时,投资sf(k)正好抵消折旧,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引起的k的减少。 51.n3.技术进步的影响c* = f(k*) - (δ+n+g)k*MPK= δ+n+g 或 MPK-δ=n+g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定义为使每个效率工人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第二节 促进增长的政策n1.评价储蓄率 当MPK-δ=n+g时, 经济处黄金规则稳态; 当MPK-δ>n+g时,提高储蓄率将达到更高消费的稳定状态; 当MPK-δ 2.失业的经济损失(奥肯定理)n奥肯法则: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 下降1个百分点56.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 n一. 均衡的国民收入n AD = C + I + G +(EX –IM)n=a+βTR-βT0+β(1-t)Y+i+g+x-m-γYn设:A0 = a+βTR-βT0+i+g+x-mn称作自发性总需求或自发性总开支nAD = A0 + [β(1-t)-γ]Yn 其中:β(1-t)-γ= ΔAD/ΔY,称国民收入边际需求57.n YE =AS= ADn YE = A0 + [β(1-t)-γ]YEn YE = A0/{1- [β(1-t)-γ]}n (两部门至四部门)n AD > AS ,供不应求 ,国民收入扩张(J>W)n AD < AS ,供过于求 ,国民收入收缩(J n2. 公式:nK = ΔYE/ΔA0=dYE/dA0nK = 1/{1- [β(1-t)-γ]}n (两部门至四部门)62.n 3. 各种乘数n 1) KI = 1/{1- [β(1-t)-γ]}n 2) KG = 1/{1- [β(1-t)-γ]}n 3) KR = β/{1- [β(1-t)-γ]}n 4) KT = -β/{1- [β(1-t)-γ]}n 5) KB = KG –(-KT)n = (1-β)/{1- [β(1-t)-γ]}n 6) KM = -1 /{1- [β(1-t)-γ]}n 4. 双刃剑63.第10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总需求(I) n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n 一、 实际利率与投资 n I = e –dr = I(r) (e表示利率为零时的投资量, 称自主投资 d 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r 表示利率) 64.n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n 1. 资本边际效率n 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n 2. 公式:n R0 = Rn/(1+r)nnR=R1/(1+r)+R2/(1+r)2… +Rn/(1+r)n+J/(1+r)nn (R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1,R2, ,Rn价格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时的报废价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65.三、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四、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r0IMEIMECr0r1I0(I)66.第二节 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n一. IS曲线及其推导n 1. 定义: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点的轨迹,或表示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关系n IS: Y = f(r)67.n2. IS曲线的产生n I(r) = S(y)n r↑→I↓→S↓→y↓n y↑→S↑→I↑→r↓n3. IS曲线的函数式n Y = C + I , C = a +βY , I = e – drn 于是得: Y = a + e+βY – dr n r = (a+e)/d – (1-β)Y/dn Y = (a+e-dr)/(1-β)68.4. IS曲线的推导rII(r)SI=S0YS(Y)ISr0r1I0I1S0S1Y0Y1I1=S1I0=S0ab69.n二、IS曲线的斜率n1. 如果d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 n2. 如果β值较大, 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70.IS曲线的斜率r0YISISr0r1ΔrΔYΔY71.n三、 IS曲线的移动n 1.当投资大于储蓄时,IS曲线右移n 2.当投资小于储蓄时,IS曲线左移n或当 J > W 时, IS曲线右移;n J < W 时,IS曲线左移72. IS曲线的移动I0I1SYs0ISIS0rII=Saabbr0r173. 四、产品市场的失衡rISY0I n1.交易动机(the transation motive)n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或支付n2.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n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n3.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n 即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77.n 二 、 流 动 偏 好 陷 阱 ( Liquidity preference trap)n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陷入流动偏好陷阱78.n三、 货币需求函数nL = L1+ L2= L1(y)+ L2(r) = ky – hrn或:L = Md/P = ky – hrn 其中:L 为实际的货币需求量, Md为名义的货币需求量,P为价格指数,k为货币需求对于国民收入的反应度,y为国民收入,-h为货币需求对于利率的反应度,r为利率 ( k,h>0 )79. 四、货币的需求曲线r080.n五、 货币供需均衡和利率的决定n 1. 货币的市场均衡n M = Ln Ms= Md = ( ky-hr )Pn (m = MO/P )= (L = ky – hr)81.2.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82.n3.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n(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n1) 总需求价格n 指全体企业家(厂商)雇佣一定数量工人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其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n2) 总供给价格n 指全体企业家(厂商)雇佣一定数量工人进行生产时,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卖价83.n3)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n 指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n4) 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n5) 有效需求的构成 ADCa0βYdIrMECL=L1+L2m=M0/PRCrYE84.第四节 LM 曲线n一、 LM 曲线及其推导n1.定义:LM 曲线是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货 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点的轨迹,或表示货币供求平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n LM: Y = f (r)n2. LM 曲线的产生n M = Ln MO /P = L1(y)+L2(r)ny↑→L1↑→L2↓→r↑ nr↓→L2↑→L1↓→y↓85. 3.LM 曲线的推导L2=mL1=mYr0L2(r)L1(y)LMr0r1La=MabaLb=MbL=MY1Y086.n 4. LM 曲线的函数式nm = MO /P = L1(y)+L2(r)ny = hr/k + m/k (y=hr/k+Mo/Pk)nr = ky/h – m/h (r=ky/h-Mo/Ph)n其中:k为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反应,n -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m为n实际的货币量,Mo为名义的货币量。 n ( k,h>o )87.n二、LM 曲线的斜率n1. 当k为定值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小,于是LM曲线越平缓n2. 当h为定值时,k越大, 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大,于是LM曲线陡峭rY0LM0LM188.n三. LM 曲线的位移n1. 当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的需求时,LM曲线右移n2.当货币的供给小于货币的需求时,LM曲线左移89. LM 曲线的位移L2=mL1=mL=MrY0L1(Y)L2(r)LMLM90.四、货币市场的失衡YAYBY0ABr0LA=MALB>MA(LA)L 92.二、均衡国民收入和 均衡利率的变动IS0IS1LM0LM1E0E1Yr0r0Y0Y193. 三、两个市场的失衡与均衡LMIS0YrI n 2. 货币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100. 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n 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低,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0 r0rE0IS0IS0’IS1’IS1E1E1’Y0Y1Y1’YΔYLM101. 货币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0r0rE0E1’LM0LM0’IS0IS1YY0Y1Y1’ E1102. 三、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LMISISY0rr0Y财政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经济大萧条)(经济过热)103.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n一.货币政策效应的IS-LM图形分析n货币政策效应n 1.流动性效应:货币扩张引起利率初始下降,称为货币扩张的流动性效应;反之亦然n 2.收入效应:较低的利率会提高自发性消费和投资支出水平,从而使生产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称为货币扩张的收入效应;反之亦然 104. 货币政策效应0LM0LM1ISYY0Y1E0E1 r0 r1r105.n二、 货币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n 1.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n 2.货币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n IS: r = (a+e)/d – (1-β)y/d n LM: r = ky/h – m/h 106.货币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 n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0LM0LM1IS0IS0’E0E1E1’Y0Y1Y1’Yr r0107. 货币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0YISLM0’LM0LM1’LM1E0E1E1’Y0Y1Y1’r0r108. 三、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LMLMISISY 00rrY 货币政策无效(经济大萧条)货币政策有效(经济过热)109.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n1.松财政松货币n增加国民收入,治理总需求不足的严重经济萧条0r r0Y0YfE0E1IS0IS1YLM0LM1110.2. 紧财政紧货币 减少国民收入,治理总需求过大引起的通货膨胀IS0IS1LM1LM1E0E10YYfY0r0r111. 3.松财政紧货币 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0IS0IS1LM1LM0YfY r0 r1E0 E1112. 4.紧财政松货币 降低利率,以防止经济萧条 0 YfYIS1IS0LM0LM1E0E1 r1 r0r113.二、作为规则的宏观经济政策114.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n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n 一、 充分就业n 二、价格稳定n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n 四、国际收支平衡115.n第二节 财政政策n一、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n 1. 政府购买n 2. 政府转移支付n 3. 税收n 4. 公债116.n二、自动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 政策n 1. 内在稳定器n 1) 所得税n 2) 政府购买n 3) 政府的转移支付n 4)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17.n2.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n 1) 经济的微调n 2) 经济的总调n 118.n三、财政政策的姿态n 财政政策的姿态是指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的扩张性影响或紧缩性影响n 1.财政预算余额n 预算余额=货币预算收入-货币预算支出n 预算余额>0 ,为预算盈余; n 预算余额=0 ,为预算平衡;n 预算余额<0 ,为预算赤字。 n2.周期平衡预算n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119.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n1.商业银行是由私人拥有的各种私人银行,它主要为公众服务n2.中央银行是由政府拥有的,用于控制管理银行体系的银行,它是一国最高的金融机构n 1)作为发行的银行n 2)作为银行的银行n 3)作为国家的银行n3.投资银行和储蓄银行120.n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n 1. 法定准备金率n 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n D = R / rdn (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n rd:法定准备金率)n100+80+64+51.2+…=100/(1-0.8)=500n 货币创造乘数: k = 1/rd121.n2.超额准备金(ER): n 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n 货币创造乘数: k=1 /(rd+re)n (re:超额准备率,rd+re:实际准备率)n 3. 现金——存款比例(rc) 客户抽出的现金占其所存入银行贷款的比例 D = R / (rd+re+rc) 122.4.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n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它具有创造派生货币的强大能力,用H来表示。 n H = Cu+Rd+Ren(Cu: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123.5.货币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M1)n 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H)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的倍数nM/H=(Cu+D)/(Cu+Rd+Re)n =(Cu/D+D/D) ÷(Cu/D+Rd/D+Re/D)n =(rc+1)/(rc+rd+re)n (Cu:即通货,D:活期存款)124.n三、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n 1. 再贴现率政策n 2. 公开市场业务n 3. 变动法定准备率n 4.变动法定保证金率n 5. 道义劝告125.第9\10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n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n 一、 总需求函数n 1.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n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应于不同价格,经济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序列,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n AD = C + I + G + NXn 2. 总需求函数n Y = AD = f (P)126.n3.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n 1) 收入效应n 2)财富效应n 3)利率效应n 4)替代效应 0PYADY0Y1P1P0127.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E模型)AEPAE0(P0)AE1(P1)YYY1Y0Y1Y0 P1 P000ADE0E1AA’128.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IS—LM模型)P00YYISLMLM P0 P1Y0Y1 Y0Y1rE0 E1AA’129.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n1.消费者的收入 n2.厂商的投资n3.财政政策n4.货币政策n5.外贸政策0YADADP P0Y0Y1130.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n一、 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n 1. 宏观生产函数n Y = f (N,K,T)n (Y:总产出,N:就业量,K:资本存量 ,T:技术水平)n YY0 0NY= f (N,K,T)N0131.n2. 潜在产量n 又称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n Yf = f(Nf,K,T)n (Nf为潜在就业量时,Yf即为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就业水平决定了总供给132.3.总供给(AS:Aggregate Supply)n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应于不同的总物价水平,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出序列n Y=AS=f(P)n1)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n 它表示在短期中总价格水平同国民收入间的函数关系n Y = SRAS = f(P)133.(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nA)凯恩斯的假定:工资是刚性的nB)古典的假定:工资是灵活的P0Y 0YPSRASSRAS(A) (B)Yf P0134.C)现实的假定:工资是粘性的0P0P1PYSRASY0Y1135.(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移nA)生产要素的价格nB)生产技术的水平nC)社会经济的前景0YPASASAS136.(3)短期总供给与国民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n A)凯恩斯模型n B)古典模型0PP0ASADADYPASADADYY0 P0P1Y0Y1E0E1E0E1(A)(B)0137.C)现实模型ASAD0P0P 0YYADAS0AS1138.2)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P0YLRASYf139.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n一、劳动的需求n 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前提: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即;W/P=MPn W=MP•PMP•P0WN(Nd)Nd=Nd(w/p)n(W/P)140.2.劳动需求曲线取决于价格水平nY=F(N,K,T)n dY/dN=MP=W/PW0Y0NNW0N0N1N2N0N1N2Y2Y1Y0Nd2=f(W0/P2)Nd1=f(W0/P1)Nd0=f(W0/P0)Y=F(N,K,T)MP•PN141.二、劳动的供给n1.劳动供给的前提是:n 劳动的边际负效用等于工资的效用,即实际工资(W/P)。 n NS=NS(W/P) n2.劳动的供给曲线W/P0NfNmaxNNS142.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n Ns(w/p)=Nd(w/p)0W/pNNfN0Nd(W/P0)Nd(W/P1)E0E1W/P0NS(W/P0)143.第四节 国内市场的均衡n一、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n 均衡的数学模型n 1.商品市场均衡: I(r)=S(Y)n 2.货币市场均衡: MO/P=L1(Y)+L2(r)n 3.宏观生产函数: Y=F(N,K,T)n 4.劳动市场均衡: dY/dN=W/P=MPn Nd(W/P)=NS(W/P)n二、国内市场均衡的IS-LM模型144. 国内市场的均衡0YY0NYY0NY0Y1Y1Y0N0NfN0NfE0E1IS0LM0IS1LM1E1r0W/pNSNdNdE0E1Y=F(N,K,T)45r0145. 第十九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n第一节 失业和失业率n 一、失业和充分就业n 二、自然失业和非自然失业n 1.摩擦性失业n 2. 结构性失业n 3. 求职性失业n 4. 技术性失业n 5. 季节性失业146.n 6.自然失业率n (充分就业失业率,正常失业率)n 指一定的经济结构下所含有的失业率,也即充分就业时仍存在的失业水平。 三、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四、隐蔽性失业五、失业的经济损失(奥肯定理)n奥肯法则: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 下降1个百分点147.自然失业率和非自然失业率NENfNmaxNdNS0NW/PE0非自然失业自然失业 实际失业 = 非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实际失业率 = 非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148.n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149.第7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n1. 通货膨胀的定义n 一般物价水平全面的持续的上涨的过程,并伴随着货币的贬值n2.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n 1) 消费物价指数(CPI)n (Consumer Price Index)nCPI=(∑Pit•Qit/∑Pio•Qit)x100ni:某种产品或劳务, n:若干种产品或劳务,nt:当期, o:基期,P:价格,Q:产量n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i=1ni=1n150.n2) 生产物价指数(PPI)n (Producer Price Index)n 企业购买的一组产品和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n3)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n 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100 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反映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151. 4)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CPIA-CPIBCPIB×100 (A为当期,B为对比期或)=名义GDP-实际GDP实际GDP×100152.n3. 通货膨胀的分类n 1) 爬行的通货膨胀n (温和的,一位数的,稳定的)n 2) 加速的通货膨胀n (奔驰的,两位数的,还在加速的)n 3) 超速的通货膨胀n (恶性的,三位数以上的,失去控制的)n 4) 隐蔽的通货膨胀n (受抑制的,实行了价格管制的) 153.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n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n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决定物价 水平,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n MV=PYn(M:货币供给量;V:货币流通速度; P:价格水平;Y:实际收入水平。 154.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MS0MS1Md01/p(货币价值)P(物价水平)(高)13/41/21/40E0E1M0 M1421.331 (低)(高)(低)货币量155. n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n 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P0YYfP0P1P2AD0AD1AD2AS0Y1Y2156.三、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n 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人为地提高,使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引起的物价水平的上升PP0P1YfY10YAD0AS0AS1E0E1157.四、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滞胀)n 1. 过度需求引起物价上升,从而工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0PYE0E1E2Y2 Y0 Y1P2P1P0AD0AD1AS0AS1158.2.由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引起了严重的失业和物价上升,政府采取需求管理,于是又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0PP2YY1 YfP1P0AD0AD1AS0AS1E0E1E2159.n五、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n六、国际传散的通货膨胀n七、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n八、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n 1. 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n 2. 在雇主与工人之间n 3.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n九、 “有利论”,“不利论”和“中性论” 160.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n一、凯恩斯的观点:n 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n二、菲利普斯观点:n 失业与通货膨胀此消彼长n 1.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n 1) 货币工资的变动率与失业率n ΔW/W=f(u)161.n2) 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n ΔW/W=ΔP/P=f(u)n3)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0ΔW/WΔP/PU0UPhU1U2U0为自然失业率,U1,U2为实际失业率162. 4)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n5)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临界点0ΔP/PΔP/P0U0UPH0PH1•••ABC163. 2.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n 1) 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n ΔW/Wt=f(u)t+αΔPte α:为价格预期系数,0≤α≤1;ΔPt:为时期中预期价格变化; t:为考察期e164.n2) 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0ΔP/PUU0PH0PH1PH2ABCDELRPHW0W1165.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n一、 需求管理政策n 1.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n 2.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n 3. “冷火鸡”式n二、供给管理政策n 1. 收入政策n 1) 工资-物价冻结n 2)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n 3) 税收刺激计划166.n2. 指数化政策n 1) 工资指数化n 2) 税收指数化n3. 人力政策n 1) 人力资本投资n 2) 完善劳动市场167.4. 经济增长政策n1)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n2) 资本积累n3) 技术进步n4) 计划化与平均增长168.第8章 国际经济部门 (开放型经济模型)n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一、绝对优势理论 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设农民和牧牛人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种土豆,养牛或两者的结合上农民用10小时生产1磅土豆,20小时生产1磅肉牧牛人用8小时生产1磅土豆,1小时生产1磅牛肉 169.n农民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牧牛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0122404052.520牛肉(磅)牛肉(磅)土豆(磅)土豆(磅)•AB170.2.专业化与贸易n设牧牛人用3磅牛肉与农民交换1磅土豆贸易增加了农民的消费 贸易增加了牧牛人的消费AA‘BB’2 3 40123021202.5 3 5牛肉(磅)土豆(磅)牛肉(磅)土豆(磅)40171.二、比较优势原理n 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n1.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牛肉和土豆的机会成本(1磅的机会成本)牛肉(根据放弃的土豆)土豆(根据放弃的牛肉)农民 2 1/2牧牛人 1/8 8172.n2.比较优势与贸易n 1)某一个人或国家生产一种物品,其机会成本小被称为有比较优势。 n 2)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n 3)贸易可以使每个贸易者状况更好,是因为人们可以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n三、赫克歇尔-俄林理论n四、规模经济理论173.第二节 国际贸易应用n1.贸易的决定因素n 1)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国内供给国内需求0P0PE0Q0Q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AB174.n 2)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n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n 1)出口国的得失P00PSABCDP(钢铁价格)国内需求量 国内供给量国内需求世界价格国内供给出口自由贸易的福利变动消费者剩余: A-(A+B)=-B生产者剩余:(B+C+D)-C=B+D总剩余:(A+B+C+D)- (A+B+C)=DQ(钢铁的数量)175.2)进口国的得失ABCD0P0PS国内供给量 国内需求量进口PQ国内需求世界供给国内供给自由贸易的福利变动消费者剩余: (A+B+D)-A=B+D生产者剩余: C-(B+C)=-B总剩余: (A+B+C+D)- (A+B+C)=D176.3)关税的影响(无谓损失)有关税时 的进口 没有关税时的进口有关税时的价格P1没关税时的价格P0世界价格关税ACBGDEF总剩余变动=(A+B+C+G+E)-(A+B+C+D+E+F+G)=-(D+F)D(国内需求)S(国内供给)P0Q177.4)进口限额的影响(无谓损失)限额国内供给国内供给+进口供给世界价格国内需求有限额时的进口 没限额时的进口有限额价格无限额价格0PQABCGDEFE,总剩余变动=(A+B+C+G+E)-(A+B+C+D+E+F+G)=-(D+F)178.第三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n 一、汇率及其标价n 1.汇率(Exchange rate)n 是指外汇市场上各种货币之间买卖的价格,即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例。 n 当一种通货升值时,说它是“坚挺”的,表示它可以购买更多外国通货;n 当一种通货贬值时,说它是“疲软”的,表示它可以购买较少外国通货n 2.标价n 如果汇率是80日元对1美元,它也就是n 1日元对1/80(0.0125)美元n n 179.二、均衡汇率的决定美元升值 200美元贬值 100 150 美元的供需美元需求(来自进口商)美元供给(来自出口商)出口增加进口增加汇率(日元/美元)三、均衡汇率的变动(日元升值) (日元贬值)180.n四、汇率制度n 1. 固定汇率制n 2. 浮动汇率制n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n 1. 进出口贸易n 2. 资本项目181.n 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n 1. 货币供给量n 2. 利率n 3. 政府干预n 七、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n 实际汇率是指一个人用一国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例n 名义汇率是指一个人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例n 名义汇率(e)X 国内物价(P)n n n 实际汇率=国外物价(P‘) (每美元80日元)X(每蒲式耳美国大米100美元)(每蒲式耳日本大米16000日元)每蒲式耳美国大米对1/2蒲式耳日本大米(例如)182.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n一、国际收支平衡表n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 n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n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n1)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的区分n2)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复式会计帐表183.n2. 国际收支平衡表n 1) 经常项目(经常帐户)n 2) 资本项目(资本帐户)n 3) 官方储备项目(官方储备帐户)n 4) 差错和遗漏 184. 国际收支平衡表 (1994年美国国际收支帐户) (+)贷方 (-) 借方经常项目 1)出口 +8329 商品 +5027 收到的投资收入 +1349 其他服务 +1953 2)进口 -9544 商品 -6691 支付的投资收入 -1353 其他服务 -1500 3)单边转移支付 -341经常项目余额[(1)+(2)+(3)] -1557资本项目单位:亿美元185.资本项目 (+)贷方 (-)借方4)美国在国外的资产(增加-) -1257官方储备资产 +53 其他资产 -13105)外国在美国的资产(增加+) +3146 官方储备资产 +389 其他资产 +2757 资本帐户余额[(4)+(5)] +1889统计误差 [(1)至(5)之和的相反数] -333186.二、J曲线经常收支0时间经常收支0时间n本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贬值 187.三、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n 1. 经常项目差额n NX = EX – IMnNX为进出口差额,即净出口; EX为商品 和劳务的出口; IM为商品和劳务的进口。 nEX = EX(p,e)n p为国内价格水平,e为汇率nIM = IM(Y,p,e)= e0 +myn 净出口函数n NX = NX(Y) = EX(P,e) – IM(Y,P,e)188.n 2.开放经济下IS曲线的推导n I + G + (EX–IM) = S + ( TA-TR)n 3. 开放经济下LM曲线189.n四、资本项目与宏观经济n 1. 资本项目差额(净资本流出)n F = 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n 流向本国 的外国资本量n 2. 净资本流出函数:n F = F(r)n 国内利率越高,流出资本越少,流入资本越多,即净资本流出越少;反之亦然故F是r的减函数190.五、国际收支的平衡n 1.国际收支差额n(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n国际收支差额 = 净出口 - 净资本流出n BP = NX – Fn 2. 国际收支差额函数n BP = NX(Y) – F(r)n BP=O,国际收支平衡。 n BP>O,国际收支盈余(顺差)n BP n s = S / Y ( S = sY )n2. 资本-产出比率(资本系数,投资系数)n v = I /ΔY ( I = vΔY )n nI表示净投资,ΔY表示产出(收入)的增量n(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v等于加速系数 199.n 3.收入(产出)的增长率n (经济增长率)n G =ΔY / Y n Y表示收入 ,ΔY表示收入的增量 n 4.哈罗德的基本公式 n G = s / v ( I=vΔY=sY=S )n 5.多马的基本公式n G = sδn (δ表示加速系数的倒数,即资本生产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能增加的收入或产量) 200.n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含义n n G = s / v = sδn 1.要使经济稳定增长,那么必须储蓄全部转换为投资n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储蓄率和资本产量比率,要变动资本产量比率,就必须有技术的进步,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 201.n三、实际增长率,意愿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n 1.实际增长率(GA)n 一国既定年份内实际上实现的增长率它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n 2. 意愿增长率 (GW)n 又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指企业家意愿中的,感到满意的,使伴随着逐年的新投资而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始终得到充分利用,产量以固定不变的增长率逐年增长的增长率表明总需求和总供给是相等的202.n1) 如果GA > GW ,那么社会总需求将超 过扩大了的生产能力,其结果将是将是通货膨胀n 2) 如果GA < GW ,那么扩大了的生产能力就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开工不足于是,投资与收入也将下降,引起失业n3) 只有当GA = GW 时,才能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均衡经济增长203.n3.自然增长率(GN)n 在人口和技术变动下,社会可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可看成是人口增长率n, GN=n)n 1) GW > GN ,这时由于人口劳动力不足而使经济呈现长期停滞趋势n 2) GW < GN , 这时会因劳动力过多而造成工资低廉,因而可能出现“长期兴奋”状态n 3) GW = GN ,合乎理想的长期增长状态。 n4.长期均衡条件 n GA = GW = GN = n204.n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n 一.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n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n 2.储蓄函数为S=sY,s为常数,且0 0ykf(k)sy(n+d)kbk’y’s’yck”ay”ef208.五.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 而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0ykf(k)sy(n+d)kk’(n’+d)kk”y’y”AB209.六.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费尔普斯黄金分割律: 若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f (k’) = n′y0ky=f(k)nkk’k1k2aa’mm’cc’k”(d=0)210.n第四节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n一. 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设n 1.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n 2.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不变n 3.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n二. 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n G=S/C=n三.新剑桥模型的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n G=S/C(P/Y)SP + (W/Y)SWC211.n第五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n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n 1. 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n 2. 包括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n 3. 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n 4. 资本存量大小n 5.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n 6. 规模经济n 7. 知识的进展212.n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n 1. 知识存量的增长n 2. 生产率的提高n 3. 结构变化n第六节 经济增长的前途(争论)n 一、增长极限论n 二、增长怀疑论n 三、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213.n 四、可持续发展n1.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n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n 1)要求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力替代自然资源n 2) 要求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n 3) 要求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n 4) 要求遵循代际公平原则214. 第七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n 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前者包括复苏和繁荣,后者包括衰退和萧条TY0顶峰衰退低谷萧条ABCDE 顶峰复苏繁荣 实际GDP 潜在GDP215.n二、经济周期的类型n 1. 长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年n 2. 中周期(基钦周期,平均8到10年n 3. 短周期(朱格拉周期,平均为40个月n 4. 建筑业周期(库兹涅茨周期)n 5. 综合周期(熊彼特周期)n三、 经济周期理论概说216.n1.消费不足论n2.投资过度论n3.货币信用过度论n4.创新理论n5.心理理论n6.太阳黑子论n7.政治周期论217.n四、 乘数-加速数原理 n 1. 加速原理n 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加速原理。 n V = It /(Yt – Yt -1)n It = V (Yt – Yt -1)n 2.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218.n 3.乘数-加速数模型n Yt = Ct+ It+ Gtn Ct = βYt – 1 , 0<β<1 n It = V(Ct – Ct - 1), V>0 n 219. 乘数-加速数模型表 设β=0.5,v=1,Gt=1 1 1 0 0 12 1 0.5 0.5 2 3 1 1.0 0.5 2.5 4 1 1.25 0.25 2.5 5 1 1.25 0 2.25 6 1 1.125 - 0.125 2 7 1 1.0 -0.125 1.875 8 1 0.9375 -0.0625 1.875 9 1 0.9375 0 1.937510 1 0.96875 0.03125 2 11 1 1 0.03125 2.0312512 1 1.015625 0.015625 2.03125 13 1 1.015625 0 2.015625 14 1 1.0078125 -0.0078125 2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衰退T Gt Ct It Yt 经济波动(单位:1000亿元)220.n 4. 乘数-加速数原理的结论:n 1)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收入和消费是相 互影响,相互调整的。 n 2)为了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维持经济长期稳定,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可以从几方面着手:n a) 调节投资n b) 影响加速系数n c)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221.。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