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亚洲气候类型分区.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02853263
  • 上传时间:2022-10-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0.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亚洲气候类型分区 对亚洲气候的分区,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英国的斯丹普(L.Dudley Stamp)根据气温、降水和季节变化等,把亚洲气候分为十区:赤道气候区、热带季风区、温暖带气候区、东岸凉温带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温带沙漠气候区、温带大陆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寒温带气候区和北极气候区苏联的阿里索夫(Б,П,Aлисов)提出大气环流气候分类法,他根据对流层中主要类型的气团季节分布和主要锋面的位置,把亚洲气候分为十三区:赤道带海洋性气候区,赤道季风带海洋性气候区,赤道季风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亚热带大陆性伊朗气候区,亚热带极端大陆性中亚气候区,亚热带西藏式高山气候区,亚热带大陆东岸东亚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大陆东岸东亚季风气候区,亚极带大陆性气候区,北极带大陆性气候区苏联的贝尔格(Л.С.Берг)从地理观点出发,以地理景观带作为气候分类的基础,提出气候地理分类法今参照各种观点,对亚洲气候进行类型分区如下 (一)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亚洲大陆北冰洋沿岸,并包括沿海岛屿,大致7月10℃等温线以北属极地长寒气候这里年净辐射可达15—20kcal/cm2,与森林北界大致吻合。

      苔原气候带东西延伸,在大陆边缘南北宽窄不等,由于陆地轮廓、地形和沿岸洋流影响,本带南界与纬度带有显著偏差,亚洲东北部因寒流逼近,地形多山,海拔较高,苔原气候的南界可伸达60°N; 东西伯利亚夏季较暖,7月10℃等温线向北凸出,使大陆苔原气候变窄;在西西伯利亚,苔原气候南界与北极圈一致,由于太梅尔半岛向北伸延,大陆苔原气候北伸较远本区因受冰洋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可达8个月以上,夏季短促,最暖月均温也在10℃以下本区因临北冰洋,故云量大,阴天多,蒸发弱,湿度大,年降水量多在100—250mm之间, 且多为降雪,由于多吹东北风(风速常达16—40m/s),故积雪层薄(25—50cm),雪被不均匀,永冻层深厚本区还是亚洲大陆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冬季有永夜现象, 夏季的永昼,特殊的长日照给苔原多少带来些温暖对比欧洲部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苔原气候带南北宽度不大,气温、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亚洲东岸 (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区以南,包括西西伯利亚(南部除外)、东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中国东北极北部、朝鲜和日本45°N以北等广大地区,是东西横贯亚欧大陆北部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

      它在亚洲分布的面积约有700×104km2本区北界为夏季最热月10℃等温线(即苔原气候的南界); 南界大致以年均温4℃为界,在西部约与纬线平行,大致与50°N线相当,在东部则沿蒙古高原北部山脉,从贝加尔湖南侧向东北沿外兴安岭而达鄂霍次克海岸 本气候区属大陆性冷湿气候,冬季由于极地高压扩张,冰洋气团可经常侵入,气候严寒,冬季持续6—8个月,最冷月均温-15至-3O℃,绝对最低温可达-45至-50℃,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形成北半球的寒极 夏季气温上升, 7月均温一般在10—12℃以上,南部可达18—20℃,个别的日最高气温可上升到30—35℃全年仅有寒暖两季,暖夏过后,就入严冬,气候大陆性强烈本区严冬虽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寒冷得多,但在暖夏气温却相差无几全年降水量300—600mm,且由西向东减少,西部约为300—600mm,东部约为300—400mm,东北部约为200—300mm冷季降雪,地面形成的雪被厚度足以防止土壤深层冻结,使植物免于冻死西部夏雨量和冬雪量相差较少,但东部夏雨量比冬雪量大,因而冬季积雪的厚度也由西向东变小 本气候区的南北宽度并非到处一致,东西差异也较苔原气候区增大。

      如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气候相对比,则亚欧大陆的亚寒带是西窄东宽,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则是西宽东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势和洋流的作用欧洲地势平坦,又无高大山体足以阴止海洋湿润气团东移,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因而把欧洲亚寒带气候的南界推向高纬;但由此向东,直达亚洲东部,一方面因大陆度增强,再加上冷洋流作用,使亚寒带气候的南界较欧洲偏南从北亚整体看,本气候区以中部为最宽,东部因北有苔原南伸,东有寒流冷海,内有北半球的寒极,加上外兴安岭的影响,宽度有显著收缩亚寒带气候带的东西差异也很明显,仍以亚欧大陆来说,在60°E以西,即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以西,因受大西洋的影响,大陆性自东向西减弱,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平洋沿岸山脉西坡之间,主要受与北极锋有关的气旋和反气旋活动所控制,大陆性自西向东增强,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如东西伯利亚1月均温-20至-40℃,7月为18—20℃,年降水量200—400mm,雪被厚度50—80cm至于苏联远东区和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气候已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为500—700mm,雪被厚度只有10—20cm (三)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朝鲜、37°N以北的日本以及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在中国,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也大约与纬向带一致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外兴安岭东端在这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影响很大,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本气候区冬寒夏热,夏湿冬干,四季分明冬季受强大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吹强劲的西北陆风,十分寒冷,1月均温达-20℃,大陆上寒潮频袭,土壤冻结,北部有积雪但雪被厚度很小,除日本西部地区冬季有降水外,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晴朗而干燥夏季盛吹东南海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达600—1000mm以上,山地东侧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长白山东南坡),平原年降水量也有500—700mm,而且年降水的60—70%集中于夏季, 形成雨热同季(7月均温达20—25℃),这就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此外,本气候区的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本区的大陆部分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其北部冬寒且长,属凉夏型, 为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南部则冬冷夏热,属暖夏型,华北一带已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至于日本群岛则大部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山脉迎风坡降水量超过2000mm。

      (四)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南界为南岭山地,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E)本区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本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干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五)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印度半岛、恒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6°—20°N地区为最典型支配本区气候的气团,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 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风,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带来潮湿多雨天气,如南亚年降水量的80%甚至90%(印度西部)降于夏季风时期。

      干季(11-4月)为热带气团,盛行东北季风,属于热带信风,伴随干燥天气在西南季风建立以前,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老挝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5月最热),最热月均温为25—30℃本区北界相当于夏季热带锋的位置,大致与最冷月均温18℃线一致冬夏季风交替、每年分干湿两季、最热月份在温季之前、夏季风强且有爆发性、降水丰富但变率大等,这些特点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气候区的雨季与西南季风在本区的建立有密切关系,雨季开始就是西南季风建立的日子,雨季结束就是西南季风退却的日子,例如雨季开始的日子在缅甸始于5月中旬,斯里兰卡始于5月下旬,印度半岛南端始于6月初,然后迅速北推,至6月末西南季风在整个南亚内陆建立,7月中到达巴基斯坦,此后,西南季风达到盛行时期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印度它的建立带有爆发性,而在越南和泰国就不象印度那样有明显的爆发性,例如4月和5月的降水量曼谷为121和147mm,孟买为3和16mm,但6月的降水量曼谷为218mm,孟买却突增至520mm西南季风撤退始于9月1日,东北季风出现于10月中旬,11月初东北季风移至印度半岛南部,12月移至马德拉斯一带,1月初出现于斯里兰卡中部。

      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山脉迎海风侧可达2000mm以上,这里生长着热带季风林,但在背风侧和内部平原低地,降水显著减少,林木稀疏,呈热带草原景观热带季风气候同萨王纳气候相似之点是夏季降水都与热带辐合带有关,最干月份的降水低于50mm;不同之点是萨王纳气候年内风向的变化不象热带季风气候那样呈相反的变化 由于海陆相关位置、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类型,前者位于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内部,由于沿岸山脉对海风的阻挡,加上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基部紧接广阔大陆,因此气温年较差可达20℃,干季长于温季,而且热季突出后者位于菲律宾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这里无论冬夏季风,降水都较丰富,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印度半岛为小,干季尤其热季不如印度半岛突出 南亚次大陆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相比,在共性中还有自已的特性1)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例如马德拉斯4—8月各月的平均气温都超过30℃阿尔瓦尔最高温曾达50.6℃2)西南季风的建立,比中南半岛约迟1个月3)雨量变率大,如恒河平原的年降水量有从150mm到1500mm的变化幅度。

      (六)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本区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居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气团或变性热带气团控制,高温多雨,常年如夏气温常在24—28℃,夜间最低温度也多在16℃以上,气温年较差比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为小,一般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年降水量多在2000 mm以上 因受海风调剂,并无闷热酷暑之感 本气候区处在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又都是被温暖海水所围绕的破碎的山地、岛屿或半岛,这种特殊的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使本气候区与同类型的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气候相比,除具有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外,还具有较复杂的季风海洋性特征这主要反映在本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与季风之间的关系上 赤道雨林气候区一般年份有两个雨峰,出现在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天顶、热带辐合带两次过境的时候,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时期可是本气候区的雨峰不一定出现于春分和秋分而往往出现于季风盛行的时期,降水的地区分布更为复杂,一般是迎东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一侧多雨,岛屿的西部比东部多雨 由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南北相对,东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热带辐合带1—7月的南北位移可达30度纬距,因而不仅形成了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并使亚、澳两大陆之间的群岛深受随季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