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节选)》公开课学案.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266510909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9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节选)》公开课学案 【学习指引】 《反对党八股(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1课,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学习这篇文章,要充分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根据地的生存尚且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文风问题,其原因何在?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针对性以及现实意义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重点批评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正确的主张,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体会本文说理切中要害,深入浅出的论述特点,并在文中找到典型的语句,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素养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准确理解党八股的具体内涵,以及反对党八股的时代要求 2.领会本文纲举目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把握并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实践中 3.体会并学习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

      4.理解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树立良好文风,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习重难点】 领会本文纲举目张、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并运用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了解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的中后期,中国共产党中的部分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反对党八股(节选)》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 3.了解“党八股”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为“党八股” 4.解题 这是一篇声讨党八股的战斗檄文,标题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旗帜鲜明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中9~18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精粹()胆怯()量体裁衣() 可憎() 滥用()蹩脚()接洽() 寅卯()檄文() 恐吓()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之无物: 量体裁衣: 无的放矢: 原形毕露: 装腔作势: 莫名其妙: 对牛弹琴: 面目可憎: 祸国殃民: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三、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第一部分 问题:第一部分怎样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 【思考2】自主研读 61656; 任务:通过问答的形式,体会层进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及论证方法 示例: 1.什么叫“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述? 3.分析语句 ①“懒婆娘裹脚,又长又臭” ②“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 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 ④“最不应该”、“最要反对” 【思考3】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分别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这八条罪状的顺序可以打乱吗? 【思考4】分析论证思维 1.课文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2.请简要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3在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毛泽东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将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 4.简述第四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思考5】鉴赏语言 1.本文的题目是“反对党八股”,换成“禁止党八股”如何呢?文章最后说又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2.文章中的“毒素”一词能否换成“因素”,“无赖”能否换成“无聊”?为什么? 3.试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效果 【思考6】对比阅读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的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做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地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上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我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那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