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金凤凰”到“一面旗帜”.doc
13页从“金凤凰”到“一面旗帜”——记承留一中优秀教师张相娥2007 年 3 月内容提纲:一、教就要教到最好二、研就要研出成果三、爱就要爱到心底四、带就要带得有特色 五、献就要献得有价值从“金凤凰”到“一面旗帜”——记承留一中优秀教师张相娥 1994 年因教学成绩出色,王屋乡党委书记乔信义亲自主持召开座谈慰问会,在大会上锣鼓喧天为她颁奖,盛赞她是王屋山上的一只“金凤凰” 2001 年因中招成绩突出,接受济源教育电视台的采访,并在新闻媒体中进行专题报道承留一中李校长由衷赞叹:“张老师是承留一中的一面旗帜,承留一中因她的风采而璀璨 ” 从王屋到承留,从“金凤凰”到“一面旗帜” ,这就是被学生、家长、老师们同声称赞的张相娥老师的成长历程初次见到她,你绝对想不到她就是山上飞来的那只“金凤凰” ,想不到她就是承留镇的名师她太普通了,衣着朴素,没一个首饰,没一件时髦的衣服;中等个子,容貌平凡可走近她,你才感觉到她绝不平凡:一个数学教师,却有着语文教师的谈吐;一个教导主任,却带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女子,却获得不平凡的荣誉:党员、国家级论文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园丁奖、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济源市优秀教师、济源市“巾帼建功”标兵、济源市学科带头人、济源市技能大赛一等奖 … …然而,吸引我们的,还不是她头上那美丽的光环,而是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一、教就要教到最好“教就要教到最好”16 年来她的教学成绩验证了她的人生信条1991 年,她毕业于沁阳师范,为使自己尽快适应教学,成为教学能手,她已记不清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她把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首要目标她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每天坚持听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课,课余饭后经常向老教师们请教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她虚心好学、不断汲取,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就成为教坛新秀这与她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每次市、镇级组织的讲课大赛,她都格外认真准备,注重吸收他人长处,精心设计、反复琢磨、几经推敲,把每一节课作为精品来雕琢,力求精益求精在思礼、轵城等乡镇巡回作公开课,迎得了高度的评价2002 年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中所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获省级二等奖2003 年在济源市教职工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虽然如此,她并不满足自己取得的成绩她翻遍了一期又一期的教育杂志,读透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专著,消化尽了一个又一个他人的创新做法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倾注在教学中:走进办公室,你总能看到她伏案疾书的身影,回到课堂上你会听到她激情勃发的讲课声,刚下课你又会发现她出现在别人的课堂上听课学习,待夜色笼罩你还会发现她在整理自己的教学反思、写教学日记。
至今,她的习题集、理论笔记、教学日记还保存了厚厚的几大摞平时的教学她更为严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单元测验、人人过关,每个环节她都谨慎入微、强化落实有付出就有收获,十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所教学科每次统考在全镇稳排第一,无论进优率、及格率,还是平均分都遥遥领先1993 年至 1995年,在焦作市举行的语、数、英联赛中,连续三年所教学生均获全市前 5 名,其中赵会全以满分成绩获全市第一名,她也多此被评为优秀教师1996 年中招,她所带 52 人的班级数学有 13 个满分近几年所教毕业班,中招成绩均排全市前列,普高上线人数连年排全镇之首其中 2001 年中招她们学校数学成绩排全市第二名,她班成绩又高出本校兄弟班 13.8 分二、研就要研出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科研的春风吹进了校园面对新事物,多少人观望、徘徊、甚至持怀疑态度,总是抱着完任务的心态来对待申报课题随意申报或从网上下载,一旦申报上,不了了之,石沉大海而张老师却把这当成提升自己的新机遇她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出来的首先选课题针对学生实际,从身边教学中找问题她反观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使优生“吃不饱”学习动力减退;差生“吃不了”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到辍学,特别到初中二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于是她毅然确定了《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有了课题,压力变动力,干劲就更大了,她把自己所带的99.1 班作为实验班围绕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如何科学的组织分层次教学活动,如何制订可行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分层开展课堂和课外等问题从课堂提问、授课内容、布置练习、批改作业、等展开实验而实验总不会一帆风顺,她也不例外,遇到了重重困难:分层教学难度很大,教师缺乏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难以操作;学生不会在老师指导下分层自学;授课内容分层难度更大她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学习山东平阳实验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到灵宝、焦作、开封、郑州、山西等地自费学习研究,聆听专家指导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她班学生优秀率(90分以上)明显提高、后进率(40 分以下)大幅度减少、平均分高于对照班 99.2 班 19.7 分与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的《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获 2002 年省教育厅教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类二等奖,2006 年 8 月《分层次教学的试验与应用探究》也顺利结题 这期间她悉心钻研,积极探讨,教育科研能力大大提升,几年中有近三十篇论文均获奖或发表。
其中,2002 年撰写论文《优化记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荣获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成果二等奖,并编入《新中国基础教育总览》一书;2005 年 8 月《浅谈新课改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被评为河南省研究成果三等奖;2002 年 10 月《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二阵地——假期德育》获济源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爱就要爱到心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对学生爱得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十几年来,她把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爱播撒给她的每一位学生学生生病时,她会三更半夜带学生去医院看病;学生交不起学费时,她会毫不犹豫地掏钱垫上;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她会用耐心来化解问题;学生遇到挫折时,她会用爱心来消除障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使她与学生走得更近她班女生丽丽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爸爸长这么大十多年来性格刚直,爱喝酒的爸爸极少过问丽丽,酒后经常对丽丽进行毒打,致使天资聪明、豁达开朗的丽丽我行我素不愿听从管教:旷课、不交作业、不参加劳动、夜不归寝与男生在校园逗留、外出上网张老师为了感化她,衣服破了给她缝,笔弄丢了帮她买,每做好吃的首先想到她平时给她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让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生活和学习中,有意寻找她潜在的长处、优点,发现她的闪光处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不断关爱中,丽丽真的变了现在作业也能按时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以前的坏习惯全没了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她独挡一面,那敏捷的动作、高超的投篮技术,使她们班夺得了冠军张老师坚信:天下没有后进生只有才能和品行未被发现的学生所以她在教学中,不放过对每一个学困生的教育班里的科科来自偏僻的山区,性格古怪,入学成绩全校最低,各科总分只有 15 分,平时一问三不知对此,张老师先向任课教师说明科科的基本情况,让各科教师配合共同教育在科科对学习产生厌学的情况下,张老师时常对他讲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并讲华罗庚、爱迪生等科学家们学生时代的故事,从而使心灵里爆发出自己想学习的火花从小学课程给他补起,并经常给他讲学习要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要知难而进对他微小进步、都给予及时鼓励生活中,她更加关心,一次星期天晚上来学,科科由于穿得过于单薄,受凉了,浑身抓疙瘩夜里查寝时,她惟独发现科科没睡,原来在遭受荨麻疹折磨,张老师把他叫到住室,给他烧红糖姜水,并把爱人的衣服给他穿上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终于使他克服了厌学情绪,后来,该同学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刻苦学习,成绩扶摇直上,在中招考试中,科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济源六中录取。
如今科科已顺利完成了专科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几年来,张老师就是凭着自己的爱心、信心和恒心转化了一个个问题生和后进生每逢暑期,全市流行着一种调动工作热立志献身农村教育的张老师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2006 年暑期她调动工作的那颗心终于动摇了但在去同美实验中学报到的那天早上发生了意外清早当她打开门时,门口竟站了几个学生和家长赵鑫的家长说:“张老师,我们全家常说,张老师要能把孩子带到大学毕业该多好呀!孩子连初中还没毕业你咋就……”亚东捂着红肿的眼睛说:“老师,我离不开你,在小学时我旷课、打架、上网,妈妈气了把我打得几天不能起床,现在在你的教育下,我不是改好了吗?”他妈拉着张老师的手:“昨天下午,我们听说你要调走,亚东气得饭就没吃,孩子一夜都没睡,孩子是我们家的希望,你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呀!”孔伟康的家长接着说:“张老师,我们做生意忙,从生活到学习,你关照孩子多好啊!你不能走你知道不,我们一假期都提心吊胆,怕你调走 ”孩子们哭了,家长们哭了,她也哭了,她咬了咬牙说:“你们放心,我会留在这儿的 ”爱使心灵产生了共鸣,爱将张老师的人格给予升华四、带就要带得有特色 每逢开学,学校总是遇到棘手的问题,许多家长都点名要把孩子送进张老师的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让我们先走进她的班吧。
人们常这样描写初中生的课堂:初一略懂就举手,初二懂了才举手,初三懂了也不举,到了张老师那里就完全两样了就是毕业班的课堂上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课堂热闹非凡、活而不乱劳动场地,她班学生似乎象张老师一样也有用不完的劲,当兄弟班还没干一半时,她们班已早早结束,干得最快最好走进寝室,从被褥的叠放到碗筷、牙缸、水杯的摆设,那整齐化一的管理,让你感到惊讶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流动红旗已不再流动,周周挂在她班生活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每接一个新班,她首先注重习惯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张老师每天做到“十到”——早晚到寝室、饭间到伙房、饭后到教室、劳动临现场、活动做指导从课堂学习到劳动卫生再到一日三餐她都一一洞察从上课坐姿到书本整理,从握笔到写字,从叠被子到铺床单,她都一一示范,不厌其烦地纠正为促进学生尽快形成习惯,她结合班委制订了“德育百分量化考核细则” ,使人人有目标,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要求,时时有反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她点点滴滴的教育和耐心的指导为让学生的习惯落到实处她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推行自主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首先,推行组长值周、组员值日制。
把学生按学习、生活、组织能力等分成六人一组在这六人中选出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各组轮流值日组长为总负责,围绕学生工作制订计划,安排本周工作、行之有效地处理本周大事,周会也由组长主持值日生为“常务班长” ,组织同学上好课间操,负责当天的劳动、卫生、纪律等工作其次是把活动的组织权和实施权交给学生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教师节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篮球比赛、元旦晚会让学生们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总结据张老师的学生讲,跟张老师上学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能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升张老师带班的另一特色就是优化育人环境,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张老师在家访和家长会上讲家教的重要作用、赏识孩子的意义,讲述老师们教育学生的做法和体会引导、鼓励家长读书学习在不断地沟通、交流中,家长们逐渐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改变了做法家长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先后戒烟、戒酒、戒赌,逐步开始研读家教方面的书籍不少家长还坚持做读书笔记,记下好的育儿警句、启迪成才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