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外疾病护理常规.docx
14页2015 年 1 月修订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心脏手术前后护理二、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三、心脏瓣膜病护理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护理五、心包炎的护理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七、心脏肿瘤护理八、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九、 Swan-Ganz 漂浮导管护理一般心脏手术前后护理】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 评估患者健康情况 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身高体重等,协助做好术前检查2. 术前宣教( 1)鼓励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 2)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拟行手术、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路的作用,如中心静脉 插管、 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呼吸机、监测仪、心包纵隔引流管、尿管、 输液管等, 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与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呼吸功能锻炼仪) 4)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一周 5)讲述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3. 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4. 根据心功能分级,避免剧烈活动,预防血栓脱落或缺氧导致心梗发生5. 术前完善各项化验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肝肾全, CT,超声心动,胸片等。
6. 术前5〜7天停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调整药物剂量;术前3日停用洋地黄类药物7. 术前 1 日 肠道准备(晚洁达灌肠) 、备血、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8. 术日晨准备 禁食水 8小时、皮肤准备、遵医嘱服口服药;将患者病历、手术带药等物品交手术室工作 人员并于骶尾 , 足跟处等骨隆突处外敷贴膜局部保护,预防压疮发生9. 术日监护室准备(1) 呼吸机常用指标:辅助方式:容控模式(A/C),潮气量(VT)为成人8〜10 ml/kg ,儿童10〜15ml/kg , 吸入氧气浓度(FiO2)55%〜80%,呼吸频率(R)为成人10〜12次/分,儿童16〜20次/分,触发灵敏度 A/C下 为5 cmH2O, SIMV下为0 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0 cmH2Q(2) 监护仪准备:心电监护( ECG、二氧化碳监测(CO)、动脉测压(ABP、中心静脉测压(CVP、主动 脉球囊反搏(IABP)、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 3)药品准备: NS500ml 冲洗动脉和中心静脉测压管路利多卡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硝普钠、 硝酸甘油、 呋塞米、 肝素、 鱼精蛋白等基数定期清点, 静脉微量注射泵充电置完好备用状态。
二)术后护理1. 心血管系统监护 维持血压在120〜140/60〜90mmH、心率为80〜100次/分术后48〜72小时内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发绀、皮温低于正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2. 呼吸系统监护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一般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4〜48小时① 气管插管监护:注意插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避免因插管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协助拍床旁胸片,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观 察胸廓运动:及时发现因肺不张、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及因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肺水肿等造成的呼吸功能减 退;存在自主呼吸患者,观察自主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幅度,防止发生呼吸窘迫;生命体征平稳可每 两小时翻身、 拍背, 深部气管吸痰; 拔除气管插管后, 咳嗽、 排痰, 每 2 小时 1 次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雾化吸入, 以促进肺复张;② 吸痰:双人操作,一人管理呼吸机、观察患者,一人吸痰吸痰前调节呼吸机为吸痰模式,纯氧吸入120秒(2分钟)至SO2>98%脱机后用酒精消毒管道接头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带一次性手套,关 闭负压进气道,将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开放负压,旋转上提,吸痰时间〈 15 秒,每次更换吸痰管。
吸痰后纯氧吸入至SO2>98%将呼吸机模式调回原位拔除气管插管后间断给予雾化吸入排背体疗,鼓励咳痰3. 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由于很多心脏手术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患者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麻醉未清醒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清醒后嘱患者活动四肢并记录4. 肾功能监护 监护室期间每小时记录尿量,转病房后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5. 体温监测 因手术麻醉方式导致体温低,返室后应注意保暖,持续监测肛温, T>38 C,给予冰袋、酒精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注意观察末梢皮温情况,拔除气管插管后改测量腋温6. 术后出血的监测 每隔15〜30分钟挤压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保持通畅7. 以下情况应即刻手术止血(1)急性心脏压塞:术后初期,若引流管被血块堵塞,可引起心脏压塞,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血压下降、 脉压小、中心静脉压增高、心排出量降低、尿量减少 2)出血过多或怀疑外科止血不满意 3)纵隔、胸腔内积血短时间内增多8.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脏手术后应补足失血量,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先胶体,后晶体,以维持血容量术后几日内,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避免增加前负荷,并发肺水肿补液速度要根据中心静脉压或左房压( 8〜15mmHg、尿量调整。
要特别重视血钾的含量,维持血钾 3.5〜5.5mmol/L低血钾可引起心律失常,当血钾<3.5mmol/L ,快速补钾,见尿补钾 9. 术后防止感染:注意无菌操作、严格限制探视10. 饮食:拔除气管插管后 4-6 小时可进少量水和流食,翌日再根据情况遵医嘱进食11. 指导患者床上活动,防止血栓产生,进行呼吸治疗,促进肺复张12. 保持排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用力过度发生心律失常13. 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保持肢体功能位,放置床挡,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14. 心理护理 心脏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患者术毕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监护 24 小时以上,心理负担较重,很多患者出现心理异常:护士应在患者清醒后安慰患者,稳定情绪;并将监护仪、注射泵的亮度、音量调低;讨论 病情使用保护性语言;患者病情变化时,护士应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安全感;遇同室患者抢救时,注意遮挡,避 免抢救场景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三)健康指导1. 保证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并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服,预 防感冒2.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3. 注意饮食搭配,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总热量摄入;高血脂患者应以低脂饮食为主;高血压患者应 坚持低盐饮食。
4. 根据医嘱正确服药,定时定量,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凝药注意有无皮下出血或便血,并定期复查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服用控制心率药物应自测心率,如有减慢应减量或停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 油5. 术后恢复期间注意劳逸结合,逐渐恢复工作,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锻炼6. 出院后每半个月复查 1 次, 以后根据病情减为 1〜2个月复查 1 次,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以免延误治疗抢 救二、主要护理问题(一) 心排出量减少:与低心排综合征有关二) 体液不足:与体外循环有关三)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气管插管有关四)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五) 体温过低 / 过高:与体外循环有关六)有受伤的危险:与机械性通气有关七)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插管吸痰有关八)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九)活动无耐力:与术后限制活动有关 十)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十一)焦虑:与担心治疗效果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 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有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无分流三种类型 左向右分型为主的代表性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分流为主的代表性疾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四种畸 形并存)、艾森满格综合症等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紫绀、蹲踞、肺动脉高压、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 杵状指(趾)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发育障碍等无分流代表疾病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 5 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 同心脏术前护理,如患者为儿童,做好物品准备:小儿呼吸机管路,小儿无创面罩,小刻度集尿器,微 量注射泵,口咽通气道,小儿吸痰管、胃管,小儿约束用夹板等2. 术前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3. 术日准确测身高、体重,为术中、术后用药作准备4. 术前正确给氧:发绀患者可低流量吸氧( 1〜2L/min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不需吸氧;动脉导管依赖性下肢血流灌注患者禁吸氧二) 术后护理1. 同心脏术后护理2. 此类手术对象很多为儿童,应严密观察神志、表情、瞳孔、感觉及四肢活动情况,每小时检查 1 次,以便及早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3. 监测血电解质:根据病情每 2 小时抽血,血钾在 3.0 〜 4.0mmol/L 之间,并注意补钙4. 预防低血容量及肺水肿:补足失血,控制液量在 50〜100ml/(kg • d) (20kg以下),婴儿术后第1个24小时给上述用量的 1/2三) 健康指导1. 注意饮食卫生,补充营养,一般患者不必限制盐量,复杂畸形,心功能低下,术后持续有充血心力衰竭者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成人每天控制在 4〜8克,小儿 2〜4 克;2. 出院后用药 复杂畸形及重度肺高压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要根据畸形矫正情况, 医生指导下使用强心利尿或血管扩张药,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以免发生危险;3. 注意适当的活动 对于畸形矫正满意,术后恢复较快的患者,出院后一般不限制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 疲劳为度;4. 不宜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感染疾病二、主要护理问题(一) 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二)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压塞三) 体温过低 / 过高:与体外循环有关四) 恐惧:与患儿年龄小,远离父母,医护人员和监护室环境陌生有关心脏外面有脏层和壁层两层心包膜,当发生炎症改变时即为心包炎,可使心脏受压而舒张受限制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心包炎较严重的类型是缩窄性心包炎。
是由于心包炎症形成坚 厚的纤维组织,使心脏在舒张期不能充分扩张,从而引起一系列循环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可为发热、盗汗、咳嗽、咽痛、呕吐、腹泻、重度右心衰竭,头面部及上肢肿胀,肝脾 大、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下肢水肿,心音弱,多有奇脉,静脉压明显增高心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 生急性心脏压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缩窄性心包炎一经诊断明确,应行心包剥脱手术,手术切除缩窄的心包,以使心脏逐步恢复功能, 是根本的治疗措施及早进行心包剥脱手术,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的效果 ,病程较久可因心肌萎缩和 心原性肝硬化,预后较差如不经手术治疗,病情恶化,少数病例长期带病,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 限制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同心脏术前护理2.除明确为非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之外,应抗结核治疗不少于6 周,最好为3 个月3.限制患者活动量,防止长期心排出量减少引发心衰4.饮食 全身支持疗法,补充营养,低盐及高蛋白食品,补充各种维生素,输注白蛋白,多次少量输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