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学 第一讲 概念.ppt
84页第一讲 概念(分析)一、概念概述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的种类 四、运用概念的错误五、概念的周延性 六、概念之间的关系 七、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 八、给概念下定义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他是一个学生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 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 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三种情况 (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案件” “案子” “桌子” “一词多义”听课 她在“上课” 讲课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 多词一义 “妈妈”与“母亲” 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 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 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 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 说明对象有多少。
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 “学生”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案例:被告人在18岁生日那天在一家饭馆宴 请几位同学、朋友席间,他们因与邻桌 争两把椅子而与对方吃饭的三人大打出手 ,被告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当场将其 中一名青年工人刺死检察院在起诉书中,称这名被告人:已满18岁,应依法承担全部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中,对被告人是否 已满18周岁,能否适用死刑产生了争议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 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 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 是已满18岁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 18周岁生日的人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 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 所以不适用死刑再如:“学习” ,“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是什么 ? 学习就是通过听讲、阅读、研究、实践 获得知识和技能其外延包括各种形式的学习:学校学习自学边干边学模仿……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 大类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有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3.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4.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 基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典范的汉民族共同语5.汉语里的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它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三、概念的种类 (一)据概念的外延大小分为:1、单独概念(外延是单个对象)如长江、太平洋、河北经贸大学2、普遍概念(外延是两个及以上对象)如河流、自然物、城市(二)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 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 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 如香味、声音等 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 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说:“ 巴依说 我闻了他 饭店里饭 菜的香味 ,叫我付 钱你能去 帮我说几 句公道话 吗?”闻了饭菜的香味 要付钱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 收到钱了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 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三)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 ,分为:1、肯定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属性 如充实、快乐、健康、合法行为2、否定概念如社会主义、不愉快、非法行为(四)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 :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 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党、陪审团、中 华民族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 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
2、非集合概念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 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 要重视的逻辑问题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 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 各个流域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 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 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 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 权……”歧义①清政府:“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 里”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 ,总共 60里③“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 ?1英里=3.2187华里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 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运用例: 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 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 思维”的本意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 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 全可以游览完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 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例: 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 ,所以我不可战胜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由偷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练二:指出下列划线的词各是什么概念?1.① 中国法律工作者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 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国法律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2.① 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4.人贵有自知之明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 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 说我不是勤劳的?”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 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 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五、概念的周延性(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 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 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如:1、“马”是动物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 的外延 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 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不周延的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 如:1、“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2、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其中的“公民”和“著作”都是周延的。
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如:1、女人不是老虎2、有的学生不是河北人这里的“老虎”和“河北人”都断定了概念 的全部外延,因而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 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1、有些鹤会跳舞2、仙人骑鹤其中的“鹤”、 “仙人”、“会跳舞”都是 不周延的,它们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 周延的如:1、所有的山羊是羊2、有的农民养羊这两个判断的谓项“羊”都只断定了“所有 羊”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羊”的外延是不 周延的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表:主项S谓项PSAP周延不周延SEP周延周延SIP不周延不周延SOP不周延周延总结直言命题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 况:就主项而言,全称命题是周延的, 特称命题是不周延的;就谓项而言,否定命题是周延的, 肯定命题是不周延的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角三角形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S P用欧拉图表示: S=P六、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一则幽默:小黄:“厂长,我丈母娘家死人了,我 想请5天假。
厂长:“死了谁,要请5天假?”小黄:“我的丈人,娃的外公,娃他妈 的爹厂长:“哇,死了三个人!好,我同意 问: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也完全相同 吗?Now如“广州”表示地名;“羊城”反映历史名城;“广州省省会”则表明它是广州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 念的外延之中,成为它的一部分外延,外 延大的叫属,外延小的叫种如图:属种例:1、北京是大城市S P2、可持续发展观是后现代思潮S P属种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是一 种反变关系PSPS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 用,否则犯“属种不当并列”的错误火车厢里、火车和汽车站的候车室里经常 横挂着一条标语: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危险品上车!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及其他危 险品上车”还有如“创办了深受青少年和广大读者喜爱的## #杂志”;“经过一年的努力,同学们的语文水品和写 作水品有了很大的提高三)交叉关系: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重合赫尔岑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上, 他被一种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 自己的耳朵主人过来解释道:“现在演奏的是流行曲。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吗 ?”主人一听,很反感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 么会流行呢?”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 了?” 这里,“流行的”和“高尚的”两个 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 一部分重合,一部分不重合逻辑问题:主人把交叉关系的两个概 念混同于同一关系,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SP“流行性感冒”与“流行的”是什么关系? 其他如:律师和教师法人和罪犯执法者和犯法者S P上面说的同一关系属种关系 都属于相容关系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此外,还有不相容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 是互相排斥)(四)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一个属概念之下的两个邻 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都不同),并且这 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即等于其属概念的全 部外延SP男人和女人罪与非罪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2、反对关系:指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 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并且这两个种 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如:蓝色与青色自杀与他杀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 SP《民间故事》:一天,皇帝骑马出门,路过巧女门口 ,他站在马上把身子向上一挺,两只脚踩 着马蹬直挺挺地站在马上,朝着巧女问: “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这里“上马”和“下马”是什么关系 ?聪明的巧女怎么回答呢? 她不慌不忙地一只脚踩在门外面,一 只脚踩在门坎上,问皇帝:“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五)合成与分解关系(分解关系)例1、汽车与汽车轮胎2、国家与城市注意:分解关系与包含关系不可混淆1、“汽车部件”与“汽车轮胎”2、“汽车”与“汽车发动机”3、“海”与“水”4、“海”与“地中海”总结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相容关系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反对关系分解关系练三:一、下列各组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1、机器和车床 2、好书和坏书 3、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玉米和农作物 5、战场和战士 6、《骆驼祥子》的作者和老舍 7、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二、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1、大城市、城市、邢台 2、生物学、化学、植物学、自然科学3、锤子、杀人工具、匕首4、网络爱好者、大学生、河北经贸的 学生、石家庄市民5、法律工作者、教师、共产党员6、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日本、台湾七、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现了三段论的推 理规律。
只需运用欧拉图明示概念间的关 系,就能判定一个三段论的推理是否有效 欧拉图解析法因其直观简单,于是成 为公务员考试的必备技巧但是三段论的形式非常复杂(4个格, 256个式),判断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是否 有效(成立),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进 行验证更加可靠一)三段论概述三段论是以一个共同词项为中介,由 两个直言命题(有量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