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docx
11页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1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汤洪和吴明认为,“昆仑”一名最早出现于先秦汉 文文献的楚辞中,但历代楚辞注家对昆仑之异说,总 计之,则有笼统之西北说、河源所出说、仙山说、日 没之山说、西极之山、西域之国说,亦有具体之祁连 山(酒泉南山)说、玛沁雪山(闷摩黎山)说、巴颜喀喇山 说、冈底斯山说、喜马拉雅山说、和田南山说、昆仑 山(于阗)说、阿耨达山说等,先人常以此为基本依据, 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古代典籍如《尚书•禹贡》《山 海经》《淮南子》等多有神话色彩和宗教意味,不仅屈 辞注疏纷乱如此,诸如《尚书》《山海经》《尔雅》《逸 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庄子》《列子》《管子》 等先秦典籍记载“昆仑”也是莫衷一是,或山名、或部 落名、或又国名,或在西、或在西北、或又在北海之 北,或甘肃、或青海、或新疆、或又葱岭,或大昆仑、 或小昆仑,或海内昆仑、或海外昆仑,还有西北昆仑 虚、河源之昆仑、黄帝所休之昆仑、大地中央之大山、 神仙居所等等,五花八门。
昆仑之名,首见于《尚书•禹贡》原文曰:“织皮 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意谓昆仑、析支、 渠、搜等四国,其民皆穿皮,总称西戎《尚书正义疏》 引郑玄注,则谓渠搜与昆仑、析支,乃三山名也《禹 贡》以后,《尔雅》释地、释丘、释水,皆述及昆仑, 称河所自出以上二书,学者多认为战国时人所作此外,则晋时汲县魏安釐王冢出土之《逸周书》、 《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三书,亦记有昆仑《逸 周书•王会解》列于正西诸国之首,惜与狗国、鬼亲、 贯胸等相提并论,反令人疑为同属子虚乌有之乡者《四方献令》篇以“空同”列正北之首,而以下之国名, 如:大夏、莎车、姑他、且略、貌胡、戎翟、匈奴、 楼烦、月氏......皆有可考或谓空同在陕西,姑他 (Khotan)即于阗其后正北方位渐移于西,《管子》 称桓公西伐大夏;而《山海经•海内东经》,亦列大夏、 月支在流沙外可知当时已知在北方及西北方有民族 迁徙《竹书纪年》则记:“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 昆仑,见西王母《山海经》为先秦古籍,普遍认为 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所写,学术界倾 向认为此书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据《山海经•大荒西 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山海经•海内西经》 说:“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 河水出东北隅。
《淮南子》记有“昆仑虚”一名楚辞中多次涉及“昆 仑'风物和人物,仅《离骚》中就有40余句《穆天子 传》说周穆王西游玄池、苦山、茂苑、黄鼠之山等, 最后至于西王母之邦《山海经》对昆仑山、西王母之 邦也有记载现代学者推测周穆王经由蒙古草原进入 甘肃、青海,到达黄河源头,西行入新疆,经昆仑山 北麓之于阗到达葱岭,然后可能去了吉尔吉斯或中亚 锡尔河一带,后经疏 勒返回在我国史前神话里, 昆仑之丘是古代诸神聚集之山昆仑丘与西王母有着 不解之缘昆仑丘与西王母的神话,被历代百姓众生 和文人学者千万遍地述说着,时间长达两千余年《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 地方千里,名曰神州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 《十洲记》云:“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 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于是古 人在注《山海经》时,提示昆仑山有多处的说法晋 郭璞谓,除海内昆仑外“海外复有昆仑山”这海内的 昆仑应当是新疆和西藏交界处的昆仑山脉,至于海外 昆仑则应当是山经中的神仙居处,即具有高度文明的 大西国了2关于昆仑地望昆仑山一直是远古华夏居民心日中最崇高和最神 圣的山脉,可在先秦典籍中,昆仑山的具体位置难以 确指,而且名称也不一致。
张骞是第一位在昆仑山地 区做过长途旅行的知名探险家在从大月氏返回中原 的途中,张骞沿着当时被人称作“南山”的昆仑山北麓 自西向东行进了一两千公里,尽情领略了这座千古名 山巍峨壮丽的风貌回到长安以后,他把自己见到的 和了解到的“南山”情况报告了汉武帝后来西汉的使 者多次经过这里,“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 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云”(《史记•大宛列传》),这话的意思是汉朝的使者们 在塔里木盆地追溯黄河的源头,结果发现河源在于阗 南山,山中盛产玉石于是汉武帝根据《禹贡》《山海 经》等先秦典籍(不知他见过《穆天子传》没有)的记 载,把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司马迁也同意这种 说法,“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史记•大 宛列传》)汉武帝所做的只是将于阗河(今和田河)确 定为黄河之源,将其发源之山定名为昆仑山尽管后 世不时有人把昆仑山的名称冠在其他地方的一些山脉 上(如祁连山等),但是始终动摇不了于阗南山作为昆 仑山正宗的地位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看来没有接受 昆仑山就是于阗南山的说法,他在《汉书西域传》中 仍将其称作“南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 属焉。
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 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 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 石,为中国河云汉朝人把昆仑山与黄河联系在一起 除了出于科学不发达的想象臆测外,还有更深刻的文 化命意黄河是华夏文明伟大的母亲河,而昆仑山则 是华夏居民心目中最崇高神圣的山脉最伟大的河发 源于最神圣的山,不仅十分符合当时人们非常崇拜的 天命,而且有向国人和西域彰显大一统观念的深意在 里面中国境内以昆仑名者,据苏雪林的说法,有安徽 潜山县东北六十里之一山,福建惠安县东北三十里之 一山,广西邕宁东北一百二十里之一山,然据笔者揣 测,以昆仑名山者远不仅如此历来出现于典籍之昆 仑则有:《禹贡》记载的阿尼马卿山、《史记•大宛列传》 记载的于真南山、《汉书•地理志》记载的青海西宁、 《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敦煌、《水经注》所记之葱岭、 《十六国春秋》记载的酒泉、《元史》所载之兴都库什 山、《大清一统志》记载的巴颜喀拉山、孙壁文《新义 录》引洪亮吉说的天山、《大清一统志》所记之冈底斯 山、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所引英国人夏德说 喀喇科龙山等等。
此外,尚有昆仑祁连山、昆仑玛沁 雪山、昆仑喜马拉雅山等说法总之,昆仑已经成了 一个千古谜团3关于昆仑神话《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后汉书•西域传》 《汉武内传》《穆天子传》《庄子》《楚辞》《诗经》《列 子》《史记》《拾遗记》《博物志》《独异志》等,无不 留下昆仑神话的烙印在古希腊神话中,在远古时期, 世界发生了大洪水,诺亚用方舟拯救了人类而在昆 仑神话中,伏羲与女蜗在大洪水时,幸运地躲在昆仑 山上,他们等洪水退却后,走下昆仑山,结婚生子, 繁衍出人类这场大洪水对人类留下的震撼,持久而深刻翦 伯赞在《先秦史》中指出,“在野蛮时代之初,分布 于甘肃、青海一带的诸羌之族,亦开始新的迁徙一 部分沿南山北麓之天然走廊,西徙新疆,与原住塔里 木盆地的诸氏族发生接触中国传说中,许多神话人 物皆与昆仑山有关,或与西王母有往来,正是暗示这 一历史内容”其实,古人已将昆仑神话了据《淮南地形训》: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 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 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 日之所罢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 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河图•括地象》:“地中 央曰昆仑……”“昆仑之墟下洞,含有赤县之州,是为 中则 “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 “昆仑居地之中,其势四下,名山大川,皆有气相承接 “昆仑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横绕三 千里,深十三寻远古人初能发挥想象力时,幻想极为丰富那时 仰视天空,见其广大无垠,高不可攀,以为必有一种 超越吾人之种类,居于其间,名曰神明,或曰精灵 其能力至为伟大,且又青春永驻,长生不死顾其形 体及其感情意志,则与今人类似人类之宗教心理, 因要求神之与人相通,故有人神同形说,天人交感说, 转劫说等学说的出现;远古人思想简单,则又想象天神 必常居地面,以便与凡人接触,因此建立庙宇及神坛, 成为神明护驾之所但神又不能长居凡尘,则又想像 崇高之山岭,为神地面之栖止处于是神山“昆仑“便 应运而生郑德坤指出,昆仑是中国神话系统里最重 要的神山原始的宇宙观常把最高的山作为神圣的地 方”茅盾先生指出:“原始人设想神是聚族而居的, 又设想神们的住处是在极高山上:所以境内最高的山 便成了神话中神的住处希腊人对于奥林帕斯山的神 秘的观念就是由此发生的中国的神话与之相当的, 就是昆仑中国(尤其西北)高山多得很,但古代却偏 偏把昆仑看的特别伟大、崇高而神秘。
《水经•河水注》: “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初学 记》卷5引《河图括地象》:“昆仑者,地之中也《山 海经•海内西经》郭注:“昆仑虚 ,盖天地之中也 见《禹本纪》人不但要有一点“精神”,而且需要一些“幻想”的, 不然就无以安慰并延扩枯寂的心灵这是古代和现代 不断产生“神话”的动因之一遥远、神秘而又模糊的 “乐园 世界中心”就成为幻想追求或古老信仰的 一个内核或“情结”神话能够使平庸的现实变成诗《山海经》和《楚辞离骚》等对昆仑乐土的向往或神 游就是明证因为高不可测的大山往往都具有宗教、 神话所要求的神奇性、神秘性和神圣性4关于昆仑语源关于“昆仑”的语源,笔者曾在编著《中国地名由 来词典》和《新疆地名概说》时,对昆仑一名,引岑 仲勉《中外史地考证》之说,即“昆仑”来自于阗语, 是“南方”的意思,昆仑山又云“南山”现在认为,此说没有对名称语源进行详细论证,此说似乎不妥关于昆仑语源,比较流行的说法则是林梅村的观 点据林梅村引现代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和美国汉学 家梅维恒意见,认为:“祁连”和“昆仑”是同一名称的 不同汉译,为吐火罗语(月氏语)的“圣天”之意祁连” 一词不见于先秦汉文文献,说明译名有先后,即先秦 时译名昆仑,汉代译名祁连。
匈奴人称敦煌南山为“祁 连山”并非本族语,而是根据当地居民对该山的称谓 敦煌是月氏人的故乡,那么,这个词应在月氏语,也 即吐火罗语中寻找其源汉学家蒲立本()将“祁连山” 的古音拟作Giir-lien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则另辟蹊 径,他在其他印欧语词中寻找音近的词,结果发现拉 丁语的Caelum (天空,天堂)和汉语“祁连”音相近意相 同,所以,他相信“祁连”应译自和拉丁语Caelum同 源的某个吐火罗语词祁连”一词似应译自吐火罗语 阳性形容词体格单数klom和klyomo的早期形式 kilyom(o),意为“圣天”吐火罗语klyom和klyomo都 是8—9世纪的形式,其早期形式应拟作kilyom,因 为早期吐火罗语的/i/在晚期吐火罗语中往往失落林 先生的结论存在问题:即在“祁连”是哪个民族语言都 有疑问的前提下,直接采纳颜师古所训“天”的词义, 便推论祁连是月氏语即吐火罗语且在已知吐火罗语中 没有表示“天”的词语的前提下,提出这个吐火罗语词 应写的Kaelum,其结论很难让人信服由于没有搞清昆仑的原型和昆仑神话,故自古至 今论说昆仑地望和语源才会众说纷纭昆仑”一语的 语源也流露出其与明堂的渊源。
台湾学者王孝廉概括 诸家对“昆仑”语源的解释云:“昆仑的语源, L-de-Saussure教授认为是指‘天之穹隆的球状’《康 熙字典》说:‘凡物之圜浑者曰昆仑’《晋书•天文志》 说:‘天形穹隆,如鸡子,其际如幕,四海之表周接, 元气上浮’这‘穹隆’二字就是昆仑的语源根据御 手洗胜的考察,昆仑的原义是指天体昆仑二字的字 音如果用一个音来表示的话,就是'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