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总46页).docx
4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 绪论●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 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 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 ②视锥、视杆细胞层 ③外界膜 ④外核层 ⑤外丛状层 ⑥内核层 ⑦内丛状层 ⑧神经节细胞层 ⑨神经纤维层 ⑩内界膜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15、房水流出的途径: 经瞳孔 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 ↙ ↘ 眼静脉 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 少部分虹膜吸收 ↑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第二节 视路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2、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3、视交叉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4、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第三节 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1、血管及血液循环2、眼球的血液应来自眼动脉1)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2)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第四节 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2、眼睑: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眼睑皮肤 ②皮下组织 ③肌肉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 ⑤睑结膜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4、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5、眼外肌 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每眼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直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内直肌 内转下直肌 下转 内转、外旋外直肌 外转 上直肌 上转 内转、内旋上斜肌 内旋 下转、外转下斜肌 外旋 上转、外转第五节 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中医解剖名称 西医解剖名称眼珠(睛珠、目珠) 眼球白睛(白眼、白仁、白珠) 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黑睛(黑眼、黑仁、黑珠、乌睛、乌珠等) 角膜黄仁(眼帘、虹彩、睛帘) 虹膜神水 房水瞳神(瞳子、瞳仁、瞳人、金井) 瞳孔晶珠(睛珠、黄精) 晶状体神膏 玻璃体视衣 包括脉络膜和视网膜目系(眼系、目本) 包括视神经、包裹视神经的鞘膜及血管胞睑(约束、眼胞、眼睑、睥) 眼睑上胞(上睑、上睥) 上眼睑下睑(下胞、下睥) 下眼睑睑弦(眼弦、睥沿) 睑缘睫毛 睫毛睑裂 睑裂内眦(大眦) 内眦外眦(锐眦、小眦) 外眦泪泉 泪腺泪窍(泪堂、泪孔) 泪点眼带 眼外肌眼眶(目眶) 眼眶第三章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第一节 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1.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2.眼与心的生理关系: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3.眼与脾与生理关系: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4.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5.眼与肾的生理关系: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6.胆参与神膏的生成。
第三节 五轮学说概要1、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到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布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五轮的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五轮 解剖部位 脏腑分属肉轮 胞睑 脾 胃血轮 两眦 心 小肠气轮 白睛 肺 大肠风轮 黑睛 肝 胆水轮 瞳神 肾 膀胱第五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1、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②风性善行数变 ③易与他邪结合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 ②火热生眵 ③易伤津液 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 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 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3、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时气、天行、疠气等4、七情内伤易生绿风内障、视瞻昏渺、青盲等四、饮食不节可致眼部虚、实、热证;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可致眼部寄生虫、小儿疳积等5、劳倦:劳倦内伤可导致阴血亏损、气血耗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等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不耐久视、视瞻昏渺等眼病6、先天与衰老先天所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辘轳转关、旋胪泛起等;衰老所致: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不足而引发的眼病,如圆翳内障、老花眼、视瞻昏渺等第二节 病机眼科常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第六章 眼科诊法第一节 眼科四诊1、眼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眼科四诊之中重在望诊与问诊问诊:问眼部症状: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眼哆,眼泪2、远视力检查:视力表与被检者相距5m 近视力检查:标准视力表置受检眼前30cm。
3、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