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试题创新.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692136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7.3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重庆南开中学高 2016 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 I 卷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清末,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一场文化运动被介绍到中国之后文艺复兴思想与民族主义同步传播、相互结合,促使民族复兴观念萌生文艺复兴”一词最早出现在第一份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刊出的《经书》一文中之后,又出现了“文学复兴”“文学复古”“古学复兴” “艺文振耀”等用以指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新词康有为是较早从文化运动的角度介绍“文艺复兴” 的思想家, 他使用的说法是 “文学复兴” : “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培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清末,最为流行的当属“古学复兴”一词据有关资料所知,该词在1879 年已出现;到20 世纪初年先由梁启超、马君武提及,后被国粹派广泛使用清末国粹派倡导中国“古学复兴”,明显受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民国前期欧洲文艺复兴被全面介绍到中国思想界,文艺复兴的先导作用引领“五四一代”着重从思想文化入手寻求民族复兴之路如果说清末最流行的说法还是“古学复兴” ,到了民国初年以后, “文艺复兴”的译法就完全定型了。

      被胡适称为“预言中国文学革命”的著名记者黄远庸,是民国初年较早传播文艺复兴知识、主张借鉴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先驱1914 年黄远庸在 《庸言》第 1、2 号刊发《本报之新生命》,指出中国今日乃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文艺复兴受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不同程度的关注1917 年 6 月,胡适读了《文艺复兴》一书,他在日记中记述了此事:“车上读薛谢儿女士之《再生时代》 ‘再生时代’者,欧史十五、十六两世纪之总称,旧译‘文艺复兴时代’ 吾谓文艺复兴不足以尽之,不如直译原意也此后,他常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参照,思考中国的学术思潮与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新文化运动比附文艺复兴陈独秀在1917 年 2 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到,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兴而进化”早在清末就提及过“文艺复兴”的周作人积极倡导“人的文学”, “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并把“人的发现”追溯到文艺复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强调文艺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参照探索“中国文艺复兴”,成为民族复兴思潮的重要内容。

      二三十年代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如但丁的《神曲》、培根的《新工具》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陆续翻译出版,且往往有多个译本对文艺复兴进行介绍与研究的论著纷纷问世,如陈衡哲《欧洲文艺复兴小史》、常乃惠的《文艺复兴小史》、傅东华的《欧洲文艺复兴史》等随着民族复兴思潮兴起对如何实现 “中国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与民族复兴之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成为这一思潮的重要内容三四十年代,借鉴欧洲文艺复兴讨论“中国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的论著不断刊行,如周作人的《文艺复兴之梦》 、顾毓秀的《中国的文艺复兴》,等等节选自余祖华《欧洲文艺复兴的引介与近代民族复兴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复兴”是清末最早出现的用来指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词语,但直到民国初年以后这一译法才完全定型B.清末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介绍文艺复兴,所以除“文艺复兴”外,还有“文学复兴”“文学复古““古学复兴”“艺文振耀”等不同的说法2 C.“古学复兴”一词出现时间很早,也为梁启超、马君武等大家采用,但真正流行开来,则是在国粹派的广泛使用之后D.虽然“文艺复兴”的译法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但也不是毫无异议,比如胡适就认为译为“再生时代”更能准确体现原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民族复兴思想在清末开始萌芽,经过五四时期的发展,到20 世纪三瞪十年代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B.民族复兴观念是文艺复兴思想与民族主义相互结合的产物,这两种思想都是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产生并传播开的C.“五四一代”被欧洲文艺复兴对社会进化的先导作用所吸引,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希望从思想文化入手寻求民族复兴之道D.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文艺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得到重视,人们开始积极探讨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的途径和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末国粹派用“古学复兴”指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并倡导中国“古学复兴”,在思想上与梁启超等人一脉相承B.黄远庸主张借鉴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运动,并撰文指出中国今日乃文艺复兴时期,因此被胡适称为“预言中国文学革命”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文艺复兴受到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领导人的关注,但他们关注的程度不同,关注的重心也有差别D.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对文艺复兴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重视文艺复兴的先导作用,而是将其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性颖敏,甫就塾,授之《诗》、 《书》 ,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补鄢陵学生,遂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以省亲归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擢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出监湖广银场,日探性理诸书,学益进以继母忧归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对,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李贤语之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瑄亦无加礼,自是衔瑄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及左、右少卿贺祖嗣、顾惟敬等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等受贿,并下狱论瑄死,祖嗣等末减有差系狱待决,瑄读《易》自如会刑科三覆奏,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乃免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富豪杀人,狱久不决,瑄执置之法召改北寺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阁壁出视,坐以叛,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辨其诬文恚曰:“此老倔强犹昔 ”然卒得减死屡疏告老,不许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数见瑄,所陈皆关君德事已,见石亨、曹吉祥乱政,疏乞骸骨。

      瑄学一本程、朱,其修已教人,以复性为主,充养邃密,言动威可法尝曰:“自考亭以还①,斯道已大塑,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皆自言其所得,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弘治中,给事中张九功请从祀文庙..,诏祀于3 乡已,给事中杨廉请颁《读书录》于国学..,俾六馆诵习且请祠名,诏名“正学”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①考亭:即朱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B . 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C . 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D .正统初/还朝尚书郭琏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由于在秋季举行,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取中后称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B .入阁,明代罢宰相之名,仿宋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内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凡入阁者多为翰林出身,为内阁之长官,握宰相之权C .文庙,即孔庙,又称作夫子庙、至圣庙等文庙除主祭孔子之外,还会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包括孔子弟子和历代大儒,彰显国家对孔子、儒学的尊崇D .国学,国子学的简称国子,即国之贵族子弟;国子学,即国家贵族子弟学校,是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历代设置不一,名称亦有异,如汉代称太学,明清时候称国子监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薛瑄性情刚直不阿,不仅拒绝了三杨的主动约见,也拒绝了三杨让他前往拜见王振的好意,甚至王振主动向他行礼,他也无动于衷B .薛瑄因为得罪王振而被诬陷下狱,并被定成死罪,但他从容镇定,毫无惧色;后遇刑科复核并得到王伟大力营救,他才得以幸免C .在处理苏州饥民抢夺富豪粮食、火烧富豪房屋一案时,薛瑄和阁臣王文意见不一,他倔强如昔,据理力争,触怒了王文,差点又获死罪。

      D .薛瑄在思想上与程、朱一脉相承,他将自己研究程朱理学的心得体会记载下来,集成了《读书录》 ,该书在其身前和死后都有很大的影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王文以阁臣出视,坐以叛,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辨其诬2)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送客水路归陕韩翃相风竿①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②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畚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好是吾贤③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④4 [注] ①相风竿:樯乌、风信鸡船上所竖预测风向的竿( 顶乌形 ) ②不赊:不迟缓③吾贤:指“客”④连沙:言沙滩上尽是春游入8.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后两联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 9.韩翃诗“笔法轻巧”,本诗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 《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习俗3) 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入揭示了士大夫对别人互相学习行为进行嘲笑的内在心理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四 (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造船蔡楠马长远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会造船,木船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看树料有次他去旱地买树,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树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头儿子泥鳅问他为什么,他拽着泥鳅的老头辫儿说,傻小子跟爹学着点儿 ,你看这高大光滑的树,它顶部的叶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空了半截来,看这块,你甭看它有疤,还是一片疤,没关系,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说明树质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捡便宜了,木头坚硬,价钱又低。

      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无碍第二绝是甩线一手准旱木匠只能放直线,而马长远造船时能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第三绝是放印子,就是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规则状态然后选一块合适的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凭着这三个绝活儿,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马长远开始时造鹰排子、鸭排子老年间白洋淀水势大,水阔鱼多,渔民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