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docx
50页第一章 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第一节 调频广播的发展史调频方式是 1935 年在美国的实验室证明可以用来作为广播的一种调制 方式1941年5月,美国首先开始在43〜50MHz波段进行调频广播(随后频率 改变为88〜108MHz),但发展缓慢在1958年开始双声道调频立体声广播, 并在196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采用AM-FM制(GE — Zenith 制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导频制)为立体声调频广播制式由于这一制式的 确立,调频立体声广播从此在世界各发达国家迅速开展,例如苏联从 1959 年,原西德从1963年,日本从1962年开始立体声调频广播在欧洲,调频广播得到了更加积极和广泛的实施,因为这种方式解决了 在比较密集狭小的地区内,中波广播频带不够分配而导致的串台现象严重的 问题而在日本开始采用调频广播的目的是它可以排除邻国中波台的串扰, 提高广播音质,并在 70 年代以后得到迅猛的发展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试验性调频广播,当时主要用于节目 传输对于新中国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广播首先要解决幅员辽阔、人 口覆盖的问题和对外的宣传问题,因此中波广播和短波广播是更为有效的方 式。
进入上世纪80 年代以后,直至2000年以前,随着“四级办广播”的指 导方针的确定,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办台的积极性,调频广播方式开始为各 级电台所采纳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到 80 年代后期我 国的调频广播迅速的发展起来中央及省级调频台大部分采用 10kW 功率等级 电子管发射机,发射台一般设置在高山上和电视塔上,覆盖着城市稠密的人 群;中小城市一般采用自立式铁塔作支撑架设天线,多采用300W〜5kW电子 管发射机;而县乡城镇多采用小调频10W〜100W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的调频发射机研制生产能力已得到长足的进 步,陆续推出了 300W、1kW的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并能批量生产 此后调频广播主要向立体声、多功能附加信道、全固态方向发展,对设备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闻、教育、文化、科技宣传、 娱乐和各种广告等各种信息服务应有尽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 活,听众参与节目十分踊跃,这一时期是调频广播发展的鼎盛时期目前国内的广播发射设备制造厂商已能提供从10W〜10kW各种功率等级 的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包括天馈系统在内的整个环节都已实现了 国产化。
本书以lkW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为参考机型,讲述调频立体声 广播发射机的原理、操作与维护第二节 调频广播的基础理论通信广播的各种方式都是要利用电磁波来传送信息,把电磁波作为载体, 以不同的方式把信息装载后发射出去,在接收端再以相应的方式把信息取出 来前一过程称之为调制(Modula ti on),后一过程则称为解调 (Demodulation)作为载体的电磁波用数学表达式可表示如下,在以后叙述 中我们称之为载波信号:式(1 — 1)u (t)二 U COS 2nf tC C Cu C)= U cos w tC C C式中, u (t) ——任意时间 t 的电压; CUC――载波信号的最大振幅;s ——(=2nf )载波信号的角频率;CCf C ――载波频率①;t――时间,以后有时间的量以瞬时值描述作为调制信号的音频,以单音为例,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如下:①我国标准规定,531〜1602kHz为中波调幅波段,〜26MHz为短波调幅波段,87〜108MHz为调频波段u (t) = U cos Gt = U cos2兀 FtOO G G 式(1 — 2式中, u(t) ——调制音频电压瞬时值;U ——调制音频电压的最大峰值; ——调制音频的角频率;FQ ——调制音频频率①。
到目前为止,作为模拟广播发射机的主要调制方式有两种,即调幅 AM(Amplitude Modulation)和调频 FM (Frequency Modulation)为便于理 解,以下以调幅和调频作为对比,分析它们的调制方式不同点调幅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把调制信号加到载波信号的振幅上,使得载波信 号的振幅大小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化用数学表达式可表达为:u (t) = (U + KU cos Gt)cos w ta c g cKU=(U + g - U cos Gt)cos w tc U c cc=(U + m U cos Gt)cos w tc a c c式(1一3)=U (1 + m cos Gt)cos w tc a c(t)――经过幅度调制的载波瞬时电压,简称已调波信号;①中波调制频率范围一般为50Hz〜8kHz,调频调制频率范围为30Hz〜15kHzm ( = KU^ )称为调制系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 a UC比较式(1 — 1)和式(1 — 3)可发现,式(1 — 1)中的振幅项U变成了 CU (1 + m cos0t),即载波的幅度变成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变量,并且可以调 c a节调制的深度,完成了调幅的目的。
调频就是对式(1 — 1)中载波的频率项f (或角频率3)进行调制,使 CC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音频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化,在最终的结果上,实际上是总相角3 t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C当调制信号为式(1 — 2)的U (t)时,按频率调制的定义,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应该以载波频率为基准,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偏移基准值,即:①(t)二① + Ao (t)C式(1 — 4)+ K U (t)C f Q式中,3C未受调制时的角频率;A« (t) ——调制后角频率的变化量,叫做瞬时角频率偏移,它与调制电压的幅度成正比;K ——比例常数f人3( t)的最大值叫做最大偏移,以人3表示,即:习惯上把最大频移称为频偏在调频广播发射机中主信号标准频偏为± 75kHz,而最大频偏为±100kHz这是关于调频方式概念上的了解,以下的数学分析过程则可求得调频波 的最终表达式,并且会得到调频波的相关参数的表征方法已知调频波的角频率,那么,它的总相角可表示为:式中© (t) = ft ①(t )dt =ft L + Aw (t )Lt0 0 C=l t + Jt Al (t)dtC0=L t +A©(t)C式(1 — 5)A©(t) = ftAl(t)dt = K ftU (t)dt是调频波的相位变化量,它和调制电压对时 0 f 0 °间的积分成正比,因此调频波的瞬时表达式为:式中,KU m = —f_° f°称为调频波u (t) = U cos © (t)C/ 、=U cos l t + K ftU (t)dt c f 0 ° 丿( K - U )=U cos l t + —f ° sin °tC ° 丿=U cos C t + m sin ° JC C f式(1—6)的调频指数,它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调频波的最大相位偏移。
调频指数和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和调制信号的角频率成反比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调频波的频谱,它不像调幅波所产生的上下两个 边带那么简单由于数学推导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这里我们仅利用已有结论从理论分析上已经证明,调频波的频谱是由载频3和无数对边频(3CC 土nQ )组成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n=l, 2, 3,……)也就是说,调频 波的边频有无限多个,因而频带也为无限宽,相邻边频之间的间隔等于调制 信号频率Q但实际上调频波能量的绝大部分是集中在载频附近的一些边频 中,跟调频指数m的关系是:f在当n >(m+l)时,边频的幅度已降到小于,滤除掉大于(m+1)的ff边频分量,对调频波的失真影响不大,因此得到以下重要结论,也是通常计算调频波频谱有效宽度的原则,2 Cm +maxmax式(1-7)即:式中,F为最高调制频率max当F =15kHz,频偏Af为规定的75kHz时,单音调频波的频带宽度通 max m常记为:在要求两相邻电台干扰比较小,或要求非线性失真很小时,带宽还应适 当的加宽一些通常取:max式(1-8)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调频波的频带宽度主要取决于调制信号的最高频 率,在频偏受限的情况下调频指数也由调制频率确定,调制频率低时,调频指数较高,调制频率高时,调频指数较低。
最低即为F =15kHz时,m=5max f由于调频指数m随着调制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表现在接收效果上调制音 f频的高端信噪比比较差,针对调频发射机的这一缺点,专门采用了预加重与去加重技术措施来改善高端信噪比具体原理如下:在发射端将音频信号的高端部分提升即称为预加重提升点选择在音频信号频谱密度下降了 3dB时所对应的频率值对于调频广播,f约为,这时t=50口s典型的预加重网络和特性及参数值如下:a)(b)图1-1 预加重网络与特性F4001K3K5K7K10K12K13KdB0表1-1 50 口 s标准预加重提升值在接收端(收音机)鉴频器之后,设置具有相反特性的去加重网络,仍选取为基准点,最后使加重的信号恢复到它原来的相对值上去加重网络及去加重特性如下:(a) (b)图 1-2 去加重网络与特性经过预加重-去加重处理后的调频信号,信噪比得到很好改善例如 Fm m= 15kHz,T=50 口 s时,噪小减小到十分之一调频广播与中波调幅广播相比,调频广播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1、没有信号串扰现象中、短波段电波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因而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其传播 距离还受地面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覆盖范围内信号变化较大,也容易形 成相近频率电台间的串扰。
调频广播使用超高频波段,只能在视距范围内传 播,在视距范围以外信号迅速衰落,因而就不会形成串扰,有利于频谱的高 效利用2、信噪比好调频广播不同于调幅的最大区别在于调幅信号是电波的幅度随信号变 化,因此只要外界存在如荧光灯、电器设备等产生火花脉冲类信号都极易进 入收音机形成干扰,因为它迭加在信号幅度上,因此难以排除而调频信号 是等幅的电波,接收信号可以通过限幅放大来恢复,并且因为调制度大,所以信噪比好另外,在超高频波段,外部能产生的噪声也小,所以可以实现 高信噪比的优质广播3、动态范围宽动态范围是指人耳听觉能够感受到的不失真的音量变化范围中波广播 因为调制度受到限制,加之为提高信号响度,一般都采用措施提高平均调制 度,因此信号动态范围小,适合于声音广播而调频广播由于本身信噪比高 实际动态范围可达 60dB 以上,可以较好的表现一般音乐信号,适合于各类节 目播出4、能进行高保真度广播仅仅是信噪比好、动态范围宽还不够,要进行高保真度广播,还必须能 够实现音频信号足够的带宽,这一点调频广播也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情况下 人耳所能闻听的最高音频为15kHz,如前所述,在规定的75kHz频偏时,调 制带宽可满足 15kHz 调制。
而中波调幅广播,按规定每个电台占用的频带宽 度应当是9kHz,但通常大都占有14kHz左右,即调制频率最高可限制到7kHz, 很明显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