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u****9
  • 文档编号:373242331
  • 上传时间:2023-1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2.《荀子·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5.《荀子·劝学》中的“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            ”。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11.《荀子·劝学》中“           ,                ”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6.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17.荀子《劝学》说:“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8.《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9.《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                ”的境界20.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21.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二、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有通又,又一次,再一次;暴通曝,晒干)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xìng异也(生通性,天资,天赋,资质,禀赋)(二)一词多义: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2)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1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之:(1)锲而舍之:(代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3)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不译)(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7)輮使之然也(代词,带木)(8)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向)(三)古今异义1.学不可以已(古义(2个词):可以因此或凭借;今义:表示认可或同意)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3.輮以为轮(古义:把……当作或 认为……是;今义:认为)4.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5.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6.螃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 今义:跪下)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9.用心一也(古义(2个词):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某种念头)10.上食埃土,下引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阴间)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安身;今义:①托付 ②把理想希望感情邓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12.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江河(词义扩大))13.声非加疾也(古义:快,在本文中引申为“洪亮”;今义:疾病)14.假舟楫者(古义:凭借,利用;今义:不真实的,虚伪的)(四)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处)(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活用为使动,使……快)(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9)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0)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輮”这种方法)(11)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用“也”表示判断)2.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语义被动)3.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4.特殊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句)(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句)(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句)(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句)三、写作素材  1、叶天士拜师谦学 (谦虚、好学)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2、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执着)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3、沈括上山看桃花(好问、求知、实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4、陆游书巢勤学 (勤奋、好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5、阎若璩( qú)口吃成大器 (勤能补拙、好学、肯吃苦)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6、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勤奋、坚毅、执着)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荀子·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学不可以已)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学不可以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