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环青海湖旅游圈的思考.docx
4页发展环青海湖旅游圈的思考■王顺道张朝阳(人行海北中支青海海北810200 )摘 要: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到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 再到跨入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行列, 它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是国内乃至世界众多湖泊都无法比拟的, 其特点 和开发优势显而易见青海湖景区建设在整个青海旅游业发展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青海湖旅游业可以 说是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必将极大地促进和带动我省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环湖旅游业发展可以更好的提高环 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产生联动效应, 发挥更好的作用, 创造更多的效益关键词: 环青海湖 旅游业 发展建议一、环青海湖旅游圈现状 青海湖景区距省会西宁 130 公里, 青藏公路 (109 国道 ) 从青海湖南岸东西 方向通过, 青新公路 (315 国道 )、湟嘉公 路 (湟源至嘉峪关)、青藏铁路从青海湖 北岸东西方向通过, 交通十分便利青 海湖景区水域面积约 4635 平方公里, 湖面海拔 3196 米, 平均水深 18.6 米, 最 深 32.8 米, 湖岸线长 360 公里, 东西长 106 公里,南北宽 63 公里。
湖水容量 854.45 亿立方米, 布哈河、甘子河等 40 余条河流注入其中是我国最大的内陆 咸水湖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 也 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4A 级旅游景区, 被国家地理杂志 等评为中国五大最美湖泊之首, 2006 年 被建设部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2007 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被组委会授予 “国家旅游名片”称号青海湖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旅游 景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特 别是青藏铁路的通车, 环湖赛的举办及 青海湖周边景区的开发吸引了大批中 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环青海湖旅游体 育经济的“异军突起”, 也为我省经济社 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中国最美 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为品牌, 以“民族 体育、传统体育、高原体育”为特色, 以 “环湖赛”和“环湖圈”为龙头, 在风光壮 丽的青海湖畔形成了以湖光山色、草原 风情、体育健身、民族文化和沙雕艺术 为特色的青海湖圈旅游形象品牌鸟岛 的观鸟、刚察县沙柳河的观鱼节、沙岛 的沙雕艺术节、151 景区的豪华房车营 地、青海湖的快艇、金沙湾的沙滩摩托 车、神秘原子城的红色之旅、省体育局 开发的射击射箭等项目, 以及连续七届 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海晏县金银滩的浪漫之旅等都已成为青海 对外交往的“金名片”。
随着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 环湖赛、国际诗歌节、国际沙雕节等大 型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青海湖在全国 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区, 环青海湖 地区 2007 年旅游人数已达到 89 万人 次, 门票收入达到 5000 万元, 旅游综合 收入近亿元 二、环青海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 优势和制约因素(一) 环青海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 势 当今世界,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增 长, 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 主要动力之一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 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 待游客, 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242008.12区域经济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服务的综合 性行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 旅游业作为关联性较强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 具有劳动力需求大、就业 领域宽、就业成本低等特点, 可以直接 或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包含“吃、住、行、游、娱、购”6 大 要素, 其关联带动作用, 不仅体现在直 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 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 而且间接地带 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 的发展, 进而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 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青海湖独具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 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具有垄断性、独特 性, 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对环湖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旅游资源优 势,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经济, 提 高湖区的经济实力, 无疑是我们青海发 展生态经济的一个“亮点”和旅游支撑 点青海湖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 条件,作为高原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她 正以其独特的自然、丰富的人文景观, 吸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旅游目前在青海省很有影响力的环湖赛, 就离不了青海湖举办了七届的环 湖赛, 其规格逐年上升, 大有十年赶超 环法赛的趋势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 建设思路也由此形成, 青海旅游、经济 的发展,都和青海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近青海湖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无比壮美、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样 纯自然的景观, 带给人的感知和认识却 决然不同, 一次谋面就会终生难以抹去 对它的记忆这种独特是一种典型的吸 引力经济, 抽样调查表明, 青海湖是青 海当之无愧的第一吸引旅游地 (二) 正确认识环青海湖旅游业发 展制约因素 近年来, 青海湖旅游在迎来快速发 展时期的同时, 也暴露出产业发展中的 一些问题, 如项目不丰富、旅游周期短、 服务设施不到位、旅游产品单一等。
这 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青海湖旅游业 的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连动效 能主要表现在:1、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据业 内人士分析, 前来青海湖旅游的游客除 去门票外, 几乎没有什么消费同时, 由 于景区建设还比较滞后, 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也很短目前, 一般旅行社安 排的行程都是青海湖一日游, 而在青海 湖游览的时间只有 2- 3 个小时这种走 马观花、快餐式旅游的结果就是, 除了 那一湖炫目的湖水外, 游客对青海湖似 乎别无印象对青海湖丰厚的文化底蕴 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景区内可观赏的 风景和可利用的人文自然景观开发不 到位, 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 仅停留在观光游的初级阶段, 除了游轮 外, 也只能满足就餐、住宿等基本游乐 需求, 谈不上完善的游客服务, 这难免 让人心生遗憾这两年, 虽然新增了一 些民族歌舞、区域动植物展馆等景点, 但规模小、组织零散, 也只是小而散的 “小打小闹”, 对吸引游客起不到多大作 用由于长期以来的“门票经济”, 忽视 了游客服务中心等的建设, 一些必要的 配套设施较为缺乏, 吸引游客的热点不 够, 游客停留时间短, 回头客少。
2、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旅游资 源开发往往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 目前 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通讯、供电、供 水、住宿、娱乐、餐饮、购物、旅游产品开 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普遍滞后, 不能252008.12区域经济为游客提供较为快捷、舒适、方便的旅 游环境, 导致游客“旅”长“游”短, 消费 项目可选择性少、旅途不便等情况3、受高原气候的影响旅游期短青 海地处世界第三极, 旅游业发展存在着 旺季短、淡季长的突出问题环青海湖 旅游淡季长达 6- 7 个月, 旅游人数寥寥 无几,设施大量闲置而旺季集中在 6 月到 9 月四个月, 旅游者纷至沓来在 一些景区, 由于管理不到位, 游客的大 量涌入, 还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面临破 坏等问题4、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内, 漫 长的湖岸线空空荡荡购物一条街上, 各种打着藏饰旗号的商店鳞次栉比, 但 很难找到能够代表青海湖特色的商品,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三、对发展环青海湖旅游业的建议 (一 ) 全面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1、大力开发环湖旅游资源旅游资 源是青海最丰富、最容易开发和见到成 效的资源, 也是青海拥有资源中最具开 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
青 海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 雄奇独特的自 然景观, 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 风格迥 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 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 具有很强吸 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青海湖景区开发是我省旅游开发 的重中之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青海湖 景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低水平重复 建设的问题, 青海省现已正式实施《青 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策划》作为 青海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建 设蓝本, 以保护青海湖及其周边生态环 境为前提, 做到了保护、规划、管理和利 用的统一在策划基础上, 整个旅游资 源的开发建设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层 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在策 划期内, 将以保护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 为前提, 资源、市场、产品和产业互动, 进一步提升青海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 的知名度,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构 建国际化的、具有特色观光、文化体验、 户外运动、休闲度假、节庆会议五大功能的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促进青海 湖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青海 湖在国际、国内的形象, 为青海省打造 全国乃至世界级精品旅游区, 为塑造青 海旅游名省形象奠定良好基础。
2、实施人才驱动战略, 提高旅游从 业人员素质旅游业的兴衰, 关键在于 人才, 实施人才驱动战略, 建设一支服 务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导游、服务、营 销队伍, 确保青海湖区旅游业快速健康 发展针对青海湖区旅游业快速发展而 人才相对不足和素质偏低的矛盾, 要加 快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形成高 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为 载体的多层次培训模式和培养体系, 为 旅游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从业人员, 必要 时可从外界引进高层次人才3、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 全面提升 服务质量, 共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在 融资方面, 一是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 款、基金、信托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满 足旅游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积极 吸纳省内外有实力的投资商在青海开 发旅游项目三是在融资服务上, 充分 发挥行业专家的优势, 为重点旅游项目 建设, 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要始终坚 持高层次招商, 积极探索旅游投、融资 的有效方式, 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 性, 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构建多元投 资机制, 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4、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基 础设施的投资渠道。
这不仅需要有特殊 的政策倾斜、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且需 要对口支援、开放政策等各方面的扶 持为此, 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 一是 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制定税 收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扶持效 应通过政府预算, 加大对旅游业的专 项补助范围和数额, 尤其是对治理和改 善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专项资助二是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 好的行政服务, 吸引外资进入, 如外国 政府贷款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和双边、 多边援助项目为此, 必须着力推进资 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融资方式的改进等三是组建“青海旅游股 份公司”上市, 通过发行股票, 吸纳社会 资金投资到青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 游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 设施的更新改造上来 (二 ) 发展特色旅游, 改善生态环境 过去很多人说起青海多是强调人 口稀少、气候不好、路途较远等一些看 似不利的因素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过 去看似的劣势或许站在现实的平台上、 以新的视角审视, 情况可能会完全不一 样换一个角度看, 在今天人少、空旷就 是优势还有气候, 青海凉爽的天气在 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情况下, 优势已经 十分明显, 已经成为吸引大批游客夏日 前来青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已不是 制约旅游发展的因素,现在进入青海, 无论是公路还是航运或铁路, 都十分方 便快捷 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 湖、国际重要湿地、青藏高原重要的生 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繁 重因此, 青海湖旅游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