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docx
7页《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资料来源:《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作者:林国良唯识学是佛学中最为精致的一个理论体系近代弘扬唯识学的一些佛学大德,曾对 此学说与现代科学的会通抱有极大的希望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似乎正在为这一会通提 供了一种可能性本文将依据《成唯识论》(以下简称《成论》),通过唯识学与量子 力学的物质观的比较,对这一会通的可能性作一描述唯识学的假实现唯识学的物质观主要有物质起源论与物质结构论两方面的内容从物质起源论来 看,唯识学认为:物质非心外实有,而是由众生的第八识变现从物质结构论来看,唯 识学认为:物质不是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成,而是由第八识变现色法中的实法(基 本物质),再由实法形成假法(各种物体)而此处的假、实概念正是理解唯识学物质 观的一个难点,故有必要先对唯识学的假实观作一介绍唯识学的假、实概念,既有与佛教其他学派一致的含义,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唯识 学是在两个层面上区分事物的真假虚实第一层面的区分依据是永恒不变性和独立存在 性,这可以说是在区分事物的假与真:第二个层面的区分依据是事物的成分和作用,这 就是唯识学所说的假与实这两个层面大体相当于佛教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
首先, 如按胜义谛来区分,则一切事物都属假而非真,即都没有永恒不变性,也没有独立存在 性其次,如按世俗谛来区分,唯识学将事物区分为实法、假法与非实非假法此处所 谓的实法,是指具有单一、独立的成分,能起现实作用的事物如果一事物是单一成分(不是复合成分),能独立存在(不是依附性地存在),能起现实作用(不是幻觉等不 能起真实作用),就说它是实法所谓假法,指非独立存在、但有现实作用的事物这 类事物是一种没有实体的假象性的存在假法分聚集假、分位假等以聚集假为例,它 们是实法的集合,如由色、声、香、味、触等基本物质现象聚集而成的世间各种物体 所谓非实非假之法,指根本不存在、因而没有现实作用的现象,即幻觉、想象等所显的 事物,如由幻觉而见的空中第二个月亮等二、唯识学的物质起源论1•物质非心外实有《成论》开卷便是对我执与法执的批判对于破我执,唯识学认为,无论识内还是 识外,所谓的“我”都没有实体,都非实有但对于破法执,唯识学强调,识外诸法(外 境)无,识内诸法(内境)可有因此,“唯识啲真实含义是唯有内识并无外境'《成 论》一开始就对外道和小乘的心外法实有的观点进行了批驳,而这一批驳正是以上述二 重假实观为基础的。
例如,该论卷一在破胜论的观点时指出:胜论的诸范畴中,首先是 那些始终不变地存在的范畴,如果那些范畴能产生结果,那它们就不是始终不变的,而 应像它们所生的果一样有生灭;如不能生果,则其所谓脱离识的真实存在,既无作用, 纯属子虚乌有再说那些胜论也认为是变化无常的范畴,如果那些范畴有质碍即具有 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互不相容),那就能分解剖析,应非“实”;如果它们没有质碍, 那就是与心和心所一样的非物质性的存在注:限于篇幅,此处未引原文此处及以 下译文均引自笔者所着的《成唯识论直解》,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由此可见,唯识学是从,真'与“实”两方面来否定外部物质世界的实在性即如果这 些物质是“真”的(具有永恒不变的本体),那它们就不能变化而产生其它物质;既然物 质世界生生不息,那物质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既然物质不是永恒不变的,那就非真” 再从成分来看,既然物质有质碍,那它们就不是单一、独立的成分,而有结构和组成成 分,可分解剖析,所以'非实”但如果物质没有质碍,那就不具有物质性,也谈不上 是物质)既然物质与物质世界非'真”非“实”,所以不具有实在性世人通常将他们 感觉到的一切物质现象,都看作是“真实”的存在;唯识学不否认物质现象的存在,只是 认为它们不”真”不“实”,是一种假象性的存在。
因为物质并没有永恒不变、不可分解的 主体佛教常说“一切皆空',其“空”的含义也正在于此,即不是说一切现象都不存在, 而是说一切现象都没有永恒不变性2•物质由第八识变现如果物质不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存在,那它们又由何而来?《成论》卷二指出:“阿 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阿赖耶识由因缘的力 量生起自己的主体时,在内变现为各类种子与物质身,在外变现为器世间这里,“阿 赖耶识”就是第八识唯识学认为,在人们熟知的五种感觉(即五识)和意识(第六识) 之外,还有第七识和第八识,而在八识中,第八识是根本识,是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 象的本体一切众生都有各自的第八识《成论》对第八识作了详尽的论述引文中的 “器”,即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所以,唯识学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由众生的第八 识变现,并非脱离第八识而独立存在如果物质世界是在众生的第八识内,那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按唯识学的三分 说”(为求简洁,此处不说四分说”),八识都可分为三种成分:相分,见分和自证分 识生起时,识的主体(即自证分)变现出相分和见分见分就是识的认识作用,相分就 是由识变现的认识对象所谓认识过程,就是见分对相分进行认识,自证分则对这一认 识过程进行证知。
因此,粗略而言,每个众生在诞生时,其第八识就变现出了他自己的 物质世界作为相分由于共同的业力,同一世界的众生变现出的物质世界也有相同性, 互相重叠在一起,犹如一间房内众多灯开亮后光线交织在一起一样综上所述,唯识学 并不是全然否定物质及物质世界的存在,只是不承认它们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存在,而认 为它们是一种依附于第八识的存在三、唯识学的物质结构论1•物质并非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成古印度的大多数学派、包括佛教小乘学派都认为物质是由极微(物质基本单位)构 成,并认为这些极微是实有的而唯识学则对此种观点作了否定唯识学认为:极微决 非实有,物质也并非由极微构成《成论》指出:“谓诸极微,若有质碍,应如瓶等, 是假非实;若无质碍,应如非色即如果极微没有质碍,那它们就是'非色”,即不是 物质;如果极微有质碍,那还是可以分解剖析所以极微也非实有既多分成,应非 实有即只要事物是由多种成分合成的,就不是实有如果极微不是实有,那极微这一概念又是怎么回事呢?《成论》指出,对于那些认 为物质存在着真实主体的人,佛说极微,让他们逐步分解剖析,排除假象并不是说一 切物质真实存在极微虽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似空现,不名 为色。
故说极微,是色边际即这极微虽然仍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无法再分析,若再 对其分析,就有与空相似的形相出现,不能再称为物质了所以说极微是物质的边界由此可见,唯识学认为:实际上不存在极微,极微只是思维的产物;或者说,极微 仅是一种假说《成论》还指出:“然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 微合成一物即第八识变现物质时,无论其体积是大是小,都是一下子出现全体,并 非另外变作许许多多的物质基本单位,然后再合成一种物质所以,物质也并非由极微 构成2•第八识只变现实法,由实法形成假法如前所说,物质是由第八识变现但更严格地说,物质现象有假有实,而第八识只 变现物质现象中的实法《成论》指出:“略说此识所变境者,谓有漏种、十有色处及 堕法处所现实色其中,“有漏种'即世间一切事物的种子,“十有色处'即五根(眼、耳、 鼻、舌、身)与五境(色、声、香、味、触),“堕法处所现实色”即法处所摄色(意识 所能认识的物质)中的定果色(由禅定而生的物质)上述诸事物中,种子、五根与定 果色均为实法,均由第八识直接变现而五境有假有实,以色境(即视觉认识对象)为 例,色境包括显色、形色、表色三类色在色境三类色中,唯识学认为,只有青、黄等 四种基本色为实有,其余均为假有。
此外,五境中的声境香境、味境、触境中也都有假 有实而第八识只变现五境中的实法,不变现假法《述记》中举了一个更明确的例子: “即触处中,第八所变,唯能造,非所造,以无体故佛教所说的色法(物质),包括 能造色和所造色能造色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色就是五根五境等能造色 是实法,所造色中的五境有假有实,而其中的触境的所造色如滑、湿、重、轻等)“无 体”(即无实体),均为假法所以,在触处”(即触境)中,第八识只变现能造色, 不变现所造色这里,在讨论唯识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中,必须注意到四大种与所造色的关系因为 粗略地说,是能造的四大种造就了所造色;但精确地说,四大种各有自己的种子所造 色中的实法也各有自己的种子,因此四大种与所造色中的实法都是由各自的种子而产 生,那为什么说是四大种造就了所造色?唯识学认为,四大种有五种“因力”,据此可 认为是四大种造就了所造色这五种'因力”,一是生因,即所造色的种子要依赖四大种 的种子引生,大种的种子生起时,造色种子才能生起二是依因,造色生起后所占据的 空间,就是引生它的大种先前所占据的空间,造色没有能力离开引生它的大种而去占据 别的空间三是立因,即当大种变异时,造色也随之变异;大种坏时,造色也坏四是 持因,造色能相似相续地生起不绝,是由大种摄持令住的力量,若没有大种的这种力量, 造色就会间断。
五是养因,即由于大种资养的作用,造色得以增长由此可见,所造色 虽是由因缘(即自己的种子)而生起,但四大种是它们生起和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增上缘就这样,第八识变现了四大种与五境中的实法,后者相当于基本物质再由这些实 法形成了各种假法,这些假法相当于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物体所以整个物质世界,包括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都是由五境中各种实法和假法聚集而成,是一种聚集假四、量子力学的物质非实在论在科学发展的一段时期中,人们把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割裂开来,认为宏观世界服 从决定论的规律,微观世界服从统计的规律但现在的科学家大多倾向将两者看成是一 个统一的世界,两者遵从统一的规律,乃至有的科学家认为:“经典物理学只是一种近 似,而量子力学在现在看来才是精确正确的而正是这被看作是真正'精确正确”的量 子力学,其发展的历史为科学与唯识学的会通描绘了一幅日益光明的图景限于篇幅, 本文仅就物质的非实在性与基本粒子的特征,对两学说作一简单比较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一系列著名的实验和理论,都对传统物理学的物质实在论产 生了冲击和挑战以“薛定谔猫”为例,这是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 薛定谔设想,一只猫关在一钢盒内,盒内有一小块辐射物质,该辐射物质如发生辐射, 则会击碎一个小的氢氰酸瓶,将猫毒死。
这样虽然宏观状态的经验告诉人们,这只猫 非死即活,即必然处在死或活的一种明确状态中,但从量子事件来看,在某一瞬间,辐 射发生与不发生的概率各为50%,所以,在某一瞬间,这只猫的死与活的可能性各为 50%用量子力学的语言来描述,即在某一瞬间,这只猫是死猫状态与活猫状态的叠加 但这种叠加状态已超出了人们经验所能想象的范围那么,怎样才能确定这只猫的状态 呢?那取决于观察,由观察可以决定这只猫到底是死还是活薛定谔猫”佯谬提出了两 个重要问题:一是宏观世界的非实在性猫佯谬摧毁了我们本可以有的如下希望:即 量子幽灵以某种方式局限于原子的阴影似的微观世界之中,在原子领域中实在的佯谬性 质与日常生活和经验是不相关的但如果量子力学作为所有物质的一种正确描述被接 受,这种希望显然是会落空的如果遵循量子理论的逻辑到达其最终结论则大部分的 物理宇宙,似乎要消失于阴影似的幻想之中所以,不但微观世界是非实在性的,而 且这种非实在性的阴影也笼罩着我们的宏观世界二是观察者的作用在上述例子中, 猫究竟是死还是活,取决于一次观察,观察能将死活各为50%的状态变为一种确定的状 态如果将本例中的猫换成一个微观粒子,那就是一个更为普遍的命题。
在没有观察者 观察的情况下,一个微观粒子究竟是什么、处在什么状态中,全然说不准根据波粒 二象性”和“双缝实验,,它可能是个粒子,也可能是种波根据“测不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