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散步》说课稿 (1).doc
2页6《散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自然”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重点: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四、教法:1.诵读教学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学法:1.圈点勾画 2.朗读感悟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1)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2)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文章,了解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鉴赏人物,在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感悟、辨别是非、表达能力】4、教师小结: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
5、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文章的主题,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尊老母 亲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爱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