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免疫学防治.docx
9页第十五章 免疫学防治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 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 的应用已由过去的主要对传染病进行防治、诊断扩展到对其他多种疾 病,如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防治和诊断第一节 特异性免疫防治机体免疫性根据来源和作用特点楞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类前者是指生来就有,通过遗 传获得的非特民性防御功能;后者是指在生命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特 异性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大类(表 12—1),它们可以自然获得,也可通过人工的方法获得表 15-1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I被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隐性感染或患传染病后获得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和类毒素后获得I自然被动免疫:胎儿或新生儿通过胎盘或初乳接受来自母体的抗体I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各种抗血清(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制剂一、人工免疫人工免疫(artificial immunization )是指人为地给机体输入 免疫原(如疫苗、类毒素等)或直接输入免疫效应分子(如抗体血清 等),使机体获得某种特异性抗病能力的方法或措施。
人工免疫通常 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种方式一)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 是指用人工 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砂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 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即产生特异性体液和/ 或细胞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人工自动名疫 的特点是免疫力出现缓慢,一般在免疫接种后 1~4周才能出现,但维 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到数年因此,人工自动免疫主要用于传染性 的特异性预防二)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ition )是指用人 工方法给机体直接输入抗体如抗毒辣纱、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效应分 子,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这种免疫力是通过被 动输入方式获得,而不是由受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所以被动免疫后 免疫效应分子虽可立即发挥免疫效应,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通常只 有 2~3 周因此,人工被动免疫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现将人工自动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列于表12—2表 15—2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区别要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或输入的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抗体(动物免疫血清、人丙种球蛋白)免疫力产生的时间慢,接种后1〜4周产生快,输注后立即产生免疫力维持的时间长,半年至数年短,2〜3周用途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二、用于防治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 b i o l og i c a l p r odu c t )是指微生物本身或其霉素及人 或动物的免疫血清、细胞制剂或细胞提取物等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 和诊断临床某些疾病的制剂。
防治用的生物制品按其在人工免疫中的 主要用途分为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两类一) 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1、疫苗( vaccine) 用微生物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 抗原性生物制品称为疫苗习惯上常将用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菌 苗、用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或螺旋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1 )活疫苗(live vaccines ) 是用人工定向诱导的方法或直 接从自然界筛选出的每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微生物制成的预防 制剂,也称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常用的活疫苗有卡 介苗(BCG)、鼠疫疫苗、炭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在消灭天花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牛痘苗也是一种活疫苗活疫苗除致病力高度减弱外,其他性质仍与原微生物相近,接种 后微生物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引起类似隐性感染或轻 症感染的过程其优点是通常只需接种1 次,用量小,免疫效果好, 且维持时间长久,一般可达3~5 年活疫苗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须存 放于冰箱中,且有效期短如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耐冷怕热,服用时不 宜用热水送服,在4€冰箱中可保存5个月,室温下12天,在30~32€ 条件下只能保存2天。
2)死疫苗(dead vaccines ) 是将病原微生物用物理化学方 法杀死后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剂常用的死疫苗有百 日咳、伤寒、霍乱、流脑、乙型脑炎、田林脑炎、钩端螺旋体、衰疹 伤寒和狂犬病疫苗等死疫苗的微生物不能在体内繁殖,故接种剂量 大,次数多,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较大为了减少接种次数和获得广泛 的免疫效果,常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合理混合后制成联合疫苗,如伤 寒杆菌和甲型、乙型副伤寒杆菌混合制成的三联疫苗,百白破(百日 咳杆菌、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以及多个型别的多价 钩端螺旋体疫苗等死疫苗最常用的接种途径是皮下注射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活疫 苗差,且不持久,常需在数月或每年增强免疫接种1 次,以延长免疫 力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制备,较稳定,易保存,使用较安全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区别要点见表 12—3表 15 — 3 活疫苗和死疫苗区别要点区别要点活疫苗死疫苗制刑特点接种量及次数不良反应免疫效果保存活的无毒或减毒株病原澈生物1次,層较小较轻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不易保存,在室温下较快失效,在4V 冰箱中数周失效;冷冻干燥可保存 较长时间死的病原微生物2~3次,量较大较重(发热、局部或全身反应)较差,维持半年至1年易保存,在4C条件下有效期1年2、 类毒素(toxoid) 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 保留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产物的细菌外毒素制 剂称为类毒素。
在纯化的类毒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吸附 剂(佐剂)即成精制吸附类毒素吸附剂可延缓类毒素在体内的吸收, 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毒素),以增强免疫效果, 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类毒素也可与死菌苗混合后制 成联合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3、 自身疫苗(autovaccine)是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 来的细菌制成的疫苗自身疫苗只回注给病人自身,用以治疗反复发 作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疫苗可用来治疗葡萄球 菌引起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和大肠杆菌引起的慢性肾盂肾 炎等4、 新疫苗的研制(1 )亚单位疫苗(subnit vaccine) 病原微生物中能使机体 产生免疫保护力的成分只占菌体的一小部分,其余成分无免疫效应, 甚至能使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从病原微生物中提取免疫有效成分制成 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此种疫苗不仅能提高免疫效果,还可减少接 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目前研制成功的亚单位疫苗有肺炎球菌和脑膜 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腺 病毒衣壳亚单位疫苗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疫苗等2)合成疫苗(synthetic vaccine ) 将具有保护性免疫力的 人工合成肽与载体结合,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称为合成疫苗。
研制 成功的合成疫苗有乙型肝为病毒多肽疫苗、白喉毒素多肽疫苗和流感 病毒血凝素多肽疫苗等 3)抗独特型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二) 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1、 抗毒素(antitoxin)用类毒素多次给马免疫,取其免疫血 清提取免疫球蛋白纯化浓缩,即制成抗毒素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或 紧急预防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常用的有破伤风精制抗毒素、白喉 精制抗毒素、肉毒抗毒素和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等2、 抗病毒血清 用病毒免疫动物,取其血清精制面民临床有 时应用抗菌病毒血清治疗腺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防止狂犬病发病3、 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是从健康产妇胎 盘血中提取的球蛋白纯化后可制成胎盘丙种球蛋白,主要含IgG类 抗体由正常成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称血浆丙种球蛋白,内含 IgG和IgM类抗体成人大多发生过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甲型肝炎等 病毒的隐性或显性感染,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所以上述制剂可用于 麻疹、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感染的应急预防依使用时机和 剂量,可以达到防止发病,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的效果还可以用于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4.抗Rh球蛋白(anti-Rh—globulin ) 是Rh阴性个体受 Rh阳性红细胞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从血清中提取,可用来预防Rh新 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三、生物制品的应用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生物制品,并要认真检查其有无过期、 破损和变质等情况一) 使用对象和时机用于预防的疫苗可根据发病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流行地区等 选择受疾病威胁最大的人群作为主要接种对象如婴儿出生后12 周 内自体不能很好地产生抗体,故一般在 3 月龄开始预防接种以体液免 疫为主的疫苗卡介苗可给新生儿接种,因该种疫苗以建立细胞免疫 为主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以 1 — 5 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所以这些疫苗以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为 主要接种对象有些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等,各种职业和年 龄的人均可感染,因此这些疫苗的接种面宜广鼠疫疫苗的接种对象 则可限于流行区居民有些传染病与职业或工作性质关系密切,如战 士和矿工易受外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又如在布鲁菌病、炭疽病 疫区工作的放牧员、接羔员、兽医、屠宰工人和皮毛工人,都应进行 有关疫苗的预防接种此外,流行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进行,而且要有计 划地合理安排接种顺序和日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反应和避免不同抗 原间可能发生的干扰二)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 不同抗原制剂接种剂量有较大差别。
在一定范围内免疫效果与接 种剂量成正比,接种剂量太大则会引起全身和局部的剧烈反应而影响 健康应用死疫苗时,多次免疫常比1 次为佳,通常需接种2—3 次, 每次间隔 7—10 天三)接种途径 不同生物制剂需采用不同的接种途径和方法,同一制剂可因接种 途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死疫苗多采用皮下注射 法活疫苗如卡介苗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接种方法,皮内用卡介苗 含菌量为0. 5〜0. 7m8/ml,而划痕用制品为75mg/ml,因此接种 途径务必严格按制品规定执行,否则将引起严重反应脊髓灰质炎和 流感活疫苗等则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为宜,即以口服和气雾吸人为 佳四、应用生物制品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和禁忌证 (一)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但是有时使 用生物制品后也常会出现局部、全身或轻或重的反应其中多数为抗 原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如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短时间发热等, 只有极少数为有害的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生 机制也较复杂,大体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引起1.疫苗本身的质量 疫苗减毒不够或污染了杂菌、病毒,或含 有致热原、异种蛋白等,均可引起异常反应。
局部反应可表现为注射 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破溃和坏死等;全身反应常见有发热、头晕、全 身不适等一般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重者可 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2.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 怀孕早期接种风疹疫苗或牛痘苗可引起先天性 风疹综合征或胎儿产前发痘,此乃疫苗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造成损 害所致2)体质因素 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和某些个体,在接种某些生 物制品后有可能发生超敏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 血清病、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接种后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