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下的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研究.docx
9页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下的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研究摘 要: 摘要:为探究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问题,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氮、磷为衡量元素,分析各生猪优势产区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现状,使用面板回归讨论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结果显示:4个生 摘要:为探究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调整问题,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以氮、磷为衡量元素,分析各生猪优势产区畜禽粪污的土地承载现状,使用面板回归讨论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结果显示:4个生猪养殖优势产区存在3种不同土地承载状况,政府在环境保护与生猪养殖协调发展工作上的努力初见成效,相关环境政策与产业发展逐渐融合,生猪市场价格是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两者呈指数相关关系,经济因素、比较收益和技术条件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同向线性影响,生产成本和交通因素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反向线性影响,而资源禀赋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变动影响不大 建议在畜禽养殖潜力区实施"鼓励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区实施"规制型";政策,在畜禽养殖超载平衡混合区实施"引导型";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生猪养殖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关键词: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土地承载力;畜禽养殖污染;面板回归模型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快速扩张,全国生猪年出栏量从2000年的5.19亿头增加到2015年的7.08亿头,增长了36.56%;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也大幅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年出栏200头及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占比达到62.9%然而,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粪污排放量,导致连同生猪在内的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根据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t,尿液产生量1.63亿t,所排放的COD、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1.9%、21.7%和37.9%,畜禽粪便产生量已大大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山东等6省份粪便资源超过1.00亿t,北京等6省份农地氮磷负荷超标,约有20个省份超过本省份50%环境容量【5】尽管畜禽粪便可为土地提供一定的营养,但大量粪污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畜禽环境的承载力,对能源利用、气温变暖和富营养化造成了环境负担,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该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一系列以促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拉开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新篇章;201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专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规性文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2015年和2016年我国连续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保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高质有效开展。
2017年,我国《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养殖规模,明确环境污染与畜禽养殖规模之间的关系;2017年,我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实行"以地定畜";,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精准规划引导畜牧业发展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其规模和产值都处于重要地位,产业特点对整个畜牧业都有参考作用在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上,大多数学者认为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过大的规模会导致养殖成本大量提高、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产生规模不经济 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进行统一数值的管制规定,主要是由于各省份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生猪养殖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对此,已有研究发现影响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地区因素主要有:①生猪养殖成本玉米是生猪的主要日粮,成为养殖成本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东北地区玉米优势产区的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呈扩大趋势② 环境容纳能力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受资源环境制约逐年加重,环境容纳能力较强的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生猪养殖密度较高、规模较大。
③政府规制环境规制对地区的生猪生产规模有抑制作用,生猪生产中存在"污染天堂效应";,环境规制严格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较小,环境管制宽松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较大 总之,生猪养殖区域的规模变化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粮食增产、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我国相关政策目标,在考虑生猪养殖区域的畜禽粪污土地环境承载力下,如何结合生猪养殖业本身的特点,"以地定畜";,调整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实现环境保护和生猪养殖业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分析了各生猪优势产区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现状,讨论了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与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之间的关系,对处于不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状况下的生猪养殖产区的调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 1.1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为了使研究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文选择《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生猪优势产区的19个省份进行分析,其中由于辽宁省的宏观数据质量欠佳,故予以剔除,余下18个省份的情况 根据2018年1月我国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简称《指南》),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测算是以粪肥氮(或磷)养分供给和植物氮(或磷)养分需求为基础进行核算。
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根据畜禽养殖量、粪污养分产生量等确定,其中畜禽粪肥养分需求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类型和产量、粪肥施用比例等确定 1.2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结果 根据《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测算20082015年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以氮养分为标准对我国生猪优势产区中18个省份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进行测算,样本期内西南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1.49,大于1,属于畜禽养殖超载区 该产区中仅四川的土地承载力为0.96,处于畜禽养殖平衡状态;广西、重庆、贵州和云南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2.75、1.28、1.15和1.31,都处于畜禽养殖超载状态,其中广西畜禽超载严重沿海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1.19,大于1,也属于畜禽养殖超载区该产区中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4个省份的氮养分承载力大于1,处于畜禽养殖超载状态 中部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0.83,介于0.8和1之间,属于畜禽养殖平衡区,该产区7个省份中湖北的土地承载力为1.11,处于畜禽养殖超载状态;河北、河南和湖南3个省份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90、0.86和0.94,均处于畜禽养殖平衡状态;安徽、江西和山东3个省份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70、0.61和0.71,畜禽养殖还有一定环境容量。
东北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0.54,小于0.8,属于畜禽养殖潜力区 该产区中吉林和黑龙江的氮养分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63和0.44,这说明畜禽养殖还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以磷养分为标准对我国生猪优势产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进行测算,发现中部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1.05,大于1,属于畜禽养殖超载区该产区中河北、河南和湖北3个省份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1.10、1.51和1.66,处于畜禽超载状态;山东的土地承载力为0.86,处于畜禽平衡状态;安徽、江西和湖南3个省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77、0.75和0.72,畜禽养殖还有一定环境容量 西南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1.11,大于1,属于畜禽养殖超载区该产区中广西、重庆和云南3个省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1.07、1.54和1.05,处于畜禽超载状态;四川和贵州两个省的土地承载力分别为0.99和0.89,处于畜禽养殖平衡状态沿海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0.88,介于0.8和1之间,属于畜禽平衡区 该产区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4个省的磷养分承载力介于0.8和1之间,处于畜禽养殖平衡状态东北产区的平均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为0.67,小于0.8,属于畜禽养殖潜力区。
该产区两个省份中黑龙江处于畜禽养殖平衡状态,土地承载力为0.98;吉林的磷养分土地承载力为0.35,畜禽养殖还有较大环境容量 综上所述,从氮养分土地承载力来看,西南产区和沿海产区的畜禽养殖区域规模应适当调减,中部产区的畜禽养殖区域规模已接近环境饱和状态,但部分养殖省份还有一定环境容量,东北产区的畜禽养殖还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从磷养分土地承载力来看,中部产区和西南产区的畜禽总体养殖区域规模应适当调减,其中中部产区的部分省份还有养殖规模扩大的潜力,沿海产区的畜禽养殖区域规模处于平衡状态,且4个省份无较大差异,东北产区的畜禽养殖区域规模还有较大的潜力 2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影响因素 2.1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说 本文根据农户行为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影响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因素设定为生产成本、市场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因素、交通因素、比较收益、政策因素和技术条件8个因素: ①生产成本生猪养殖需要资本、人力、土地等成本的投入,总成本投入高低直接影响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决策生猪养殖投入总成本越高,农户的养殖负担越重,农户越有可能减小生猪养殖个体规模,导致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缩减;生猪养殖投入总成本越低,农户的养殖负担越轻,农户越有可能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导致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扩大。
因此,本文选择每头生猪养殖总成本来反映生产成本,并假设生产成本与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②市场条件生猪市场价格具备传递生猪养殖信息的功能,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会依靠上一期生猪市场价格进行当期生猪养殖决策前期生猪市场价格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有重要影响作用,前期生猪市场价格较高,农户判断生猪养殖有利可图,便会扩大个体生猪养殖规模,导致生猪养殖区域规模扩大;若前期生猪市场价格较低,农户就会做出相反决策因此,本文选择各地区前1年待宰活猪的平均价格反映市场条件,并假设市场条件与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③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受到地区自然资源的极大约束,包括土地、水、气温等资源禀赋,生猪养殖也需要适宜的资源禀赋为其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粮保障生猪作为耗粮型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受到主要日粮玉米供应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饲料资源的替代性逐渐上升,玉米需求量略有下降,但玉米产量仍能很好地代表各地区间资源禀赋的差距资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更有利于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扩大;反之,生猪养殖条件受限,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会被调减 因此,本文选择各地区当年玉米产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反映资源禀赋给生猪养殖区域规模带来的影响,并假设该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④经济因素生猪养殖的主要最终产物是猪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直接促进生猪养殖区域规模的扩大但生猪养殖需要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其他比较优势较强的产业面前竞争力较弱,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这与居民对健康、生态、宜居的生活质量追求相悖,两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猪养殖区域的规模扩大造成冲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对生猪养殖区域规模会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