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5页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期(19世纪末~1918)、成型期(1918~1929)、转折期(1929~1943)、衰落期(1944~1957).,被杜威称作“进步(l )兴起期(19世纪末~1918).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2)成型期(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1920年该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
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3)转折期(1929~1943).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这种转变集中反映在“八年研究”上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进步教育运动还受到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的攻击4)衰落期(1944~1957).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美国教育联谊会”《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②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和局限:③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④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2. 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答案】(1)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2)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①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②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③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结构主义教育家从教育可以促进智慧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完成“学习准备”的状态并不是随生理年龄的增长而主要是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进展的,因此,教育不应消极地静待儿童自然成熟的到来才开始教其学习,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儿童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让儿童早期开始学习,需要把知识改造成为一种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思想方式相适合的形式,并通过儿童自己能触摸到的具体材料来学习;,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④提倡“发现法”(3)对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①优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的影响很大由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力图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着手寻找教育对策,因此,它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结构主义教育的某些观点具有片面性,其编制的课程与教材偏难等,也不断招致了人们的责难 3.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1)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①他规定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是:a. 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b. “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所任的职务看做郑重的公事,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而是要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c. “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在学生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②他要求围绕性格陶冶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开展训育和教学:a. 必须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并聘请专门的技术教员;b. 改革传统科目的教学,必须竭力摒除旧式的知识灌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考的本领;c. 要发展学生的公民和社会技能,对于各种学科的组织,都必须以团体工作为基本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的利益 4.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答案】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1)绅士教育论的观点:①绅士教育是指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十的事业家;②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事业家在对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而学会忍耐劳苦的原则是要从小逐步养成习惯;③道德观念来自教育私生活环境,“善行”就是能带来幸福和利益、能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德行比知识更重要;④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⑤具体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尤其重视“礼仪”讲究礼仪就是整个外表和举止要优雅有礼,并视社交对象与环境灵活自如地表现自己2)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以及西欧教育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而缺乏民主性5. 简述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答案】(1)“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 一、简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