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6页丑奴儿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南宋)辛弃疾 名:名:名:名: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11401140114011401207120712071207),字幼安,号稼轩),字幼安,号稼轩),字幼安,号稼轩),字幼安,号稼轩 时:时:时:时:南宋南宋南宋南宋 地:地:地:地:山东济南山东济南山东济南山东济南 代:代:代:代:稼轩长短句稼轩长短句稼轩长短句稼轩长短句 评:评:评:评:人称人称“词中之龙词中之龙”,与苏轼,与苏轼合称合称“苏辛苏辛”,苏词,苏词“豪旷豪旷”,辛词辛词“豪壮豪壮”南宋爱国词派南宋爱国词派南宋爱国词派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的代表,是两的代表,是两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宋豪放词派的代表宋豪放词派的代表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背景背景 本词选自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这一首卷二这一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1182118211921192)所作当时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所作当时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画,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分析意象、意境分析意象、意境挖掘思想、情感挖掘思想、情感分析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琢磨语言琢磨语言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鉴赏关键词句的意味鉴赏关键词句的意味鉴赏语言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 宋宋 辛弃疾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爱上层楼,为赋赋新新词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欲说还休,却道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qinqin/词牌名,又名词牌名,又名“采桑子采桑子”/解读赏析解读赏析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词强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还休欲说还休,却道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天凉好个秋好个秋”!强强1.qing 1.qing 跟跟“弱弱”相相对对2.qing 2.qing 竭力,极力竭力,极力3.jing 3.jing 强硬不屈强硬不屈还还1.hun1.hun复返也复返也2.hi 2.hi 仍旧、依然也。
仍旧、依然也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词强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还休欲说还休,却道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天凉好个秋好个秋”!强强1.qing 1.qing 跟跟“弱弱”相相对对2.qing 2.qing 竭力,极力竭力,极力3.jing 3.jing 强硬不屈强硬不屈还还1.hun 1.hun 复返也复返也2.hi 2.hi 仍旧、依然也仍旧、依然也少年少年不识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强说愁诗意:诗意:人少年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人少年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 望,为写新词没有愁苦而竭力说愁望,为写新词没有愁苦而竭力说愁赏析:赏析: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词的上片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 欢登上高楼,欣赏景致,本来就没有愁苦可言,但是欢登上高楼,欣赏景致,本来就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为 赋新词赋新词”,只好故作深沉,竭力写一些,只好故作深沉,竭力写一些“愁苦愁苦”来应景。
来应景上片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上片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不识”写年少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写年少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愁”,十分真切十分真切不懂不懂竭力,极力竭力,极力1127 1127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北宋灭亡宋高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宋高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称南称南宋11401140年,年,辛弃疾生于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2323岁的他拉起了岁的他拉起了20002000人的队伍,人的队伍,投靠了声投靠了声势浩势浩大的耿京领导大的耿京领导的抗金起的抗金起义军义军11621162年年,南下,南下归宋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期期间间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11811181年年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湖庄园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湖庄园而今而今识尽识尽愁滋味,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诗意:诗意: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想说却说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
想说却说 不出口,却说不出口,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尝尽尝尽 内心有顾内心有顾虑而不能表达虑而不能表达赏析:赏析: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经沧桑、饱尝愁苦滋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经沧桑、饱尝愁苦滋 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识尽愁滋味”概括了词人半生概括了词人半生 力主抗金,立志恢复失土,却一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力主抗金,立志恢复失土,却一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 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的经历他这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的经历他这“愁愁”郁结心头已久,郁结心头已久,很想对人倾诉一番,但愁到极点反而无话可说况且当时很想对人倾诉一番,但愁到极点反而无话可说况且当时 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欲说 还休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却道却道 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心酸之后无可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心酸之后无可 言说的复杂况味言说的复杂况味这首词以这首词以“登高说愁登高说愁”为议题,运用为议题,运用对比对比手法,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表现了词人受压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主旨归纳主旨归纳一首首词从辛弃疾笔下流泻而出:一首首词从辛弃疾笔下流泻而出:“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那是你没有知音的辛那是你没有知音的辛酸酸 ;“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书”那是你怀才不遇的哀那是你怀才不遇的哀愁;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那是你壮志难酬的那是你壮志难酬的悲凉;悲凉;“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那是你不愿闲居的愁那是你不愿闲居的愁闷所所以以“近近来愁似天大,无人相怜只好移家向酒来愁似天大,无人相怜只好移家向酒泉泉”可是我知道你宁愿可是我知道你宁愿金戈铁马,投笔从戎,金戈铁马,投笔从戎,也不要解甲归也不要解甲归田你宁愿你宁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马革裹尸,燕然勒功,也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你的一生注定传奇!你的一生注定传奇!典型考题典型考题1.1.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1 1)后人常用辛弃疾)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中的中的“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 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 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2 2)辛弃疾在)辛弃疾在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出尝遍辛酸中生动地表现出尝遍辛酸 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_,_ _ _!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赋新词强说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却道“天凉好天凉好个秋个秋”3.3.词中用了两个词中用了两个“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有何妙处?试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作者连用两句作者连用两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采用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愁”的深沉博大的深沉博大3.3.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上片写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对比鲜明对比鲜明通过通过“少年少年”时与时与“而今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之情。
国无门的痛苦、无奈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