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wen****18
  • 文档编号:593135458
  • 上传时间:2024-09-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3.7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专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当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图1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2.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哈德杰夫教谕》中有这样的描述:“为你自己去寻找灌溉良好的土地……去耕种,去打鱼,去狩猎在你的田地中为他选择一块每年灌溉良好的土地,它让你受益,甚至于你的儿子,爱护他,甚至于你的继承人材料表明(  )A.埃及古王国时期人地矛盾尖锐 B.古埃及人重视对土地的经营C.小农经济是古埃及的经济基础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3.酒神节是雅典最重要的节庆之一、经常在城邦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举办节日来临时,雅典公民几乎全部出动,十将军们会在戏剧开演前行祭酒礼,城邦要员集体也须出席酒神节戏剧公演活动酒神节的举办(  )A.旨在强化城邦的共同体意识 B.助长了雅典城邦奢侈享乐之风C.得益于雅典人文精神的觉醒 D.提高了雅典城邦的地位和名望4.古波斯的浮雕带有两河流域特别是亚述雕刻艺术的明显印迹,波斯人还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以替代美索不达米亚建筑中惯用的拱门和圆顶;许多希腊工匠参与了波斯王宫的建造,其宗教雕塑尽显希腊风采,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前希腊化艺术”。

      材料表明(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B.帝国崛起对西亚文明带来的破坏C.古代波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D.希腊人在波斯帝国担任重要职务5.公元367年,罗马政府立法限制占地规模前167年,又取消了罗马公民的财产税公元前123年,推出了低价粮措施这反映了(  )A.贵族与平民利益的协调 B.帝国注重利用法律维系统治C.罗马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D.罗马奴隶社会地位得到改善6.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 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 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7.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图2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该图从侧面反映了( )图2A.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B.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化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城市以同心圆式扩张8.据学者特雷德戈尔德估算,拜占庭帝国在七世纪初的人口为1700万人,在8世纪80年代只有700 万人,至1025年则增加到1200万人。

      而根据学者斯塔萨克布鲁斯统计,拜占庭帝国在7至8世纪虽然失去了“帝国粮仓”埃及,但史料中仅出现了31次饥荒或粮食短缺,与之相比,这种情形在4—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则出现了103次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相互矛盾的史料可信度不高 B.连年的征服战争严重消耗帝国资源C.年代久远导致真相无从考证 D.锐减的人口未对既有资源带来压力9.10世纪前后,大食和唐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商人与摩竭鱼佛本生故事从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流传可以看出(  )A.古印度文化是商人传说的源头 B.佛教文化对外传播的基本路径C.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 D.唐朝与大食有直接的官方往来10.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 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 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11.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

      该举措(  )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12.表1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表1(→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共计1343年年平均次数0.130.650.0030.050.010.02明代161129916372270共计277年年平均次数0.64.60.060.130.080.25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13.南非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革新 B.工匠生产服务于国内市场C.注重发展环印度洋贸易 D.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14.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

      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15.安第斯砷铜技术区和玻利维亚—智利—秘鲁边境到阿根廷西北高地的南安第斯青铜技术区中、北安第斯还大量使用“塔巴嘎”之类的合金,发明了相应的表面富金银化处理技术这些考古成果( )A. 表明安第斯一带曾广泛使用青铜器 B. 表明古代美洲的冶金技术领先世界C. 有助于研究南美洲文明的发展过程 D. 证明南美洲独立发展出了冶金技术16.有学者指出,在印加帝国时期,私人交换规模有限,交换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有些物品虽能传到较远地方,但传递方式是一个又一个相邻部落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商人渠道这可用于说明,在印加帝国时期(  )A.道路交通遭到破坏 B.内部统治秩序紊乱C.商品经济较为落后 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材料二“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

      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将原由元老院管理的元老院省以谷物形式上缴的赋税改为由元首支配,它们主要被用于为平民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不久,帝国还加强了对竞技运动的管理,平民也能在竞技娱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一时期,罗马重建了克劳狄神庙,修复了马尔采鲁斯剧场与卡皮托神庙据统计,仅图密善在位时期(81—96年)新建的大型建筑就达21座,修复的大型建筑有25座,完成了其父兄在位时动工兴建的3座大型建筑。

      虽然当时的罗马人已经发明了新的建筑技术,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并降低成本,但是罗马皇帝仍尽量多地使用人工的力量这一时期,平民从元首的福利政策中获益,丧失了参与政治的兴趣,成为元首制的受益者和拥护者材料二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城市中,行会所奉行的契约性生产和逆市场主义经营保障了城市绝大多数工商业者的生存现代意义上的民生含义包含了生存和发展两大方面,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西欧,生存是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行会管制小商品生产与经营是为了保障城市工商业者的普遍生存,是民生保障的主要因素,而救助行会内部的穷人与不幸者也是为了保障城市特殊工商业者的生存,是民生保障的次要因素——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帝国的主要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会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城市民生的影响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汉字最早于公元前3世纪初的弥生时代初期传播到日本,《古事记》和《万叶集》记载的传说都采取了借汉字发音书写日语的形式在汉字传入日本的最初 500 年间,都是以汉语文言文书写的《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书作为教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